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如何改变“佳书不如孬画”之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上海证券报
热度965票 浏览44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2月21日 12:22

  “佳书不如孬画”的潜意识在艺拍市场的作用力不可低估。书画批评家、鉴定专家高鸿认为,所谓“佳书不如孬画”,在人们的欣赏意识里是可以理解的。他说:“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人们对书法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有待提高’,过分地‘埋怨’收藏者的收藏意识和收藏品位,可能对激活人们在偏爱国画的同时重新认识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死结’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适得其反的负面作用。”

  “重画轻书”难以改变

  他指出,如果拿林散之、启功为例,他们都是以其书名享天下,虽然他们的书作被收藏家所青睐和追捧,然在人们的收藏意识里,与其花钱投资其书,不如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位收藏其画,这是无可厚非的。终究画作的艺术元素符号较之书作的元素符号更能撩拨各阶层人的审美感悟。因此,高鸿认为,尽管这与我们在梳理书画篆刻艺术史时“得出”的百年之内可能会出现百余位可以享大名的画家,不见得有数位能经得起“死亡淘汰法”淘汰的书法家的“结论”相违背,但是,人们“重画轻书”的收藏和投资意识是难以改变的。

  高鸿表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原先以书、印名享天下的书法篆刻家也拿起了画笔,继而又享有画名,如韩天衡、王镛等。他说:“这,不足为怪。历史上的吴攘之、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先贤,又有哪一位不是以其雄厚的书法、篆刻艺术的修养构筑了他们后来杰出的绘画艺术的审美体系?又有谁能强求收藏家对以上书画篆刻俱能、皆精的书画篆刻家的书、画、印作品作等价收藏?”

  当绘画遭遇新媒体艺术挤压

  21世纪绘画艺术正面临着新媒体艺术的挤压,书法艺术的前景也就不难想象了。对此,高鸿表示,这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中国书法,只有中国人能欣赏,其实质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未能被各国人民广泛接受和普遍“运用”的别样的自我安慰。

  他说:“相对于绘画而言,当代书法的语言符号的确显得不是那么‘与时俱进’,可品、可读、可赏、可藏的书法精品难以产生。更为糟糕的是,当代书法艺术在‘官本位’隐形‘权力’的作用下,它被‘奸淫’的满脸晦气,而市场对‘书法价位’的认知竟形成这样一个荒诞的格局,即:书协职位越高,书法作品价位也随之增高。这一源于‘位高权重’的官场恶习的‘位高字贵’现象,其侵蚀的恶果使得书法艺术在如火如荼的艺拍市场的尴尬处境就越发凸现出来。这就是我国现行体制所衍生的‘政治地位=学术地位’的怪胎。”

  书法艺术应该敬畏

  因此,高鸿认为,当代书法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识——书法是高雅的艺术,而不是庸俗的杂耍。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使书法艺术在高雅的前提下完成适应新世纪人们的审美需求的转型,是一个不短的磨练过程,需要从事书法艺术的人群潜心研究和苦练。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只有敬畏书法艺术,才有可能培养书法艺术的市场群体以及构筑新的市场空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顶:36 踩:4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5 (29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1 (280次打分)
【已经有308人表态】
52票
感动
34票
路过
28票
高兴
41票
难过
31票
搞笑
36票
愤怒
43票
无聊
4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