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考为啥这么热?
我国幅员辽阔,气象阴晴不一,就如全国艺考的冷热,也因地而异。山东本是艺考的热土。去年,投奔艺术院校的考生,就有9万至11万之多。然而,如果说去年它是晴天的话,而今就是晴转多云,甚而阴了!听说,今年这个省的艺考生,却降到了三四万。可东边阴云,西边晴啊。据报载,今年河南省的艺考生,却增至11万了,谓历史之最。对该省而言,就是说,在百名高考生中,考艺的,就近11人。艺考的形势,成了股市里的“牛市”。那“山”冷,此“河”热。艺考,也如股市般,是牛,是熊,还真难以捉摸!
艺考为啥热?
当然不是因有志于艺术的学子,热情的突发而高涨。虽然,这里不缺有志于献身于艺术事业的青少年。只是个人以为,讲得低俗直白点,不少年轻人及其家长们,乃是为了将来,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就业时,可以有个饭碗而已。
那么,又是哪些人要捧这个饭碗呢?说个不怕见气的话,是那些在文化成绩上较为后进的学子为多。特别是,他们的家长意识到,谁说华山只有路一条?这里也有道!于是要想做个大学生,走上就业路,考艺便是捷径。因为,这儿文化课的成绩,要求低低。事实证明,艺考录取的分数线,与普通高校相比,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落差甚多。
此外,还听说美术这个碗饭,不仅易吃,而且好吃!搞艺术的,不少都是财路多多。我的孙子就说,学校的老师讲,你爷爷做个雕塑就有二三十万。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说这民间传说的走调,且人言可畏。就此,艺考能不热吗!
艺考咋会冷?
其一、近年的山东热,使各省发现,艺考的山东浪潮,冲击了自己省内的不少就学名额;再则,有关院校发现,不少系科的专业,竟被“山普话”所淹没。进而察觉,原来生源地区的分布,竟过于失调。于是各省、各校会极其自然地,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招考措施上,给这种“山东现象”加以制约,这对山东地区的艺考,当然产生影响。
其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艺考生的入学就业更多的是“自产自销”。特别是那些为寻饭碗就业而求学的,因自身要求不高,且条件也低,自然在本地区入学的为多。然而,艺术,这个职业再好,在民生中,它只是“味精”,绝不是“盐”。就业需求量,总是有限的。一个地区蜂拥艺考,盲目就学的结果,特别是本地区,就业岗位,定然人满为患。有的艺考生虽做了次大学生,过了把瘾,但不免会出现毕业容易,就业难的话题。
事实的教训,几年的折腾,市场的晴雨表反映:就学难就业。这成了艺考由热变冷的根本内因。
如何看艺考?
艺考冷热皆常事,要正确对待。就家长而言,首先要意识,不要因孩子的文化成绩相对较弱,就怨其笨。要明白,人的大脑,一左一右有两半。左司数理化,右掌体音美。说不定你的孩子只因不重逻辑思维,却善形象记忆。他的艺术天资,只是没开掘,要启迪孩子的信心,正有待你的激励;不要小看孩子的潜力,还要你的加油!艺考的路,不怕泠热,不是不可走。
再则,要实事求是。据孩子的条件长短,量体裁衣,抉择专业。切不可随心所欲,对孩子的意愿,实施强迫命令。明白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相对地说,艺考文化课的成绩不高,但,文化成绩,绝非不要。考艺,一定要过好文化关。因为画得再好,难过此关,也白搭。此外,有幸入学后,“就学”非“就业”。要提醒:勤奋好学有“钱”途。更应端正学习动机,立志做番事业,接受社会选择,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