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陶瓷或将成收藏热点
收藏当代艺术陶瓷,首先要把艺术精品和普通产品区分开来:一件真正的艺术精品需要数天乃至数月才能完成,具有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投资价值和稀有性。
其次,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应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亲手设计、绘画、烧制的精品为首选,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美的图案、造型及特殊的工艺。
再次,那些限量烧制的大师的陶瓷和大师级陶瓷专家在其创作顶峰时期的经典作品,未来升值的空间尤为可观。
有着“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传统的瓷都景德镇,千百年来一直引领中华陶瓷文化之风骚:所产瓷器不仅胎质莹缜诱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且装饰方法丰富多姿,富有“东方宝彩”之称,博得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士的喜爱。与中国画、珐琅彩、京剧等传统艺术一样,新时代的景德镇陶瓷艺术需要传承,更需发扬光大,这一历史重任就落在饶晓晴等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肩上。
作为新一代陶瓷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多年咬定名族文化精髓不放松,博取传统青花、色釉、粉彩、珐琅彩等工艺的营养,潜心研究色釉肌理,广猎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题材,因地制宜、妙趣天成地创作出一批深受世人青睐的艺术陶瓷作品。尤其是近年来,其创作更注意美学的“积淀”关系,展示传统文化内涵。昨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的“景德镇陶瓷大师精品展”中,记者有幸见到了饶晓晴的参展佳作,并和他就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创作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沉重的对话。
抛开传承谈创新是痴人说梦
记者:景德镇瓷窑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相对于其辉煌的历史,您认为景德镇今天的接薪者又有哪些锦上添花的突破呢?
饶晓晴:景德镇曾创造了中国陶瓷史的辉煌,给华夏民族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营养。这样,不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不吸取前人留下的营养,我们创作的陶瓷就很难有“China”(中国)特色,所以对您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是: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个人熟悉和擅长的领域里做深、做大、做广、做足承传这篇大文章。一言以蔽之:景德镇的承传使命重于创新!
记者:您的意思是不是前人的艺术成就已是耸立的高峰,对现代艺术家而言,正确的态度就是固守,不攀爬,更不超越这座高峰?
饶晓晴:不管是攀爬还是超越,我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景德镇陶瓷创作的立身之本,是景德镇陶瓷的“根”。不少陶瓷艺术家连继承传统文化都没做好,谈何突破和创新啊?不会爬就想跑,那不是痴人说梦吗?更为重要的是,鸦片战争以后,经济的落后导致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卑,尤其是今天,在西方文化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下,不少陶瓷艺术工作者迷失了方向,盲目媚外。
记者:哦!现代陶瓷工作者“盲目媚外”?愿闻其详。
饶晓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正遭受着西方文化的强劲侵蚀、渗透和冲撞,正面临着严峻的西化危机,这让越来越多的国人一味追求、迎合西方文化,不了解甚至摈弃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环境的浸染下,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的致命问题就出现了:受西方陶艺观念的影响,艺术家过分强调视觉冲击效果,而忽略传统文化的精髓——让西方文化风吹晕了!
其实,欧洲的观念陶艺(现代陶艺)起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今天的欧洲已是非主流艺术,并沦落为一种艺术游戏。但是,它却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威力,并成为衡量现代陶瓷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可笑!这种盲目地跟从无疑会给传统陶瓷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不要忘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如果抛弃了传统文化,就等于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制作出来的器物就没有中国味了。因此,有位国外陶瓷艺术家对我说,他觉着现在的中国陶瓷很好笑。
是好笑!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我们的陶瓷文化不仅从未被外国否认过,而且还始终影响着世界,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有着这样辉煌的陶瓷文化史,现代艺术家为何要自卑、媚外呢?如果现在我们不好好继承传统陶瓷文化,那就意味着自我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着实令人遗憾,更是莫大的悲哀!
