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坛快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危机,中国文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发布者:全国政协委员 陈醉
热度1253票 浏览7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19日 22:48

        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体会很多,而最深刻的,还是中国人的观念上的变化。记得温家宝同志出任总理的时候,我还开玩笑地说,温家宝就是温加饱,这下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可以解决了。那段时间,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一、人性化――精神层面的最大进步

        中国经济一直以8%~10%的速度持续平稳上升,这在世界经济发展上是罕见的,是中国政府很了不起的政绩。首先从物质上为中国人打下了基础。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敢于提出这样一个方针。第一,这是针对西方大工业生产产生的负面问题,规避它的后患提出的,即针对不科学的提出科学的。第二,这是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敢提出的口号。贫困和饥饿的年代,你无法科学,先填饱肚子才是最科学的。第三,必须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有自信的政府才能实践这样的方针,因为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承担国际义务。所以很了不起,这一届政府,把我们国家由温饱带到小康的进程加快了很多。就精神层面而言,我觉得最了不起的进步就是对人性的重新认识和肯定。恐怕我们这一代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对人性论和人性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几十年后,我们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人性化”等等――这些西方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就提出的概念、口号,但建国后我们一直是禁止的、受批判的,现在终于理直气壮地提出来了,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一种新的提法就是“四个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前后面两个建设是不这样提的,现在一下子将文化、社会提到这么高的高度。“社会”意味着什么?本质是人,是最大限度地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这个变化是很大很大的。我们这些从极左年代过来的人都很有感触,在过去政治环境险恶的年代,首先牺牲的就是文化,最不值钱的就是人。那时候,人可以随意被扣上帽子、被劳改。人与人之间可以随意“揭发”、“批判”。在社会变革、国家机构变动时,首先牺牲的就是文化。当年“四人帮”争夺内阁席位的时候,即便是周总理也是将文化、体育都先牺牲了,最后总算把教育留下来,让国务院秘书长去任部长,以期保全我们的后代。文化现在提到了大繁荣、大发展,是建国以来提到的特别高的一个高度。那么在这么好的形势下,文化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针对文化的新的威胁又来了,最严重的问题,是文化最基本的元素——中国文字的危机凸显出来了。

        二、中国文字危机

         中国的文字已经到了危机的时刻,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呢?第一,我们的青少年不能认字了,我到邮局去寄信,稍微带了一点点连笔,行话叫有一点行书味,他们就读不出来,不认识。第二,青年人、甚至大学生不会写字,不知道先写哪个笔画,于是字就随便写,任意“组装”,我看了觉得很滑稽。第三,不懂字的意义,或者说只懂得最常用的意义,但多义或稍为深一点的含义,就不知道了。第四,不懂声调,文字的声调很重要,阴、阳、上、去,不同音调很可能就是另一种意思。下面的错误太常见了:如把因为(卫)读作因为(维),勉强(抢)读勉强(墙),创(窗)伤读作创作的“创”伤,燕(烟)京读燕子的“燕”京等。而多音字的错读就更普遍了,最近,一个国家级媒体就把“一叶扁(偏)舟”读作一叶扁豆的“扁”舟。更需文化底蕴的,如“将进酒”应读“将(枪)进酒”,“阿房宫”应读“阿(婀)房(旁)宫”等就不敢苛求了。有人说,陈醉你自己的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还来纠正我们。我说,你错了,我纠正的不是读音,是文化。第五,外来语的滥用对中国文字威胁巨大。尤其是南方有的媒体大量直接夹用外国语言文字,影响极坏。我在2003年写过相关的提案,引起了中央领导重视,国家语规委召集过两次有关专家座谈会,我都参加了。但是至今还没有什么具体措施,没有什么起色。传媒直接夹用外国语言文字,而幼童小孩,也开口就“爹地”、“妈咪”……把这些视为时髦,是外来强势文化压迫的一种反映,而从主观方面分析,则是一种被殖民意识的沉渣泛起。第六,网络语言对文字的污染。第七,国外的一些企业编出来的词库,不但不规范,有的还错误严重。如竟将“陈”字与“程”字编成一个读音。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不能不令人想到是别有用心。举个例子,一款三星手机,输入“陈”字时,联想出来的第一个词竟然是“陈水扁”,我们内地谁喜欢这个名字,又有谁会常用这三个字,为什么偏偏把它首先联想出来呢?这些情况我希望国家、社会引起高度注意。

