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 巧孕于奇——观李啸先生书法小品印象(辛尘)
一群大力士在比赛举重,其中一位忽然拈起极细的针,说还得比试绣花。遭遇这样的情形,大力士们会作何感想?如今的书法创作与大力士比举重好有一拼,动辄四尺、五尺、六尺,甚至八尺、丈二,纵情挥洒,比谁的作品在展览厅里更能抢眼球,其中一位忽然捧出一叠A4小纸片,上面的字迹细细密密,眼睛近视加老花如我者几乎无法看清了。遭遇这样的情形,你会作何感想?
这就是李啸先生的逆向思维。出人意料,给人惊奇。我喜欢。
兵不厌诈,艺不厌奇。
李啸向以奇胜。其学书,恩师戚庆隆先生出手浑厚质朴,李啸偏偏追求轻灵妍丽;戚先生用浓墨且枯涩,李啸却好水墨且润畅。其作字,明明是写古拙的北碑,李啸却竭尽巧思,玩味结字造型的奇趣;明明是写流丽的行草,李啸的用笔却非你想象的那种轻歌曼舞,而是清人写碑式的拙劲。如今,他在书界身居显贵,却念念不忘已是昔日黄花的戚先生,言必称师,且张罗着要为恩师开拓市场;他应酬繁忙,却仍坚守本务,探索不止,一门心思琢磨作字的新奇。这次他忽然拿出一批小小字作品展示,便是一例。
小小字,就是比通常的小楷小很多的那种。如今市场驱使,写小楷者为数渐多,但写小小字者为数极少。为数极少,未必是别人不能写,而是想不到去写,且成批地写。李啸想到了,且写出来了。
虽说是写小小字,李啸却当大作品来做。点画,力求笔笔精到;结体,专务字字生奇;用墨,讲究枯润浓淡;章法,苦心大疏大密。故能件件精巧,幅幅异趣。如果放大了看,应当也很有趣味。
貌似北方汉子,却又一种江南人的玲珑心思,这是李啸的又一奇。
坦率说,我的艺术趣尚与李啸的书法追求风马牛不相及:我喜欢平实,他喜欢奇特;我追求厚重,他追求轻灵;我崇尚古拙,他崇尚新巧;我把书法视为写字,他将书法看成绘画。但这对我从艺术学的角度欣赏他的作品又有什么妨碍呢?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老生花旦,各逞其美。古质今妍,各见其性。
艺术是为了愉悦观赏者的感官和心灵,艺术作品需要观众,艺术家需要仰慕者。如今李啸身边有一群粉丝,走到哪儿几乎都是前呼后拥的阵势,说明他奇特、轻灵、新巧、如画的书风适合了一部分人群的趣尚;有人喜欢,有人夸赞,甚至有人为之雀跃,说明他的书法实现了艺术的功能。
就个人观感言,在李啸的各式作品中,我更喜欢这批小小字:严谨平衡了新奇,细小消解了华饰,疏朗诠释了轻灵。你觉得呢?
(本文作者:辛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