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肖像第一人”殷作安南京展绝活
5月8日,“中国水墨肖像第一人”殷作安应邀在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建造的南京阅江楼,展出其水墨肖像精品30余幅。殷作安盛请八方来客品评,共同感受他水墨肖像人物的艺术魅力。展出时,引起不小的反响和震动,“没想到”、“很不一样”是观者最直接的评语。
有史记载,水墨写意画自苏文二米一变,黄王倪吴又一变,石(涛)朱(耷)吴(昌硕)黄(賓虹)再一变,蒋(兆和)方(增先)为三变之后之变。笔墨当随时代出,今人不做古人奴,作安也在闭门图变,他的变是放在现代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在水墨光感的研究和实践中,殷作安先生踩出了一条自已的路,他认为,“光”是西画中的“生命线”,而“光”在中国画里应该是“气”、是“灵魂”。只有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的课题,不但保持了艺术的高度,而又张扬了个性风格,才是水墨画真正的发展。水墨及线条,不是偶然的,它们相互协调渗透,达到同一目的:启发光源,唤起形象及韵律节奏。
殷作安有自己个性化的描述方式。将墨白的表现要素,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突破常规的视觉角度,使笔意恰如其分地再现对象的“形”与“神”,激活了笔毫技巧运动功能,在夸张的黑白光影效果同时,注重把握人物的空间氛围。
所以他的许多画,在落墨用线、点染渲皴中,隐约感觉出西画的、兄弟艺术的幽灵。用墨上的狷狂放达,那水墨间营造出的强烈光感,光影处理呈现出的力度感,希望给人视觉上一种震撼,是伦博朗?是巴巴?是石鲁?谁都不是,就是殷作安他自己。但是,万变并未离其宗,他没有让马和驴子杂交出一头骡子来,他用的是中国画工具,他画的还是地道的中国画,是焕然一新的中国画。
这种画法,其实不少画家和他一样一直都在探索,非常辛苦、也非常痛苦。开始要么完全西化,又难以达到西画因工具材料不同的那种效果;而后要么抽象,使人看不懂、不理解;要么又黑又脏,难产生美感,总不能打动人。作安先生废画三千,敢于失败,终于坚持下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格。
年届花甲的殷作安,现为江苏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其水墨人物画给人一种全新大美的震撼。本次展出了领袖系列、文化名人系列、记者系列、土著人系列等。
领袖系列之一《国是》
记者系列之一《资深美术记者朱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