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法名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不负初心 弘道养正——“明园文化大讲堂”中国书法审美与创作高研班结业典礼论坛综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者:言恭达
热度2269票 浏览16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6月17日 16:45
        2015年5月31日下午,由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主办的“明园文化大讲堂”中国书法审美与创作高研班结业典礼暨学员作品展在南京海院伯利兹科技园艺加明园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后,嘉宾与全体学员进行了座谈会,就书法的创作思路和学习心得展开了热烈讨论。

         “明园文化大讲堂”中国书法审美与创作高研班,是在言恭达文化基金会倡导和支持下创办,由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和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学员都是热爱书法艺术且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在宁省、市及各部委办局有关领导。高研班以“弘道养正”为主旋律,坚持高端性、人文性、学术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解析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技艺启导与人文传承相结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领导干部的修身、律己,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明园文化大讲堂力求建成“书香江苏”特色阵地。

        此次结业作品展共展出的100余件书法作品,都是从各位学员的作业中遴选出来的,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广大学员一年多的学习成果,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深深的挚爱和渴望。

        中国书法审美与创作高研班概述

        本期高研班自2014年3月23日开课以来,每2周授课一次,每次3课时的教学计划,至2015年5月10日共计授课26次,78课时,圆满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以言恭达教授主讲,同时先后聘请华人德、黄惇、李刚田、李昌集、张旭光、穆棣、刘灿铭、李啸等多位全国著名教授、专家讲授。以理论讲授、示范评点、观摩考察等形式开展教学,涉及书法史、书法美学、古代书论、书法与展览、书法欣赏与鉴定和各类书体的临摹与创作等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周密、科学,授课教师严谨、负责,广大学员学习热情高涨,认真实践,不仅掌握书法艺术的基础技法,同时也建立了正确的书法文化理念。

        在理论课程讲授中,言恭达教授开讲即以《当代中国书法审美自觉的哲学思辨》为题,从哲学维度对中国书法的本质进行了阐述,并以此对当代书坛的诸多现象进行反思,为学员树立正确的书法观提供借鉴;刘灿铭教授,以精致的讲稿,丰富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带领学员对中国书法史进行梳理,保证了学员的进步一深入学习;李昌集教授则又以他博学多闻、富有幽默的语言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思想体系》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员对诸多晦涩难懂的古代书论得到更为清晰的认识。而黄惇教授以《楷书至行书的过渡》为题,通过历史经典作品分析和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讲授了书法学习中楷书至行书如何过渡的问题,使学员明悉了不同书体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性。李刚田老师结合当下书坛现状以《展览时代的书法篆刻》为题,讲授了在当今展览时代潮流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冲击,进而反思当下书坛创作中的得与失,为学员评价当下展览热中的书法现象具有指导意义。再有穆棣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对书法经典作品的考证研究,以《〈神龙兰亭〉、〈怀素自叙〉辨析》为题,讲授了自己对书法鉴赏及鉴定的相关看法,使学员对经典书法作品的认知与赏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高研班还将示范评点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言恭达教授不仅悉心整理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资料,复印《篆书教程》、《篆学探真》两册作为学员的参考教材,更能利用投影仪、视频、现场书写等方式为学员示范评点,先后主讲了《篆书理论与技法》、《草书概论及技法》、《草书临习与创作》等课程,阐述了篆书、草书在技法实践上的诸多问题。华人德教授则将隶书书体作为重点,讲授了《隶书创作技法》,不仅涉及到隶书发展史,更对隶书创作要领做了示范与讲述。李啸老师则用两堂课时,系统讲授了《楷书临摹示范》,其大量的现场书写使学员对楷书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得到全面认识。张旭光老师则又以行书书体为主,讲解了《行书临摹与创作》,发表了自己对行书临摹和创作的相关看法,得到学员的一致认可与共鸣。同时,课程中还多次专设《学员作品展示与点评》课,由言恭达、刘灿铭等教授带领学员逐个交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解答了学员在创作中困惑,使其书法学习从技法到观念得到统一,落到实处。