        中国文字是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下来的文字,不像古印度等文字已经读不出来了,只能放到博物馆里。我们的文字至今还在使用,中国文字从雕刻在甲骨上,浇铸在钟鼎上,到写到竹简上直至今天都是能读出来的而且都在使用的。尤其毛笔和纸的发明,使中国文字发展到高峰,提升到了“书法”,成为特殊的审美对象,至今都是“活”的,并且一直在丰富、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达,两次“换笔”,钢笔代替毛笔,电脑代替书写,把孕育书法的土壤彻底铲除了。现在京剧走进课堂,其实,从前小学就有“习字”课,恢复习字课应该比京剧进课堂更迫切。但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恢复,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充其量也是起一点陶冶情操作用而已,他们不能真正使用。更根本的我们不可能回到全民拿毛笔写字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废弃电脑,而且相反今后还会越来越依赖网络。于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解决电脑真正代笔,电脑完成“书写”问题。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又要首先开发系统规范的国家汉字平台和通用汉字资源库。而它们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最终要达到电脑同时完成“打、查、识、写”的要求。

        三、攻克解决危机的难关

        (一)、要符合国家规范。国家的规范是《汉字信息编码部件规范表》,内中已把20000多个汉字拆成了560个部件,如“李”分成“木”、“子”,这已是末级部件,不能再分了。又如边旁,三点水也不能再分了,不能再将它分成两点和一挑。有的商家推出的软件乱拆乱分,把中国在文字蕴含的信息都丢掉了。汉字是讲音、形、义的,如“集”字,是树(木)上很多鸟(隹),百鸟归巢,就是“集”,如果乱分部件,这些古代信息就没有了。

        (二)、国家规定,汉字编码不得超过英文字母表的26个字母,而数字只能用来选字。

        (三)、国家规定,重码率必须低于1.5%。现有的软件的重码率太高了,如“陈”字音,一打键盘竟出现20多个字,然后再选,太慢了。

        (四)、国家规定,平均码长不得超过2.2键,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敲两次键盘,字就得出来了。现在很多输入法,不管是音的还是型的都做不到,他们都得打很多次甚至还要翻好几页才能选择出来。

        (五)、必须同时能反映出音调。现在没有音调,又无法查。

        (六)、必须包含有书写顺序的信息,会“打”字的同时,思维上也就会写了。因字是与书写顺序有密切联系的。

        (七)、必须易学、易使用,老幼妇孺一学就会,并能使用,用电脑就跟用笔一样,拿起就“写”。不能像现在这样,要费很多功夫才学得会,办事机构还需配打字员,以及老年人对其望而却步。

        (八)、具备了上述条件,最后,经过国家鉴定,通过后编入小学教材,从娃娃抓起。这样,就会从一开始就步入规范,并使之融入孩子的思维中。

        只有做到上述八条,电脑才能真正替换笔,电脑才能真正在“书写”,中国文字才能真正活的“流传”下来,而不是死的,只在博物馆里“保存”下来。

        四、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匹夫有责

        当前,国际上解决了代笔的最早的当然是拉丁字母体系的国家了,因为从打字机到电脑等都是他们发明的,他们做到了零重码,单词一打就出,无需选择。在方块字体系中,日本也解决了。现在,中国文字的输入方式和字库五花八门,数量繁多。谁都宣称自己的优秀,自己的字库最全、最多,但可惜未有一个符合上述的国家规定,所以未能编入小学教材。更可怕的,有的还乱拼音、乱拆字。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不能长期缺失。因为语言文字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它是约定俗成的。国家规范不出台,那商家尤其是海外商家就随意乱搞了,用多了就以错当正,难以改正了。加上目前世界上汉语热,这就更危险了。如果越来越多的错误字库泛滥,那中国文字衰亡就在所难免了。

        鉴于上述危机,本人建议国家尽快将研究开发系统规范的国家汉字学习平台及通用汉字资源库列入国家重点课题,成功之后尽早列入小学教材并大力推广,以挽救目前的危机。值得安慰的是,目前已有一部分专家在从事这个研究和攻关,并且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国家再予以关怀,推上一把,突破难关,成果即在眼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传承和发展,匹夫有责!

顶:58 踩:5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8 (35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4 (320次打分)
【已经有466人表态】
70票
感动
54票
路过
53票
高兴
50票
难过
57票
搞笑
68票
愤怒
55票
无聊
5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