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西湖•王芳泽诗书画集》出版(附评论)
从最上乘 具正法眼
——写在《王芳泽诗书画集》出版之际
芳泽寄来即将付梓的作品集样书,嘱为序,翻阅一过,颇感欣慰。
芳泽出生在湖南双峰县的一个小山村——杏子铺镇溪口村。他少年时代生活的世界,是黒黝的大山,清澈的溪水,贫瘠的土地,还有淳朴的乡亲;春有花开,夏有蝉鸣,秋有萤火,冬有冰雪;朝闻鸡鸣,夜惊犬吠。生活艰苦而宁静。
芳泽出生在一个五口之家。父亲是当地矿工,收入颇微。母亲在家种地,帮助解决部分生计。父亲喜欢书法,能写一笔好字,这对他影响很大。在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开始读书学习,早年临写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由于家庭条件极为有限,不可能买好纸好墨练习,怎么办?父亲从外面弄来一些旧报纸。后来旧报纸也很难弄到了,他就蘸清水在地上,墙上写。放学时,在学校的课桌上用清水写。十六岁那年,中考落榜。当是的家境不允许复读,只好跟同乡外出打工。但即便是最艰苦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读书、写字。经济略有积累是,他到北京琉璃厂学习装裱。先给人打工,边干边学。后来有了实力,自己开了店。再有了积蓄,就上学进修。2004年至2006年,他参加了由《中国书法》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较全面学习了书法史和书法理论。2007年他又到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求学……应该说,出身苦寒但酷爱艺术的王芳泽,经过艺术规律的探索,都大有进境。特别是书法,较之五年前那种以乖戾为能,刻意做作的习性,样书所展示的作品,显示出他在书法艺术已得窥门径,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当然,作为一个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年轻人,芳泽还仅仅是刚刚起步。艺术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会因人而不同,但对历史来说只有一个。艺术史不会因为作者富贵或者卑贱而倾斜其天平。付出汗水与智慧,就一定会得到收获和奖赏。在这一点上历史一定是公平的。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说“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这是对我们所有的从艺者的箴诫。希望芳泽以本作品集的出版为起点,从最上乘,具正法眼,不断取得进步。
二零一零年元旦后五日
北京世纪城寓中灯下
郑晓华
(作者:郑晓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