        另外,高研班奉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也将观摩考察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年多来多次参观展览、探访名碑、拜谒先贤,先后前往安徽当涂县千字文碑帖陈列馆、马鞍山林散之纪念馆、浦口求雨山金陵四老纪念馆、镇江丹徒米芾书法公园等书法胜地,使学员对历史经典和前贤名家的感性认知,有了更为直观和理性的接触。观摩考察不仅对学员自我书法实践多有裨益,更能增长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度与高度,是高研班书法学习中丰富多彩的重要部分。

结业典礼讲话摘要

(按讲话先后顺序)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 言恭达:

        我用“感知、感怀、感动、感恩”来概括自己对本期高研班一年多来教学的感受。我们要感知书法文化承载的社会性、大众性、时代性;感怀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动一年多来诸位学员的认真刻苦;感恩既是要感恩时代,又要随着感奋而起,用奋斗的心态继续在书法艺术的园地耕耘。因此书法艺术需要文化的守护和心灵的回归,我希望我们高研班如一次远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南京海关原关长李多宽 代表学员发言:

        做一件事不难,而用一年多时间做一件事不易,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全心投入,持续推进善始善终更不易。对一位书法家来说,写一幅字不难,而写好一幅字写成精品不易,对一位像恭达老师这样的大家,要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一幅精品更不易。一段时间集中做一件事不难,而同时做几件事且做好不易,而恭达老师百事在身,今天全国政协议政,明天则有教育部的讲学,继则全国书法奖项的评定,继则全国文化公益大讲堂的亲自提议、策划、推动。且往往事毕则离,落车即赴,首尾相连不得喘息,不断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而南征北战四处奔忙。即使如此,仍对高研班活动早有谋划亲力亲为,高研班从头到尾如此之好实属不易。给钱做事,事毕款清不难,而既出力又出钱,费了精神掏了腰包,且事从心发,尽心竭力实在是不易。至此本人再次提议向恭达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九汉讲话:

        感谢主办、承办单位和诸位老师,有这个高水平的学习班才使我们有机会系统学习书法艺术。一年多来,在言恭达老师的主讲和组织下,邀请了全国诸多的名家为我们授课,特别是我们聆听到言恭达老师至今以来全面系统的书法理论和技法课程。使我们感到人生因学书法更精彩,学书法净化心灵,弘扬中国文化,这是作为中国人必须要有的。

        东南大学副书记、副校长刘波致辞:

        由言恭达文化基金会倡导的首期中国书法审美与创作高研班今天圆满结业,我代表主办单位表示祝贺。我们东南大学非常重视中国书法研究院和此次高研班的活动,我们郭广银书记今天也亲临现场。言恭达老师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学校的文化和艺术教育建设,作为985高校的东南大学一直以一个硬朗的工科学校出现,1988年我们复名东南大学以后,就是先走一个综合类大学之路,那怎样才体现综合,体现刚柔相济、人文与科技相并拢,其中艺术学院发挥重要贡献。我们1994年恢复艺术学科办学,2006年改办艺术学院,2011年成立中国书法研究院,这些都体现了东南大学往综合类大学发展的步骤。最近我们都在积极讨论习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我们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苏联模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欧美模式,那么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无疑是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路径。我想东南大学在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也一定能办好文科发展。书法高研班各位学员都是江苏乃至全国近年来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是书香江苏的实践者,无疑也是我们东南大学办学的支持者。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讲话:

        首先对言恭达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言恭达先生是全国著名书法家,他在从事自己书法艺术的同时也热心公益事业,热心为社会、为艺术服务、为公众服务。不仅对江苏书法艺术事业有着很大贡献,同时也对全国书法艺术事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前段时间又走遍全国进行中国书法公益讲堂,为全国书法爱好者上课。今天的高研班,也是言老师用自己心血来做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对言恭达老师非常地敬佩,也对此次高研班学员非常钦佩,诸位学员都是各级领导干部,但是对书法学习非常认真,我看了展览使我大吃一惊,诸位学员的书法艺术都有很大进步。在钦佩之余我也感到非常自豪,这为江苏成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座谈会发言摘要

(按发言先后顺序)