艺术家盲目媚外系鼠目寸光
记者:有些艺术家“盲目媚外”也是利益使然,譬如海外市场好,当然要跟着“外来风”走了——这也可以理解。
饶晓晴:是的。我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陶瓷艺术家完全没有必要为利益而迎合西方市场,而是应该以弘扬中华民族高雅艺术为己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条“根”,博取姊妹艺术的养分,提高自己的修养,体验、感悟生活,创造质量上乘的陶瓷作品,这样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有眼光的收藏家自然就会找上门来。我还是认为那些盲目媚外的艺术家纯属鼠目寸光,可以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
记者:哈哈,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代陶瓷大师(您当然不例外)的艺术品受藏家追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价格不菲。景泰蓝大师张同禄曾告诉我:同样做一件瓶儿,陶瓷大师的作品价格是他景泰蓝作品价格的10倍。那这么高的价格和价值相符吗?又如何让普罗大众接受呢?
饶晓晴:整体看来,目前陶瓷的价格还是太低了。虽然有国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在拍场上价格达到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教授的作品“豆蔻年华高温颜色釉镶器”,在去年4月底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123万元人民币成交,但这种情况毕竟是极少数。
相比较而言,当代艺术陶瓷尤其是名家的陶瓷作品受到的干扰比较少,制作工期较长(如我创作一件作品,有时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加上藏家必须通过专业机构、途径才能买到货,所以藏品靠得住。综合来看,我认为这个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符合的。
记者:我觉着一件现代陶瓷作品价位上到数十万乃至过百万元是“天价”,因为它们比某些官窑古瓷的价格还高——这会不会影响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呢?
饶晓晴:市场将艺术陶瓷的价格拉开是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弊端:好处就是可以促使更多的陶瓷工艺大师,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珍品,因为同国画、京剧、书法等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陶瓷创作也非常讲究“功夫”,想成为大师,想做出精品、卖个好价钱,那你就要好好“练功”了;弊端呢?中国人由于以前穷怕了,如今虽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富裕了,可对金钱依然非常饥渴,这样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在各个行业中出现了,体现在陶瓷创作上就是:受利益的驱使,不少人在创作时“跟风”——谁的作品价高就跟谁跑,造成大家都缺乏个性、千篇一律的局面。
艺术陶瓷或成收藏热点
记者: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严重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品市场,我想现代陶瓷市场也在劫难逃。在这种局势下,您对现代陶瓷市场的未来是否有信心?
饶晓晴:中国的现代陶瓷市场应该是刚起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使用陶瓷的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史: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瓷器;东汉时,中国的青瓷技术走向成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瓷器逐步取代金银器、漆器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器物。千余年间,瓷器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自然对它有一种传统的情感。今天,很多艺术陶瓷精品胜过古代官窑瓷,且当今市场上的古瓷赝品多多,搞得收藏家眼花缭乱,不敢下手。这样,更多收藏者的目光就会转向当代艺术陶瓷。还有,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股市很不景气,艺术陶瓷就更有望成为收藏投资的热点,再有国内外一些大拍卖行、收藏机构的重视,我认为目前的艺术陶瓷市场正值逐步上升时期,升温可能比较快,前景无限广阔。
记者:这次对话让我感觉到您是一位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作为接薪者,自己是不是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饶晓晴:是啊!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回归的升温,景德镇陶瓷工作者的艺术成果逐渐被社会认可。几年前,海外的收藏家视觉敏锐,率先买走了不少大师的作品。然而,陶瓷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我们现在有意识地把一些上乘作品留下来,以便让更多国人领略现代陶瓷的艺术魅力及传统文化内涵。我们这代人担子确实很重,因此必须战胜诸多诱惑,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让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师简介
饶晓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班,后任教于景德镇市技工学校,1993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是目前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961年11月生)。由于在学校受过较严谨的绘画技艺训练,加上注重研究文化理论,所以他的综合创作能力颇高,创作技巧及工艺手段丰富多变,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粉彩山水注重功力和境界的结合,把传统神韵、自然变化和艺术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