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明:书法长寿之悖论
以前经常看到报纸上说,练习书法可以长寿。
我喜清静,所以足不出户而读书,偶有盛情相邀讲习书法而难以推却,勉为其难做一次即兴《书法漫谈》。讲习之间,安排听者提问,屡屡有人问及练习书法可否长寿?答曰:此乃悖论,诸位皆被蒙而骗之。
其实,书法犹如体育,当作养生之一,未尝不可。体育锻练,健身而怡心。可锻炼过度,适得其反,没病的反而练出了病。再之,运动员们的锻炼,则职业病多多,何健之有?何康之存?
书法,有两种动态,一是凝神静思,从容书之,楷书隶书和篆书,大多处于此类精神状态和情境之中。二是泼墨挥毫,酣畅淋漓,行书草书和带有写意的激情之隶书,大多处于速度较快而激情跌宕的精神状态和情境之中。
练习书法,对人的心境是有利而无弊,但是否一定长寿则肯定是打问号了。因为人的长寿和遗传、营养、疾病、生活习惯等许多因素相关,岂能因为练了书法就长寿?!
论证书法可使人长寿者,大多列出古代高龄书法家的名单。我看了笑之。因为论证者,省去了古往今来书法成就很高的短寿书法家的大名。说书法长寿者,是有意省去这些短寿书家名单还是无心罗列,我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论证书法长寿,应该用很长时间的调查和科研证实,比如各个年龄段练习书法者,与不练书法者之间的健康指数对比,是否长寿才能得出相关依据。
至于那些古代的高龄书法名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书法使其长寿,而是他们的长寿使他们的书法出名,可是人们得出了反向逻辑之悖论,不光书法使其长寿而且美其名曰“人书俱老”。其实,书法使人长寿,实是无法真正可以证实的结论。
封建社会,论资排辈是几千年的定规。在一个相同的时代,有许多书法家的水平远远高于那些高龄书法家,但由于早逝、未能得大名,这就是他们得天时之不利!由于同时代一些实力书家、优秀书法家的离世,风光全给了那些幸运活了大寿的书法家,没了竞争对手,高龄书家得天时之大利也!
比如上个世纪浙江书家陆维钊,书法格局和气势,远远高于沙孟海,陆维钊首招全国第一届书法研究生,可惜,生招了,不久陆维钊却去了天国。沙孟海比他多活了许多年,许多头衔都被他沾了去。陆的研究生弟子本是在陆名下,但后来由沙授课。因为陆先离去,沙孟海既是书官又是书家,这些弟子为沙孟海大唱赞歌,于是沙的名声更是大振。人们是否也认为书法使沙孟海长寿呢?那么难道陆维钊是因了书法而短寿了?书法若作为一个研究和求索之业,肯定是伤身和伤神的事情,呕心沥血而求之,不求长寿,只求不短寿,则是幸事和奢求之事。比如,陆和沙带出的研究生,先后都成了市级省级直至国家级书官,他们既要操劳书法界之大事,又要沉心于案牍之学问,还要奔波于书法展览和书法创收之经济大业,其劳心与费神 ,不会也属于利于长寿而操练之程序吧?
至于如今一些书法名家,其名并非是其书法境界高,而是官府封了他书法官衔。当然要谋得这些书法官衔,和他们默守潜规则而奔走趋炎和倾轧,亦密不可分,于是浪得大名,金银入私家之库而脑肥肠满。这种得势之书家而营养过剩者,肯定也进不了长寿者之列。如若短寿,倒却是因了书法虚名带来的过度肥胖所致。
如今惯例,书法略有成绩者,都可成为“家”。别的不谈,我熟知一个市出了三位书法家,两位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一位是某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按通常说法,两位是市级书官,一位是省级书官,可这三位在这十年间先后病逝,年龄都在六十不到。在如今医疗发达的岁月,他们肯定不属于书法长寿者之列。是劳神过度还是营养不良?书法使人长寿吗?呜乎,悲哉哀哉!
(本文作者:陈仲明,南京师范大学书法教授、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