        主持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谢建明:因为今天座谈会只有2个多小时,来了70多位学员,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可能要短一点。其实很多优秀的发言都很短,希望每个人把发言控制到10分钟以内。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陈家宝:参加今天这个结业典礼还是很有感受的,很激动。刚才主持人讲时间不能太长,就讲四句话。第一句话就是我对书法是什么有了较为本质的认识,不展开。第二句话呢,就是我对书法的历史和内涵有了较为系统地了解,也不展开。第三句话是对于书法的技艺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不展开。第四句话,我对书法的临摹和创作有了一定的兴趣和信心。稍微说两句吧,像我还是在孩童启蒙时候练过书法。但是,从高中大学,参加工作以后,几十年来没有写过毛笔字。幸亏参加了这次书法高研班,接受了教育,巩固了基础,提升了技能,唤起了兴趣,捡回了童子功。在完成结业作品的时候,更是得到了基础比较好的学员的指引。这次高研班对我的感受,第一,课程设置注重了思想性,高研班将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但是先不讲技而讲道,以道领技以德带技,特别是言恭达老师开学第一课,当代中国书法审美自觉的哲学思考,醍醐灌顶振聋发聩,把我们一下子从技术的意境带向了精神的意境,为高研班定了向,夯了基。言老师即使是技法性极强的讲授之中,也注重思想性极强的应用。言老师每堂课的信息量很大,是国学、史学、美学、哲学的统一,也体现了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他作为公认的书法大师,能够跳出书法讲书法,涉猎之广,功夫之深,靠的是学问。他告诫我们,人的精神发展史与他的读书史有关,要把练字与读书统一起来。第二,授课内容突出了系统性,高研班讲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分类设科,每类授课,每一类的内容也富有系统性。如楷书的教学从魏晋小楷到晋楷、唐楷、宋楷、元楷、明楷、清楷,老师做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分析了楷书发展的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守成期,并且做了演示。而刘灿铭老师从创作的角度讲述了楷书创作的几个要点,传统来历,笔墨技巧,时代气息,风格特征等。至于说草书,言老师用两个单元系统介绍了草书的流变、类型、特点、用笔、结构,系统阐述了草书创作的四大举要,取法要高,笔法要严,线质要强,墨法要活等。系统与系统的关系,系统内部的关联,都极富逻辑性。在讲理论的时候也大量演示,看出了组织者和讲述者工作的细腻以及良苦用心。第三点体会,就是教学方式体现了统筹性,把讲课、演示、研讨、点评以及瞻仰古人闲人,解析名人名作相统筹,使学习更为生动活泼,这种统筹本身就是创新。对我们受教育者来说更助于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发现并改变我们不规范的书写习惯,增强书法的动手能力。尤其是言老师和刘灿铭老师先后四次对我们学员的习作进行点评。从一般到个别,由有书法作品的一般原理和要求对照技艺的瑕疵,再从个别到一般,规范概括出书法创作当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共性的问题,对症下药,点石成金。对我们学员来说可真是金不换。第四点感受就是资源配置实现了高端性。由言老师领衔,以其威望和高明,邀请了一批书法界权威,组成资深团队,群星荟萃。以高端师资指导高端研讨,保证了高层次、高质量。我们学员当中也有一大批苦练数十年,笔耕不辍,墨尺不干,功夫厚实的高材生。通过学习,他们自然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今天像我这样基础差的学员,虽然生性愚钝,也有顽石点头之效。谨记言老师和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走正道,不走野路子。这次的高研班不仅成为一个孵化和培育书法成果的创新基地,它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时光和记忆。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载同窗终生为友。我们珍惜这个美好的时光,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继续求教各位老师们和同学们,为提升自己书法的动手能力,也为弘扬中国书法精神和书法技能奉献绵薄之力。

        谢建明:陈主任的讲话我觉得是一篇论文,里面传达的信息很多。我想起了哲学家尼采讲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奇迹,如果有的话,这个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努力。在座的各位同学既要从事自己的工作,又要从事书法实践,确实是令人钦佩啊。

