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收藏拍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藏家吴湖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1633票 浏览135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11月28日 14:16

  吴湖帆生于晚清,出身苏州名门,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他属于最后一代的传统文人,因而从他身上也折射出了古老艺术在近现代发展的痕迹。

吴湖帆

慈禧临宋汤叔雅《梅花双爵图》

宋 汤叔雅《梅花双爵图》

  吴湖帆的绘画为人赞誉。他从正统派入手,并由此上溯,对诸家画派多所师法,这在当时的画家群体中并不多见。在上世纪40年代,他已名震东南;作为吴人,他继承发扬了吴门画派的精粹;身处上海,以他为首的三吴一冯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与他的绘画艺术同时还为人们称颂的是他的收藏。他的收藏,为其创作、鉴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传统画学的一大特色。如今,这些艺术品虽然大部分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其他公私机构收藏,但从某种角度讲,未尝不是吴湖帆生命的延续。

  吴湖帆梅景书屋的收藏,以其藏品丰富且精品较多,闻名遐迩。吴湖帆先生嫡孙吴亦深先生著文称:“在众多与‘梅影书屋’有关的梅花之中,最广为众所周知者,即宋景帝年间刻本《梅花喜神谱》与《宋汤叔雅梅花双爵图》两件,此亦为‘梅景书屋’名称之由来。”汤叔雅为宋“墨梅”创始人杨无咎之甥。《冬心画梅题记》曰:“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杨无咎)。”吴湖帆记其“受画梅遗法,而杨以踈名,汤以密实”对前辈多有创新。观其画,但见千花万蕊,锦簇芳浓,风前月下,不胜繁华春色。《吴湖帆文稿》对之有详细的描述“图作老梅一树,枝杆盈百,花朵数千,翠鸟欲语,粉香玉色,绝似绵绣画屏”,因而吴将之奉为“宋画中神品也!”并在日记中写道 “与宋刻《梅花喜神谱》同贮,名吾居曰梅影书屋。”

  吴湖帆的藏品来源,大致有四。一,吴大澂遗留。吴大澂精鉴赏、富收藏,对金石书画颇有研究,为官之余撰写了数部有关古文字及书法方面的重要著作,他所藏字画多归吴湖帆。二,沈韵初所赠。沈韵初为吴湖帆外祖父,亦有不少收藏,其中以董其昌书画为多,曾以“宝董阁”名其斋室并请人治印。董其昌对吴湖帆颇有影响,沈韵初将所藏董氏书画悉贻吴湖帆,故在梅景书屋的藏品中,董其昌的作品一直占有显著的份量。 三,潘静淑嫁资。潘静淑乃苏州名门,其祖上历代喜收藏,“攀古楼”所藏文物富敌东南。潘静淑过门时曾以部分藏品为嫁资,如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四,购买及交换。购买与交换藏品是书画收藏的重要渠道。吴湖帆自1924年到上海后非常注意收揽文物,特别是字画。我们可以在诸多经其收藏的古书画上发现其斥资购入的记载。

  吴湖帆的收藏当然是以书画为主,大大小小有千件左右。吴湖帆生前曾经编制了收藏目录,皆亲笔抄写,除了《吴湖帆文稿》中刊印的《吴氏书画记》外,尚有《梅景书屋书画小记》和《梅景书屋书画目录》,当然,前者所收录内容最丰富。这虽然不能得知他收藏的全部,但基本可以知道其大概情况。《梅景书屋书画小记》共有三册,从自述可知,成于1933年,属于比较规范的书画著录,他在前言里叙述了梅景书屋收藏的缘由。

  《梅景书屋书画目录》,无确切的纪年,该册有《宋元集册》,也就是吴湖帆1936年发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之残卷《剩山图》的那一套册子。这说明它成书于1936年之前。从其字体分析,或在《梅景书屋书画小记》之后。该目录仅仅登记书画512件作品名称,对其附属内容一概从略。今秋匡时拍卖中所征集到的王石谷《写宋人词意山水册》十二开(册页签条作“王石谷写唐宋人词意真迹” 十二帧,实为一物)名字赫然在内。

  从可据的梅景书屋收藏名单看,吴湖帆对清中期之后如扬州画派、海派作品并不钟爱,他收藏下限的重点是清六家,自此上溯,精品颇多。对于重要和非常喜欢的藏品,自然礼遇有加。如称宋代汤叔雅《梅花双爵图》为“神品”,并封为“梅景书屋镇宝”; 慈禧对此画也珍赏不已并亲自临摹一本,并于光绪己丑(1889)年元宵节时将临本与真迹一同赐予潘祖荫,而潘祖荫又是吴湖帆夫人潘静淑的叔公。所以这件作品就成为潘静淑、吴湖帆夫妇二人“梅影书屋”的藏品。吴湖帆视之如至宝,在画的锦套上自题“梅影书屋镇宝”之语。这件古代名迹上一次与公众见面是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而第二次公开露面,则将是在12月1日开槌的匡时07秋季拍卖会上,前后历经整整70年,这无疑将是大陆秋拍的一大亮点。他又跋写黄公望《剩山图》是“画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而得到了王石谷《写宋人词意山水册》十二开后,认为其余王石谷作品皆可“屏去而无憾”等等。要么就是对中意的藏品再三题跋,反复咏之,多次钤盖收藏图章。这从今天可看到的梅景书屋藏品上可以得到证实。

