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考作文:从郑板桥的书法看中国足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民晚报 发布者:马俊
热度1398票 浏览90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6月15日 09:18

        提起郑板桥,多数人第一反应当是“难得糊涂”。确实,玑珠四字,后人见仁见智,颇启人回味。其实承载这四字的郑燮书法,何尝不令观者“糊涂”呢?隶中参行,隶中蕴楷,却又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让人道不清个中所然。难怪古人称隶书为八分,板桥却自名六分半,玄机也许就在这一分半里。
    
        类似还有另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赵体以温润妍雅、清丽秀美著称。然而有一次面对一幅笔笔不落赵体之风的书法作品,专家却一致公认为赝品。原来赵书固自成一体,但赵孟頫其人却十分重师古,其作品浸透古意。当一幅清澈到极致的“赵体”中觅不见一丝钟繇、北海与二王时,这没有继承的赵体还是真正的赵体吗?
    
        两位大家的作品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在书法领域,没有学习、不讲继承,创新只能是奢谈!郑板桥在传统隶书中裁去一分半,再融入真草行楷,成就了浑然天成,别有风味的板桥体。而如果剥去了赵字中的钟、李、二王之意,也不可能有温润秀美的赵体书法本身了。可见学习与继承是创新之径上必不可少的铺路石。因此板桥即使自成一体,却仍承认八分中的六分半,只肯把一分半的功劳归己。此外继承与学习还不能只满足于囫囵吞枣,否则难免食古不化。必须融会贯通,才能推陈出新。就像赵孟頫的字,虽笔下有钟有李有二王,整体却个性鲜明,最终得以与欧颜柳四体并称。
    
        忽然想到了足球。书法与足球,一个用手,一个凭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每况愈下的中国足球,或许答案就在郑板桥的书法中!
    
        中国足球,心气一直颇高。别的且不论,单看联赛的名称,就早与英超接了轨。不但名称接轨,打法上也很想学一学,所以英国人霍顿一度就执掌过中国队的帅印。惜乎战绩不佳,不久即挂冠而去。再往前推,我们还派过整整一支球队去足球的王国巴西留过学呢,不过据说目前硕果仅存的李玮峰也已不能容身于中国足坛。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中国足坛最先膜拜的是来自德国的施拉普那施大爷。然而这些都已是明日黄花,据说现在我们已把眼光收回亚洲,又开始学日本、学韩国了。不过学来学去,中国足球队在国际足联的排名却如熊市里的股价,直线下跌。目标也从世界杯出线变为世界杯预赛小组出线。然而变化的是目标,不变的是同样出不了线!
    
        由此看来,惨不忍睹的中国足球,缺的就是扎扎实实的学习。看似胸怀全世界,实则熊瞎子掰苞米,不肯踏踏实实下苦功。所以世界排名临近破百,实属咎由自取。连食洋不化都谈不上!幸好我们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徐根宝和他的东亚队。甘于寂寞,蛰伏海岛一隅,潜心铸剑经年;转益多师,既学曼联管理,也学巴萨技术,终于牛刀初试,赢来了中甲赛场与全运会上的辉煌。于是我们相信,这样的球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即便如此,根宝还是出言谨慎。他知道:真正的创新远不如想象般容易,否则,古人不会对郑板桥的书法做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评价了。
   
        (本文作者:马俊,通河中学  高级教师)

TAG: 高考 书法 郑板桥 足球
顶:68 踩:7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40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389次打分)
【已经有464人表态】
84票
感动
54票
路过
55票
高兴
56票
难过
50票
搞笑
48票
愤怒
54票
无聊
6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