        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 勇:我只是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平时工作很忙,但一旦走进这个书法艺术的世界确实能够得到怡情、安静、休息,反过来促进了工作,有一些疑难案件也因此得到了灵感。以前也是业余书法爱好者,对练字、参观展览、和书友的交往,都是零星的,碎片式的,不系统不全面。平时练的就算稍微满意一点也就瞎蒙瞎撞。这次呢,就像刚才大家讲的非常系统,课程设置上非常讲究。特别是言老师的前两节课,我觉得这次整个的教学内容的总纲,他让我们从高起点出发,首先上升到道的层面,从哲学的高度来思考审视书法,来建立书法的创作和审美的理念。以前是为写字而写字,上升这个高度从来没有过,追求只是在技法层面。学习之后,感觉眼界提高了,我觉得言老师讲的,眼高手低不要紧,以后长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完成的。但是眼低了,对一些俗气的东西接受很多,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好的,就走不远了。所以开课这前两课确实是从道的高度,哲学的高度来审视的。这是感触比较深的。另外,后面的几位老师在技法层面也讲了很多,我们也学到很多。我以前接触的书法史、技法都是零星的,这次请来的都是全国一流的高手,在他们的教育指导下,确实受益良多。就像我们领导说的很多的东西,过去苦苦摸索,这层纸总是突破不了。经过老师的演示,我们受益很大。第三个收获是,对当下书法发展的一些前景,通过一流的老师的点拨有所了解。特别是书法的时代性,过去临帖,也拘泥于古人,要有时代气息,这一点在老师的讲课当中收获不小。虽然一年时间也不可能写成专业书家,但是我相信有了这种眼界,以后的方向道路都明确了,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借用言老师讲的,可能我以前在书法道路上是自发文化。现在,通过高研班的学习,言老师这位大家把我们领上了自觉文化的道路。

        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周 琪:今天看了各位同学的书法真是大开眼界。我为了交作业写了个临摹的,然后又写了篇文章叫《仰望江苏书脉》。这次想的最多学的最多的是历史演变,收获最多的是理论。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思考最多的是书香江苏怎么迈向新台阶?江苏的书脉怎么能够传承和发展?我想用一个对子来概括我的收获吧,主要就是言恭达老师讲了这么多以后,我从他的书法和文章中体会出来的,那就是“金石铿锵扣天普,云水荡漾抚心弦”。金石就是言恭达老师以篆入隶,以隶入篆,以篆隶入草,他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示范。我参加过几次书展,你老远看过去,看着最好看的是言老师的。后来我请教他,他说奥妙在于篆隶入草,就是把古代的东西揉进来。我觉得向言老师学习就是要这样南秀北雄,南帖北碑,吴韵汉风。我觉得这个路子正是我们书香江苏的路子,也是江苏书脉的路子。借此机会,也再次向言老师和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建明:刚才周局长结合言老师的书法谈了创新的问题。创新是人类发现的驱策力之一,创新是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作为学员,肯定从言老师的书法真谛里面感悟到了创新的一些因素,然后,再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想这就是书法的一个最佳乐趣。

