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崔志强
“咣当咣当”几声巨响,崔志强被从睡梦中惊醒,一定是房顶的天线被风刮倒了。
他噌地一下跳下床,冲进雨夜。雾灵山上10级狂风呼啸着,暴雨夹着冰雹借着风势席卷而来。
顶着狂风暴雨,崔志强爬上了房顶。他发现支撑升降杆的铁柱和压在盘上的几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块都被狂风吹倒了,升降杆、天线也变得肢体不全。
当晚,崔志强正带领北京73无线俱乐部的“火腿”们,参加第九届环亚2米SSB活动。全身湿透的他,在狂风中搬起大石块,艰难地走向天线杆重架天线。他一直等待着空中出现那条看不见的电波走廊,与上海、广东、港台及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的DX电台完成远程通联。
“火腿”源自无线电通联最早的发起人HAM的名字,是国际上对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统称。在国内的“火腿”圈儿里,提崔志强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但提他的国际呼号“BD1IBU”或“水哥”,几乎无人不知。
崔志强名片上的头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他研习书法篆刻艺术20余年,曾应邀赴日本、韩国及欧洲进行学术交流,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在篆刻家中称得上是“牛”人。
可他鬼迷心窍迷上了无线电。问及此,叼一支烟斗的崔志强直言不讳。“在‘火腿’圈内,不论职务高低,嬉笑怒骂都没关系,图的就是高兴。哈哈哈,”他朗声大笑,“书法家和那些头衔算什么?”
崔志强50岁时玩起无线电,一玩便走火入魔,不仅买了电台,加入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还有了专门的呼号,考了4级操作证书。一天,他在家居的22层楼顶架设天线,雇来的民工死活不敢上,他便自己上去了。天线刚架好,就听见新疆“火腿”的呼叫。
“无线电太好玩了!”他兴奋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整天泡在新浪的无线电论坛,直到当上了版主。他光是电台就买过9部,用他老婆的话说是“疯了”。
玩无线电靠天线传播,崔志强刚入“火腿”圈,就对极具挑战性的天线制作发生了兴趣。他曾向国内一位权威天线专家请教,但专家给他泼了盆冷水:“你没学过高等数学,所以不具备制作天线的基础。”
自诩“聪明绝顶”的崔志强,不信那个邪,“凡用手工做的东西,多复杂我都不怕”。
他17岁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学木匠,8年后从兵团病退回京,正赶上北京3万木工大比武,一举夺得了全市第二名。那年头时兴打家具,因手艺好,找他的人排大队。“我是北京最早的街头民工,”他颇为得意,“连北京电影乐团都请我修木制琴。”
在北京市文物局考古队工作时,他复制的西汉青铜透光镜,比复旦大学和上海冶金研究所早成功了4个月。
他25岁自学书法,后师承中国社科院古文字学家王培真学篆刻,“老师引我为自豪”。才学了一年多,他就加入了书法家协会。
凭着心灵手巧,崔志强制作出从7公分到跨度40余米、不同波长的各种天线,还发明了技术难度极高的“防水型多波段线波器天线”,就连那位认为他“不具备制作天线基础”的天线权威,都托人请他“再做个同样的”。他不折不扣已是“火腿”圈内公认的“天线工艺强人”。
目前,大名鼎鼎的北京73无线俱乐部,就是崔志强发起成立的。“取其名是因‘73’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通联结束时互致的问候,意思为‘美好的祝福’。”他解释说。在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抢险演练赛中,73无线俱乐部连续3年夺冠,总教练就是崔志强。
崔志强常到各地给“火腿”们讲课。他的一篇《规范通联不完全攻略》,荣获圈内征文比赛一等奖。他在文中指责那些对无线电技术、通联技巧和礼仪不闻不问,甚至使用业余无线电台只是报路况或嬉闹调笑、在空中以干扰他台的正常通讯为乐的人。他视业余无线电运动为“绅士运动”,呼吁“火腿”必须遵守世界公认的无线电爱好者准则:体谅、忠诚、进取、友爱、适度、爱国。
在崔志强的办公室,随处可见与无线电有关的东西,办公桌旁堆着几个箱子,装着电台或电钻等工具,从沙发后面随手就能拽出根天线,就连单位的男厕所,一半都塞满了他制作天线的各种物件。
不久前,崔志强已拿下电台二级操作证书,“明年我要考一级证书,中国没几个一级的。”他表情张扬地哈哈大笑,好像已经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