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书法崛起的启示
宁夏是一个小省,历代也没有什么书法大家,为什么近年来在全国书法界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呢?日前,记者走近宁夏书法人,从中寻找答案。
“早醒”的宁夏书法打下良好基础
在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宁夏书法在全国没有什么影响,更谈不上名气了。
出于对书法的热爱,在曹佑安、胡公石、安卓三、罗雪樵、刘正谦等老一代书法家的组织下,1975年,宁夏成立了书法学习小组,柴建方、吴善璋、马学智、郭守中等一批年轻的书法爱好者被组织了起来。
文化大革命后,因为有了组织,使得宁夏书法人可以有组织的到全国各地学习交流。据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刘正谦先生回忆,1978年,宁夏书法界派出了胡公石、刘正谦、柴建方、马学智前往全国各地学习交流,先后与后来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沈鹏、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和沙孟海等进行了交流学习。这次交流,更让宁夏书法人坚定了发展书法事业的信心。1979年,银川地区成立了书法篆刻小组,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国内第一个书法篆刻组织。此后,宁夏书法人又率先嗅到全国文化复兴的气息。1980年5月,宁夏书法家协会早于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当时,宁夏书法家协会是全国3个省级书法家协会中最早成为省级文联团体会员的。
由于宁夏书法人醒得早,行动快,宁夏的书法艺术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在1980年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展上,宁夏入选的作品多达10幅,入选量位居全国前10位,令许多文化大省刮目相看。这次成功,让宁夏书法人备受鼓舞。
启示之一:面对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宁夏书法人正是抓住了“文革”之后中国文化复兴的大好机遇,不等、不靠,开拓性地发展书法艺术,从而为宁夏书法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纯正书风引来宁夏书法艺术百花齐放
在宁夏,不论是老书法家,还是年轻的学书者,都有一种感觉:宁夏书法界的风气很正,是潜心研习书法的“福地”。
黄朝克,一名在商场闯荡了20多年的商人,过去从没有练习过书法。几年前,他练上了书法,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宁夏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善璋手把手的指导和自己的勤奋学习下,黄朝克很快走进了书法艺术的大门,在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中被推荐入展,在第九届全国书法展上获得了入展提名。
“我能取得这样的进步,也只有在宁夏才能变成可能。”黄朝克告诉记者,在大省市年轻人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收获,得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在宁夏,老书法家们会经常对你进行指导,使你能够很快取得进步。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宁夏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善璋告诉记者,近10年来,宁夏书法家协会多次组织由区内知名书法家组成的讲师团义务到基层讲学,走遍了全区五市。而且在全区文艺评奖时,身为评奖组组长的吴善璋带头和老书法家们一起让出“位置”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获奖,以此激励他们研习书法的热情。“凭我们的资历,如果参加评选,肯定可以获奖。但是着眼于给中青年书法家机会,把自己放在评审之外,这样的评审才更有意义,也更能激励年轻书法家积极上进。”
在宁夏书法界还有另一个好风气,那就是大家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吴善璋说,宁夏的书法家在一起研讨书法时是很开放的,大家都会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提高。这使得宁夏书坛各种风格、各个流派之间和睦相处,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氛围。
风正万事兴。短短10年里,宁夏作为一个小省区却涌现出了一大批颇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他们在全国书法展出中有几十幅作品入展,获得十多个奖项。而且,宁夏的书法艺术也从银川市一枝独秀,变为全区五市百花争艳。
启示之二: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的风气,是发展的基础。宁夏书法正是有了好的环境,好的风气,才使大家形成了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劲头,才使宁夏书法在全国书法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头雁引领,宁夏小省写出大书法
宁夏书法的崛起,离不开胡公石、刘正谦、柴建方、吴善璋等“头雁”的引领。
刘正谦,这位伴随着宁夏书法事业一起成长的老书法家,是宁夏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在宁夏书协第一届理事会上,他被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刚刚成立的书协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经费,各种活动只好在刘正谦的家中进行。在他和其他老书法家的倡导、组织下,宁夏举行了一系列书法展览,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宁夏书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999年,吴善璋当选为宁夏书协主席后,已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他和宁夏的书法创作骨干一起通过培训等各种方式精心培养新人,壮大宁夏的书法队伍。2005年,吴善璋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后,更是把精力放在了“为宁夏书法事业做点事儿”上来。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全国第一所兰亭小学落户宁夏;旨在推进西部书法事业、促进西部书法水平提高的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在银川举行;全国第五个、西部第一个“中国书法之乡”的桂冠为宁夏隆德县捧得。
启示之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班子,是干成事的保证。宁夏书法事业正是有着一批批甘为宁夏书法事业奉献自己的艺术家,宁夏的书法事业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