        省教育厅副厅长、教科院院长 丁晓昌:此次明园文化大讲堂意义非凡,名师云集,专家荟萃,主题鲜明,安排严谨,内容充实,气氛融洽。在一次次文化盛宴中,学员获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艺术审美视野,提升了我们的书法技法,更让我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含英咀华,品味人生。师友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呼吸,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我们在一点一画之间畅游书法文化的审美之境。作为一名公务员和教育工作者,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与体会。一,书法修养对当今公务员的借鉴价值,明园文化大讲堂高研班是在言恭达文化基金会倡导下创立的,以提升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人文素质和审美潜能为主旨的公益大讲堂。一次次学习帮助我梳理了古代官员的书法文化修养与吏治的关系,可谓感触良多。古代文官的素养包涵多方面,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体。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书法素养。我从大讲堂高研班的学习体会感觉到当代公务员素质方面在书法修养方面应该有很大的提高。首先,书法可以端正官员的品格,树立社会公德楷模。书家尝言,人品高,书品方高。学习书法,必先端正人品,先做学人,然后学书。反过来说,学习书法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修身正心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我们从言老师的为人方面,就觉得是我们的楷模。其次,可以从书法中参悟,提高办事能力。在大讲堂高研班的学习中,我发现当书写升华为一门艺术之后,其中包含着很多道理,参悟这些道理对为人处事有很大的帮助。对公职人员提升业务素质也很有启发。第二,明园文化大讲堂书法高研班的学习对江苏省教育书协对开展书法教育的启示。明园文化大讲堂书法高研班注重公益服务,共享经典,以文化人,以艺养心,是心灵回归,可以发掘学员的审美潜能。对书法进校园,加强江苏省书法教育的基础建设,提高青少年美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江苏省的教育工作者,参加这次高研班我有几点感受,其一,增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感。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打字代替了书写,成为普遍现象,但是也带来了普遍的问题。就是一些学校和家庭忽视学生的书写教育,进而导致普遍的问题。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对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言老师每次讲课的时候在这一方面,对培养我们的审美品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促进全面发展非常重视,对我们很有启示。今后在书法教育中应该着重这一块。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理应走在书法教育的最前沿。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优秀的书法教育经验,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为深化书法教育的改革作贡献。其二,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言老师和诸位老师的讲授,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书写汉字为主,具有鲜明民族特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透视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气度。既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书法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加以有力发展。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可以说,书法教育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需要在大中小学普及推广。其二,把握关键,加强中小学书法队伍建设。言老师作为全国书法协会的副主席,多次指出,没有广泛的普及就没有提高的基础。言老师及江苏书法教育的各位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普及书法知识,推进书法教育,积极开展提倡书法进校园活动。推动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热爱书法艺术的社会氛围。那么加强培训呢,就是把中小学教师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师培训,一要依托省内高校,二要外请名师指导,三要注重结合,我们在此呼吁,请在座各位在我们今后中小学有活动的时候临场指导。

        谢建明:丁老师讲的艺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犹如科学一样,很重要。丹纳说,要了解一个时代必须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必须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所以艺术在我们时代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丁解民:今天参加结业典礼非常激动,也很荣幸。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言老师的精神感动了我,即他对中国书法文化炙热的爱,对传统文化书法文化精湛的理解、精深的造诣感动了我。特别是第一堂课,对当代书法审美文化的思考,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震撼,对我们的教育是最深的。言老师他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理解是不同于常人的,而且对传统书法文化的担当,这种理论自觉、行动自觉更使我们由衷的钦佩。言老师不仅书法造诣高深,更重要是他的道德情操感人。像这次办这个班,要感谢言老师,他对这个班呕心沥血。 

        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真的令我们感动。这个也是我们这是高研班的一个很大收获。另外,这个高研班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对书法文化的渊源,过程,书体,流派,特点,包括言老师对我们创作的指点迷津,讲技法,把他这几年的创作体会和盘托出,没有半点保留。这个对我们来讲收获太大,因为我们是初学者,这一点真的很感动。这次的心得体会,我写了三句话,第一句,我们要学习中国书法,所以要继续了解书法文化,增强学习书法的文化自觉。第二句话,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以古为师。在学好传统的基础上再去创新。第三句话,学习书法要苦练基本功。衷心感谢言老师,也祝福我们各位同学明天更美好。

        谢建明:我们跟丁主席有同样的感受。因为我跟言老师接触时间较长,明园的缘起也是言老师成立基金会办讲堂就是为了给社会文化事业做贡献。当时,言老师还引用了印度的德兰女士,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她在传记《在爱中行走》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做伟大的事,但是可以用伟大的爱做平凡的事。当时讲了这话,我们都非常感动,我们把“在爱中行走”作为东南大学基金会的宗旨,言老师欣然给我们题字。哲学家尼采说,我们不仅要传达思想,还要传达思想的过程。书法和许多事情一样,也是要通过努力来完成的。