  梅景书屋丰富的藏品,为吴湖帆的创作和鉴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鉴赏,实际体现了传统书画鉴定的特色,即绘画创作、收藏与鉴定的密切合作,这一点,和米芾、赵孟頫 、董其昌以及张大千、谢稚柳是同样的。吴湖帆就鉴赏书画方面很少有文字著述,他往往在历代书画的裱边、诗塘直或珂罗版画册上书写其品鉴意见和对画史的研究心得,片言只语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如他在王石谷《写宋人词意山水册》就一题再题,前后竟达八次之多。如:

  石谷子临摹宋元工(功)力最深,故笔墨间变化亦最多,晚岁之作,自匠独运,元气淋漓,逈非他人可及。或诋石谷画无书卷味,实非具真识力也。盖石谷寓雅秀于笔墨之内,与南田、麓台不同,有或出门弟辈代作,便落滞相。次册为晚岁兴到所作,更觉丰韵独绝,贮之巾箱,永充文房良伴可也。石谷有知,应笑许余为知己。

  这段跋语写于壬申(1932年)七月,到了次年的九月,又作题于下:

  石谷能实处虚做,麓台能虚处虚做,此即石谷之能虚麓台之能实也。渔山能于虚处实做,南田能于实处虚做,即渔山之能虚南田之能实也。西庐能处处皆实而虚其韵,湘碧则处处皆虚而实其笔,香光于人实我虚人虚我实上制人,故能搏唐宋为丸泥,耍倪黄为胶粉,欲分则分,欲合则合,三百年来由一董分为二王,由二王分为王王恽吴为四,斯皆大成,舍之则旁支流脉而已。最著如石涛奋勇挣扎,亦不能越此范围。况其他哉!

  前段跋语是对王石谷个人绘画的欣赏体会,而后段则是从画法的角度,对董其昌和清出六家进行了对比,并对其风格流派进行了梳理,虽然短短两三百字,而其分量实不在今天所谓的数十万言“论文”之下。七段跋语中,有两段是谈绘画材料的:

  此是明代镜面笺,董香光每喜用之,滑泽可爱,不在北宋白麻纸下。

  顷番禺叶遐庵丈携宋拓越州石氏本黄庭经来,为董宗伯藏小楷第一,其裱边贉纸纯是明镜面笺,犹是明装旧纸本,余为题字,觉滑泽可爱,展此册故知其纸之妙。

  这两段跋语,也彰显了吴湖帆在收藏鉴赏中的特色,即他对材料的关注。

  吴湖帆在三、四十年代有“一只眼”的美称,足以想象他在鉴定界的权威性。他对自己的鉴定水平也相当自信。在他1931年的日记里,对同时期的收藏家和鉴定家们进行了一番鉴定,字里行间,不但流露了他颇为自豪的真实想法,也为我们了解吴湖帆的鉴定特色提供了帮助。我们比起被他鉴定的鉴定家要幸运,因为,他在私密性极强的日记里对当时这些收藏界“大腕”们的打分,他们怎么可能会知道吴湖帆对他们的真实看法呢?他是这样写道的:

  庞虚斋:有经验,乏学识,自信万当。
  叶遐庵:胶柱鼓瑟,于画理不甚明了,完全以理想式鉴别耳。
  赵叔孺:黏腻而质实,无推测判别。
  王桐缘:太拘疑。
  冯超然:偏见自信,强词夺理,有时精能皆到。
  何亚农:灵敏乏真力。
  蒋谷孙:大处有胆量,小处无真判断力。
  夏吷庵:画学者之见,无鉴别经验。
  潘博山:有学识,略少经验。
  朱镜波:亦如此。魄力较林更小,主意更无矣。
  袁珏生:一味夸大,刻而不精。
  吴子深:夸大无学识,好弄颠倒。
  彭恭甫:嫩极。陈子清、张谷年亦如此。
  褚松窗:深于世故,不落边际,旁人闻之,真伪莫明。
  陈小蝶:能而不精,有意识少经验。
  徐小圃:好大不懂。
  徐竹荪:稳练,太胆小。
  郭和庭:拘腻。
  郭企庭:乏主见,懦极。
  徐俊卿:精而不辣。
  高野侯:杂而不精。杭人喜夸。
  孙伯绳:浮躁无意识。
  吴仲熊:非大器,只懂得顾鹤逸、陆廉夫而已。
  陈渭泉:无识自信。白坚亦如此。
  江学诚:极有经验,所差自己不能画。

  余如孙伯渊辈皆小有经验太缺学识,周湘云等直(只)凭耳食,仅为自豪一些,不懂好歹耳。王伯元较周聪明然亦不懂,更无主见。

  藏不过三代,加之世事沧桑,名闻海内外的梅景书屋鉴藏的历代法书名画,在数几十年的岁月里也随着它的盛名流散于海内外了。物常聚于所好且有力者,这是自然规律。不过,不管这些曾经被梅景书屋鉴藏的艺术珍品在哪里,我们都相信它们得到了比往昔更好的保存和保护,而在传播和弘扬中华文明方面,它们也发挥了今非昔比的作用。当然,我们在欣赏它们的时候,自然会想起它们往日的主人——吴湖帆。

TAG: 艺术品 吴湖帆 藏家
顶:63 踩:8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1 (52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419次打分)
【已经有536人表态】
79票
感动
74票
路过
54票
高兴
59票
难过
68票
搞笑
68票
愤怒
57票
无聊
7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