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书画:投资风险避风港
近几年,历代帝王的书画行情不断升温,尤其是在北京举办的中贸圣佳清宫御笔专场的火爆,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内地近现代书画市场近两年一直持续高涨,一部分投资者开始着手风险预期,一向少而精的皇家书画,很有可能被选作“避风港”。
历史上,中国不少帝王从小就受到书画名家的熏陶,有的甚至受到严格教育和训练。当了皇帝后,不少皇帝仍武文弄墨,像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提倡书学,笃好王羲之书法,曾亲撰《王羲之传论》,并以重金购募天下所存王羲之真迹,锐意临玩,颇有所得,开当时书坛崇王风气。相传他临终时将王羲之的墨迹《兰亭序》殉葬。唐太宗擅长行草,师法二王,作品清远高致,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传世书迹有行书刻本《临泉铭》、《严祠铭》等。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也极擅书法,尤精草书。
不过,在历代帝王中,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推宋徽宗赵佶。赵佶(1082年至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政治上昏庸,但在书画艺术上却才华横溢。自小雅好丹青,未登位前被封为端王,与赵大年、黄庭坚、吴元瑜等交往甚密。19岁登基,做了皇帝,他在位25年,是北宋王朝最黑暗腐朽的25年。赵佶虽然政治上无能,但是他却是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尤精花鸟、书法。早年曾向吴元瑜学画,吴元瑜师法崔白,得其真传,与师齐名。赵佶在花鸟画上受吴元瑜的影响很大,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见生动。
赵佶的绘画风格主要有两种,一为清淡拙朴,二为精细工丽,作画注重写生,讲究画理法度,画鸟雀敢于技法创新,别开生面地用生漆点睛,似小豆般突于纸绢上,生动有致。他的书法成就极高,初学黄庭坚,后来自创一种瘦金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他的作品凡落款题跋皆用“瘦金体”,与绘画往往交相辉映。
由于帝王的特殊地位,一般人要得到一件帝王赏赐的书画几乎不太可能,即使重臣要得到其书画也非易事。这无形之中给收藏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除非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推翻或取代,前朝的帝王东西就有可能散失流向民间,给收藏家提供了收藏的机会。另外,由于历代帝王的书画不少具备世界一流博物馆收藏的资质,使得他们的书画更加弥足珍贵。
在海内外艺术市场上,帝王的书画只要被确认可靠,总会吸引不少买家。早在1998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清嘉庆皇帝的《德楞泰报贲潼河大捷诗》出人意料地以44万元的价格拍出,这个价格在当时已属天价。
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书画行情的凸显,历代帝王书画更是受到藏家欢迎。2002年宋高宗的《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在中国嘉德获价990万元,创下帝王书法最高价。2002年又是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宋徽宗赵佶的《写生珍禽图》被拍至2530万元。遗憾的是,买家为美国的一机构。此画当时创下了帝王绘画作品的最高记录。同年,清乾隆的《哀明陵三十韵诗卷》在中贸圣佳获价605万元。这些佳绩的诞生,为其他帝王书画价格的上扬奠定了基础。2004年乾隆的《双塔峰图》在中贸圣佳以781万元成交,为乾隆绘画最高价;康熙的《朱子五言诗》被拍至660万元,市场潜力十分可观。至于清代最后几任皇帝尽管作品价格无法同康熙、乾隆抗衡,但比起同期书画家绝不逊色。如光绪的《行书》大幅立轴在中贸圣佳拍场拍至14.3万元,宣统的《楷书七言对联》在拍场获价18.7万元。甚至慈禧太后的《楷书》立轴也曾在佳士得创下29.87万港元。
从市场行情看,帝王距今的年代越远,帝王名气越响,艺术成就越高,其作品价格越高。帝王的书画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藏家一旦拥有它便是一种品位、荣耀乃至身价的象征。后市帝王书画仍会受到大藏家、收藏机构的青睐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