        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省报业协会主席  刘文平:参加这个明园讲堂非常感谢言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学。很有幸听到一批大师的专题讲座,各位老师的讲课精彩纷呈,机会难得。他们串联了中国书法史,在教学中史论结合,统分结合,艺术表现和文化修养教学结合,讲解与示范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观摩考察的结合,处处可见用情至真至甚。通过学习,在书法技法,书法史的研习,学书的方法论,书法的技艺道的统一都很有收获,可以说是名师指点,路径清晰,终生受益。在这里也谈几点体会,跟大家一起讨论。第一,学习书法首先要怀抱敬畏之心。言老师在讲课中教导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语言书写艺术的奇观。怀抱敬畏之心,首先是对浩瀚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心生敬畏。从甲骨文开始各种书体的演化,各种书风千姿百态,这些书法史的画卷值得我们敬仰。二是,对书法大师和书法经典心生敬畏,翻开书法史,书法大家辈出,都具艺术个性和艺术风采,有挖掘不尽的艺术宝藏。第三对中国书法艺术心生敬畏。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诗书画印是一个结合,笔墨纸砚是一个结合,笔法字法章法是一个结合,等等。满怀敬畏之心才能恭恭敬敬地学,站到高出,看到妙处。有敬畏之心,才能静下心来,不急功近利,不浮躁。有敬畏之心,才能着眼传承,学到灵魂厚积而创新。学习书法要努力做好,言老师的讲课启示我们,不仅要在技法上有所钻研,更要加强人文修养,提升文化内涵,注重精神层面的修炼。书法史上的大家也是文化大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诗词歌赋,散文名篇以及一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第二,要加强书法史和书法专论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第三,学习书法要不断优化学习路径。这次明园大讲堂的学习,对我们如何学习书法,提高水平既有具体的指导,也有方向的指导。优化学习路径有助于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书法殿堂的大门敞开着,是否拿起笔就可以进去,其实不是。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高级艺术形态,要真正学好确实是很难。而且往往是越学越觉得难。第一,在审美深层面辨优劣,识好差就是很难的,也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尤其是自己写的东西不知道改进的方向。第二是在实践层面知易行难。就算知道了一些门道,要变成自己的功夫还是很难的。在实践层面贵在坚持,需要定力和毅力。第三,在技法层面,笔法墨法更有玄机。第四,在综合层面,艺术的修为,人文学养方面上升到一个境界是更难的。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和大师的指点,为我们客服弱点缺点,优化学习路径,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是终生受用的。第四个体会就是,寓学于乐,寓学于趣。把学习书法的方式变成生活方式,那就其乐无穷。选择大师的经典有了形似之后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到形成自己的面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快乐的。要学的大师很多,因此这个快乐也是无穷的。快乐也在于与同道的交流之中,三五同道一起交流分享也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

        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  冯 诚:我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去年11月份才来参加这个班。感觉来晚了,时间不算太大,收获非常大。言老师对中国书法的起源、流变、笔法、章法、墨法等技法要领,从楷、行、篆、隶、草诸体书写规律到临习技巧的掌握。从历代名家精品审美鉴赏到自己数十年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传授,为学员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听言老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以大师的风范,专业的精神,艺术的魅力,很快把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变成学员们如痴如醉的艺术情怀和精神寄托。尤其是言老师关于书法艺术科学理论的审美定位和笔墨性、诗歌性、时代性三性的认识和揭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精神层面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让每个书法的人懂得了如何摆脱为写字而写字的浅陋,向着提升自我文化品位乃至全社会文化自觉迈进。我本人从小热爱书法艺术,喜欢习字读帖,工作以后一直坚持下来。在书法发展方向上,重点倾向于行草,以行为主。多年来,坚持研习二王颜柳苏米等诸家法帖,汉隶魏碑,具备了一定的临习基础,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还不上层次,未能形成鲜明独特的风格面貌。特别是一直没有机会认真拜师学艺,系统化、专业性地学习书法知识。完全靠自己摸索,犹如秉烛夜行,茫然无所成就。通过言老师这里的学习,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感悟。一是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中国书法的严格流变,加深了对各种不同书体的理解认知,强化了对书法艺术的总体把握。二是,对书法线条艺术的认识有了新提高。三是,对书法创作中各类技巧的融汇兼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对书法墨法的重要性和技法技巧的学习掌握更加系统深入。五是对书法情性表达,特别是行草书的情性有了理论基础。如果借此继续坚持不懈,深钻细研,必将对书法艺术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有显著提高。当然收获的不仅是这些,对照所学知识,反观自己的书法学习和创作。深感惶恐。其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俗字,还没脱俗。宋代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书法批评也是如此,书法的学习创作必须脱俗入格方为上品。通过这次言老师此次授课,感觉视野打开,信心倍增。当下应该着力纠偏补短、精准发力,在书法艺术的崎岖道路上不断攀越新的高峰。最后向言老师表示感谢,也感谢同学学员们,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南京地铁集团总经理  朱 斌:有幸参加高研班的学习,也是第一次系统学习中国书法,今天算是最后一课。感受到对整个过程组织严密,课程安排周密合理,老师负责。通过言老师对我篆隶的指导,将几十年来的体会教授给我们,对我以前写行书“油滑”的问题得到改善。感谢明园大讲堂和各位老师。

