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男子有褚遂良笔意,南京街头现“书法哥”
“那个‘书法哥,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字体遒劲,很有点样子。更奇怪的是,他竟然还是个捡垃圾的。”昨日,一位书法爱好者刘先生向记者报料,他在长江路见到一位捡垃圾的“书法哥”,书法很有初唐四大家褚遂良的笔意。昨日记者在长江路上经过一番寻访,终于找到了这位来自安徽合肥名叫李超的“书法哥”。记者在取得李超信任后与他进行了一次深谈,“书法哥”李超绝对是个有故事的人。
“书法哥”垃圾桶上挥毫
记者见到李超时,他正盘坐在长江路省美术馆对面的一个垃圾桶前,在一个可乐瓶里晃着绿色的墨汁,他专心致志,似乎没有感觉记者的到来,挥毫起笔,在旧报纸上写下两个大字“南京”。就像李超自嘲的那样,他的样子与一个乞丐并没有两样,长头发,脸上胡子拉碴。穿着一身破旧的全是洞眼的T恤,裤腿上破了几处,脚上穿一双旧胶鞋。在李超的脚旁放着两只麻袋、一个书包。一只麻袋里装满了捡来的饮料瓶子,另外一只麻袋里装的是捡来的破衣服。而唯一的书包背带断了一根,但是拉链拉得严严实实。
对于记者的到来,李超一开始充满警惕,并不愿意将书包展示给记者看。记者买来水递给李超,和他攀谈起他的书法作品。这时候他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仿佛看到了一个知音:“你觉得我的字怎么样,我的起笔稍微快了一点,墨汁有点浓,字体看上去稍微有点胖。”李超拿起报纸仔细看了看,似乎是不满意,又拿毛笔全部涂掉了。
流浪四年靠捡垃圾为生
“这里面是我的书,几本书法书,还有一本格林童话。”在熟悉之后,李超终于对记者敞开心扉,他的书包一向不给人看,当然也没有多少人对他的破书包感兴趣。“我也习惯了,像我这个样子,没人对我有兴趣。”说起自己的身世,李超不停地用手攥着毛笔,似乎并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内心世界。这个今年28岁的年轻人用毛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李超、安徽合肥人”。李超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家是办糖厂的,家境还算宽裕。小时候,李超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临帖庞中华的钢笔字,然后又跟了老师学习字帖,那时候凡是看到他书法的人都夸: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而小时候的李超也萌生了一个美丽的梦想:长大成为一个大书法家。
“我最喜欢的书法家是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齐名的,他的字体清丽遒劲,笔法娴熟老成,铁划银钩,漂亮啊!”李超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父母让他放弃学业回家一起开厂,结果几年后厂黄了。整天在家写写画画的他与父母产生了很大的矛盾,2006年的一天,李超悄然离开了家门,从此开始浪迹天涯。
捡瓶子赚钱买毛笔
“我一开始去的是重庆,在那边也找过几份工作,但是因为我学历不高,工资太低了。加上干那些活与我的书法理想距离太远。一气之下我就不想干了,捡垃圾吧。”李超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哀伤。从此,李超便开始了捡垃圾的生涯,走走停停,听说南京是文化古都,书法家云集,他就买了一张到南京的火车票,到了南京。李超告诉记者,他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本书法书和字帖,包括庞中华和褚遂良的字帖。而他最喜爱的东西就是他手上拿的一支毛笔。“这支笔是我在工艺美术商店买的,花了不少钱。”李超垂着头,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李超告诉记者,他没有多少钱,捡垃圾也不像其他人那么用心,每天捡一些够吃饭就行了。“一天差不多能卖十块钱吧。”最近几天天气酷热,李超告诉记者,他现在晚上热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到自助银行去睡,那里面有空调,有时候保安过来赶人,他就睡到免费公园的长凳上。中午的时候,他就到长江路来写写字,“因为这里有美术馆、总统府、图书馆,比较有文化气息,梧桐树也比较茂盛,很凉快。”李超表示。
梦想进美术馆看看书画
一个28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找份工作,把自己整理的体体面面的,娶妻生子,在美术馆呆一天好好欣赏艺术作品呢?记者问李超。李超脸一红,嘴里想说些什么,却又说不上来,陷入沉思。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告诉记者,当时离家出走时,因为走的匆忙,连身份证都没有带,现在是个“黑户”,到什么单位找工作都不可能,再说除了写写字,既无学历也无特长,“除了捡垃圾,我还能干啥?”“你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这个样子能回去吗?这么多年来,我给家里打过两个电话,一次没人接,另外一次电话里母亲的声音是那么苍老,我把电话握了一分钟,最后一句话没说挂掉了。”李超的眼角泛起了泪水。
李超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到美术馆里面,去看看名家的书法作品。“其实,我挣扎过很多次,但你看我这个样子,能进去吗?那里面可是书法,很美丽,很神圣,是应该焚香沐浴后去欣赏的。”李超望着街对面的美术馆,眼中满是忧伤。他告诉记者,几天前,他曾鼓起勇气走到门口,一位不知道是保安还是工作人员的人呵斥他:“这里没有瓶子,到别的地方捡去。”
书法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