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还春轩墨痕——陈肯书法遗作展回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大权
热度2058票 浏览469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6年12月15日 22:13



还春轩墨痕——陈肯书法遗作展

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

2016年11月29日上午,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的“还春轩墨痕——陈肯书法遗作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

江苏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主任李一宁,江苏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勇,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巡视员杨企鹏,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以俭,江苏省文联副巡视员徐昕,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于洪军,原江苏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陈浩卓,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尹石,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继安、刘灿铭、黄正明,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赵绍龙,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汪寅生,江苏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佘玉奇,江苏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高建胜,江苏省文联省书协副秘书长赵彦国、徐燕,以及书法家衡正安、柳正梅、戴民辉、汤志平、常汉平、张其凤、黄学江、陈克年、包学文等300多人出席展览开幕式。

江苏省直书协主席汪寅生,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巡视员杨企鹏先后致辞,陈肯先生家属代表向省现代美术馆捐赠陈肯遗作一幅。开幕式由江苏省书协副主席黄正明教授主持。



还春轩墨痕——陈肯书法遗作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


江苏省直书协主席汪寅生致辞。



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致辞。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巡视员杨企鹏致辞。



江苏省书协副主席黄正明教授主持展览开幕式。



陈肯先生家属代表向省现代美术馆捐赠陈肯遗作一幅。



还春轩墨痕——陈肯书法遗作展开幕式现场。


陈肯,又名志道,1926年10月 出生于张家港,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2000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荣誉称号,2009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奖章,2014年获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艺术贡献奖”。

陈肯早年参加革命,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落实政策后,他的心情十分舒畅,把自己的书斋起名为:“还春轩”,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开始了。这也是今天展览的展标:“还春轩墨痕”的来由。陈老在他89岁时,曾经有举办个展庆生的动意,但是他的好友劝他不要过度操劳,以免伤身,所以他打消了办个展的念头。今天,在他逝世周年之际,举办“还春轩墨痕”展览,既是完成他的一个遗愿,同时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陈肯自幼酷爱书法,遍临王羲之、颜真卿、孙过庭、怀素、米芾诸家书帖以及秦篆汉隶魏碑等。擅长行草书,作品秀逸洒脱,雍容丰润,富有书卷气。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评价他的书法:“丰润多奇趣,信是法书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尉天池教授认为陈老的书法:“用笔矫健浑厚,结体坚实壮朗,风神清逸潇洒。” 著名老书家李宗海对陈老的书法赞扬有加:“既无剑拔弩张的粗鲁习气,又无涂脂抹粉的柔靡姿态,而是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陈肯先生90幅作品,是从陈肯留存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以行草为主,基本能反映他书法艺术的风貌。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日。








陈肯书法作品



▲ 暮春-宋 张耒-68cm×68cm


▲ 庾信诗一首 46cm×41cm


▲ 清·舒位诗一首 69cm×62cm




▲ 扇面·边词-唐 张敬忠-20cm×60cm


▲ 对联 136cm×33cm×2


▲ 唐·贾至诗一首 50cm×70cm


▲ 宋之问诗一首 137cm×69cm


清·李方膺诗《题画梅中堂》 132cm×68cm




展览名称

还春轩墨痕——陈肯书法遗作展


主办单位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开幕时间

2016年11月29日 上午10:00


展览日期

2016年11月29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1、2号厅

(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

TAG: 陈肯 还春轩 回顾 视频 遗作
顶:138 踩:11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8 (65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614次打分)
【已经有531人表态】
106票
感动
65票
路过
56票
高兴
54票
难过
64票
搞笑
61票
愤怒
52票
无聊
7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