        南京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纪增龙:这期书法高研班,始终以“弘道养正”为主旋律,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担当的正能量。言恭达老师在授课中呼吁,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强调书家自身品德修养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要求每位书家都应该拥有一份感恩时代、敬畏传统、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的现代人文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以德修身,从政以德。汉代杨雄说“书乃心画”,每一幅书法精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雄才的挥洒、大智的奔涌、高怀的展现,总之是作者心智运行的印迹。如颜真卿的《祭侄稿》不仅表现出了很高的书法技巧,更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的精神境界。书法一旦离开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就如同艺术只剩下技术而毫无风骨气韵可言。

        好书法以心会心,以气通幽,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菁华,妙发灵机,创物我同心的大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只有思想上的充盈,才能彰显出书法打动人心的魅力。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才是最高的。而书法的“修炼”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反思、提高的过程。坚持埋头苦修,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自觉,有踏石留印的韧劲,克服急躁症,方可以“积善成德”,“于细微处见精神”。从悟人到悟理,自古而今,“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

        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襟怀坦白、忠诚老实。书法与做人做事的道理何其相似?书家思想的空洞和精神的空虚必然会造成书法的“软骨病”,内涵上贫瘠瘫软、苍白无力;书家品德的低俗也必然会导致书法品位的流俗、滑落或垮塌。所以,从“三严三实”如何严以修身、做人要实的角度,我觉得将练习书法作为业余爱好,是党员干部最好的一种选择。古人云:“品德不高,落墨无法”、“笔性墨情,皆以其人这性情为本”,君子慎独慎微,走好人生每一步,写好书法每一笔,这是我有幸参加明园文化大讲堂书法高研班最重要的受益。

         ……

        言恭达:今天的座谈,大家发自肺腑的谈了自己一年多来高研班学习的体会和思考。感谢大家一年多来在教学上的支持和配合。我在典礼上用“感知、感怀、感动、感恩”来概括自己对本期高研班一年多来教学的感受。这次高研班,对每位学员而言是学习经历,对我自己来说具有总结意义,对我们思考中国书法发展来说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和大家的教学、交流达到对书法的共识。“不负初心、不忘承诺”即是我做这些事情的动力。我对书法艺术的渴望,比任何事情都要来的沉重和辉煌,那种憧憬就是我的初心;“不忘承诺”即是完成我对母亲的承诺,母亲始终告诉我人要有种精神,对社会要有种责任,要用你的慈善心去帮助别人。所以母亲1992年过世后我来到南京,就是按照这个承诺完成公益事业。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大家喜欢书法更多的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第一:重登起点、探求本真。我想一年多的高研班,实则没有终点,正是新的起点。第二:呼唤经典、无愧时代。今天的文化创造是明天的历史遗存。若过多少年我们反观今天的时代,到底有多少文化创造能够遗存?所以希望大家共同参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创造的大潮。第三,高研班的延伸。以后建议以“明园书友会”的名义来完成后续的学习交流。

        艺坛编辑:徐伟清 应玥婷 熊岱平
        实习编辑:戴鸣蔚 徐 曦 杨 爽
TAG: 大讲堂 高研班 结业 文化 言恭达 明园
顶:235 踩:10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26 (70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632次打分)
【已经有592人表态】
173票
感动
53票
路过
53票
高兴
60票
难过
61票
搞笑
92票
愤怒
52票
无聊
4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