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画展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张铁林壬辰书法展将于6月30日在郑州开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郑州晚报
热度1500票 浏览202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6月29日 19:10

展览名称:张铁林壬辰书法展

开幕时间:2012年6月30日上午10时

  展览时间:2012年6月30日---7月2日

  展览地点:郑州市商都艺术馆(顺河路与城东路交叉口西南角)

提起著名演员张铁林,大家自然会想到《还珠格格》中的皇阿玛、《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皇上、《白银帝国》中的晋商巨贾康老爷等影视剧角色,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荧屏皇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写得一手叫人叹服的好字。

6月30日至7月2日,这位“皇帝专业户”将来到郑州,在城东路商都艺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张铁林的书法在圈内颇有名气,为他赢得了除演员外的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目前书法圈里公认他是艺人中写得最专业的一位,其书法作品是北京著名拍卖公司荣宝斋的抢手货。

任职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多年的张铁林对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学习书法几十年,说附庸风雅也好,说修身养性也好,写字是我最大的爱好,也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据说,他坚持用毛笔写日记已经多年了,而且还常年画画,曾出版速写画集《张铁林写生笔记》。记者 李韬 苏瑜

张铁林的童年乐园是碑林

张铁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毛笔了。那时候,他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的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医。在张铁林的印象里,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爷爷给病人开方子还在用毛笔。家里有毛笔,家人又常常用毛笔,幼年的张铁林自然也经常拿着毛笔玩,在纸上乱画——画天安门、画红太阳、画向日葵。当然,老人家也常常会让他写一些字。

张铁林上小学在西安,学校离碑林很近,他的同班同学很多都是博物馆研究员的后代,陕西省博物馆的碑林就变成了他们的后花园,没事便跑里面去玩儿。那个时候,西安人很受石鲁先生的影响。石鲁先生写瘦金体,博物馆的老研究员就带他们去看收藏的宋徽宗瘦金体碑,他们便拿着作业本的纸,用铅笔在石头上摹画。现在这些碑都加上了玻璃罩保护起来,当时是没有的,《曹全碑》什么全都露着。从小嬉戏其间,碑林里哪一块碑在什么位置、何种风格、何种字体,张铁林都如数家珍。《广武将军碑》《集王书圣教序》《颜氏家庙碑》等历代名碑,都给张铁林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大革命时,张铁林在西安的家被抄,避难到了北京跟大爷一起生活。他的大爷是画家,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那个时候大爷做石膏像、毛主席像,张铁林就帮他托模子。大爷家里有很多的古书、文物,很多年下来,张铁林多多少少也都有些了解。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张铁林不断地受到艺术的熏陶。在电影学院表演系读书时,张铁林经常在宿舍里一个人练字。喜欢速写的他,经常被摄影系的学生求着帮忙完成作业。

每天坚持用毛笔写日记

张铁林对书法有着独到的体认,他以为书法最重要的是传承,而不是一味近乎自恋式地创新。他崇尚写意抒情,反对矫揉造作。他认为,当今一切进步成果均为历史传承积淀之升华,割断历史演进血脉渊源的创新是不存在的,踩在先贤的肩膀上受惠于古代文明精神照耀又诅咒继承传统精神的“革命遗风”,与自然生态规律相悖,终于会付出惨痛代价。“我对一切创新、改革之词,都保留绝对的审慎和商榷态度。对古代书法的美学传统心怀敬畏,是我习书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这番认识,于当下书坛一些所谓“创新斗士”,盲目跟风去制造一些“长枪大戟”、“抡胳膊撂腿”毫无美感的作品来说,值得好好地醒悟一番。书法在古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今日其存在与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已大不相同,我们要还原其原始之生态环境,不要有太多所谓的“创造作品意识”,《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这些名帖都是书家在特定情景下有感书写,而不像当下一些书家为求效果刻意为之。

“我写字并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拿毛笔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我用毛笔写日记、记东西,因为我明白书法发展的基础根植于应用。因为应用得太少,所以书法的传承面临很大困难。”

张铁林写字与成名成家无关,正是享受与参与的平常心态成就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他比专业书家更多了几分洒脱、几分闲适和散淡。他的书斋常备各种手卷册页,兴致来时,或抄录诗词,或记一段往事,往往是整日书写,沉潜于书写挥毫的乐趣之中。张铁林还每日坚持用小楷记日记,以此来保持与毛笔的亲近。故而,在他的笔下自然透出一份闲情、一股难得的书卷气息。

张铁林习书尤爱王铎书法,曾花巨资购入一件王铎书法巨轴,家中也悬挂着数幅王铎复制作品,晨夕相对。所作《古诗草书轴》,章法直取王觉斯,以篆隶线条,裹笔疾走,既沉着又显绰约风姿。著名书法家石开先生在看到张铁林近期的书法手札时道:“以前我对你的字是不置评论,现在可谓得道了,我要好好说说。”

艺术教育应回归原生态

2007年出任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张铁林不惜放下有着丰厚收入的演艺事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上,他在艺术学院开设了中国书画鉴赏专业,同时,又成立书法研究所,聘请书坛名宿曹宝麟任所长,又邀集到一批青年才俊,如陈志平、蔡显良、朱桂明及在广东的中青年书家王忠勇、祁小春等,一起研讨书艺。

“其实我在创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时候,就有一个基本的想法,我认为要把艺术的专业教育回归到接近原生态的理念。音乐和美术这些原本不可分割的原生态的集合体,在西方的教育体制观念下被分割了之后,出现了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这学院那学院都这样分开了。实际上就剥离和切割了原生态自然人的原始天性对艺术的天然依附。我做艺术学院希望把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学科重新摆放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体验艺术精神的完整统一,回到那个原生态,尽量去接近和模仿艺术形态发生的原始状态。”

“我从来不把自己界定为某一个职业类型,我是所谓随遇而安的自然人。今天我是演员,明天我是编剧,改天是导演,来日是教师,后天写大字的时候,我又是一个书法票友,总之,艺术的精神和艺术的营养永远是相濡以沫的,不可以分割开来。”

“中国的书法是传统中国文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哲学精神的最有代表的符号,它集中国艺术、思想、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之大成,它博大而精深。我们收藏人常说收杂项不难,难在书画;书画则难在书法,深不见底,莫名其妙,学问实在太大。书法有特殊的学习的程序,这个是为了继承捍卫和发展古典精神的学习总结,但是书法成熟的最终表达,是要崇尚个性精神的,因为没有个性的书法,书法精神就不存在了。”

为了这种个性,张铁林广泛汲取养分,他的书法有此造诣,还得益于他的收藏。尤其是明清名贤手札的收藏,不仅量多,所涉面广,且又多是难得之精品。“我对手札的感情非常深,正是基于我对书法精神的认知。因为手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既是人文的,又是艺术的,更重要的,它是真实的,不是客套的,它不是应景之作,为展览之用,它为了两斗米、一把盐、窃窃私语,推心置腹的往来心声,这些心声流落到纸上的东西是最全面的书法精神核心,是文人书法的最高境界。”

张铁林艺术简历: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9年毕业于英国国立电影学院编导系,曾在香港卫视中文台暨凤凰卫视《电影世界》任主持人。作为编剧、导演、演员曾主演电影暨电视剧近百部,并多次获电影编剧奖。现任中国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视协诗书画会副会长等职。

TAG: 书法展 张铁林 郑州
顶:59 踩:8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45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1 (445次打分)
【已经有461人表态】
67票
感动
54票
路过
50票
高兴
61票
难过
57票
搞笑
55票
愤怒
59票
无聊
5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