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真性真诗人——张建涛评书法家陈克年
陈克年是一名基层干部,当过放映员、干事、指导员、教导员,更多的时候人们知道他可能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两度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及南京市政府的“文艺创作奖”获得者,无疑,他在书法创作上显然是取得了不少成果的。
当我读到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大明庐吟稿——陈克年诗词作品选》后,在这散发着墨香的旧体诗集里,我又发现了陈克年作为诗人的另一面,他以一种甘于寂寞而又充满诗性的情怀,坦然地走向精神的高处。
作为诗人,他无疑是感性的,他以情感的真实与纯粹给读者一份欣喜。他的诗都是由感而发,真情真性地创作。既有生活的感悟,也有触景生情,内容宽泛,无论是记游、感怀,还是题赠唱和,都是信手拈来,著手成春,但又格律严谨,意味深长。著名学者、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王步高教授在《序》中不吝笔墨热情赞叹:“斯人高怀,是才难得。既生编珠缀玉之手,又富织锦裁霞之心,应名笔日显,日见其灿。他日若是,当非此一序之力。”
汶川地震,面对生命的逝去,他饱含深情地写下:“涧裂山崩爆巨雷,苍生广厦竟成灰。千门富贵顷飞散,万户伤悲突降来。地狱无声和泪雨,人间有爱战天灾。神州十亿同相祭,洒去安魂酒一杯。”
“嫦娥一号”奔月,他难抑欣喜:“惊雷一响震天河,圆梦神州喜放歌。世外风云多壮阔?且斟美酒问嫦娥。”“天地相思谁隔开,情多百世念瑶台。吴刚桂酒何惆怅,寂寞嫦娥逐月来。”热情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为军人,很显然,他的诗也着军旅诗特有的豪气与风骨。作为一名基层政治干部,虽然无缘走近战场或者参加演习,但身为军人,他内心深处同样也涌动军人的热血。如在他的词《剑器近——练兵》中,我们就能深深感受到这种青春勃发的豪气:“越深涧,暴日下,狼烟弥漫。海空陆虹霓幻,砺兵剑。累无怨,进发处,奔驰似电。虽然是寻常练,地天颤。桥断,借轻舟夺岸。滩头抢占,士气壮,跨障身如燕。英雄张胆炮声隆,打威风铁拳,捷传千里前线。啸穹飞弹,破垒摧山,几许擒凶手段,看他贼敌魂丧散。”
作为游子,诗人无疑是多情的。1990年那个冬天,当陈克年走出家乡那个叫“苍山”的路口,多年后,“苍山”成为他灵魂深处一个充满意味的符号,成为他不断跋涉前行的温暖驿站。
诗集的第一首诗《回乡感事》就表达了诗人对“苍山”的特殊感情:“故土苍山远,今朝作客留。风清花正放,云过雨微收。酒醉村言重,茶香墨气稠。乡思随我老,欲别再登楼。”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首诗,但已然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随心所欲和古意盎然。2008年底,陈克年在空军指挥学院参加中级培训,于是,他写下了《重阳有寄》二首:“秋风染露润花黄,行客吟歌远望乡。怕说归期心怯怯,苍山最是惹肝肠。”“清寒一地染秋红,千里江南正晚风。屋后苍山霜色老,斯心梦与故人同。”这两首绝句,可谓深情款款,特别是“苍山最是惹肝肠”的一个“惹”字,把作者对“苍山”的感情写到淋漓尽致,深沉、厚重、伤感、温暖,兼而有之。
陈克年与艺术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缘,他生长在农村,父母早逝,上学不多,做过木工学徒,吃过不少苦,但无论是入伍前还是到部队后,他都一直把学习思考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对传统的文化艺术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与虔诚。也许,正是生活的艰辛让他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人生的滋味,因而也更多了一份对知识的渴求与韧劲。同时,他也是幸运的,正如他在后记里说的,他能有幸得到众多名家的题词与指点,有幸请教一些师长。他的努力和才情也得到了众多专家教授的赞许,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专业的许结教授在赠他的诗中称赞他:“诗心何处觅,自在大明庐。”其实,在这本诗集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才情和成果,更是欣赏他作为一名军人,勇于不断追求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进取精神。
陈克年相关阅读:
“逸笔文心”张其凤陈克年朱友舟赵彦国刘元堂5人书法小品展展出
名家眼中的陈克年:
陈克年笔下的书法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