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坛快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张海: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出路何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 发布者:梁永琳
热度1577票 浏览79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04日 08:45

电脑信息时代 中国书法出路何在?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访谈录

        写在前面的话: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出路何在?》有人也许会说,“出路”一词,给人感觉是处于困境之中,怎么会用在中国书法身上呢?这些年,中国书法多火爆啊:书画拍卖专场高潮迭起,慈善晚会上捐助金额屡创新高,书法展览会上人头攒动……分明是金字塔尖的辉煌,哪有什么“出路”问题?

  是的,您说得对。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书法的基座呢?光鲜亮丽的背后呢?“提笔忘词”,“想不起怎么写”,你身边的朋友,不是常常这样感叹吗?如今不会写汉字的人群越来越壮大,从中难道不是隐隐约约听到电脑信息时代犹如翻滚而来的洪流巨响吗?

  本报刊登这组报道,就是要把书法家的所思所想告诉读者,大家来共同探索中国书法的出路,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才智。

  一、中国书法确实面临挑战

  记者:张海主席,不久前,关于“韩国计划将书艺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最终证实是一场误会,但虚惊一场中,国人的敏感说明了什么?您会不会担心中国书法的美会成为绝响?

  张海:我不担心。书法的发展在当前虽然也有一些困难,比如电脑的普及,办公无纸化,人们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少了。但书法实用功能弱化,则更利于向艺术的方向发展。当前,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韩国以及包括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内的汉字文化圈,书法都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毫无疑问,中国作为汉字书法艺术的发源地和母国,其地位是任何国家也不可能代替的。书法申遗中国应为唯一申报国。当然,如果韩国把汉字书法与本国文字艺术结合起来进行保护,也是好事。但若纯粹搞书法申遗,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书协和有关方面正在协调,共同做书法申遗的工作,目前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申遗不是垄断,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发展。

  记者:中国书法只是一个统称,可粗分为两大类,书法的艺术和汉字的书写。书法艺术有时甚至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关乎书法艺术的发展。如今的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汉字书写,令中国书法的发展后劲出现问题,不容忽视。您认为中国书法的最大挑战在哪儿?

  张海:书法确实存在隐忧。首先,由于书法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写毛笔字不再是人们的必备技能,以致一些人对书法比较生疏,这使得书法的技法传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次,由于文化语境的转换,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严峻挑战,书法界的一些人传统文化功底较为薄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当代书法大家的出现。再次,书法教育的普及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相协调,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二、如何看书法的普及率下降

  记者:书法遇到的难题目前已是国际性的了,据报道,日本韩国等书法的普及率也在下降:在日本,尽管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选修课。但40岁以下的年轻人认为书法缺乏使用价值而不愿学习。日本中小学生要去参加计算机、英语学习班,学书法的时间被挤占。韩国书协理事长全明玉告诉中国的记者:“以前人们都是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意思,如今电脑的普及对书法的影响相当大。学书法的学生越来越少,十个韩国人中恐怕没有一个会书法。”

  作为汉字发源地的中国是书法的大本营,现状又是如何?大多数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严重下降,令人担忧。初高中的学生不重视书法课,是因为书法和高考没有直接联系。调查显示,部分院校有书法选修课,选修者寥寥。

  张海:从总的情况来讲,写毛笔字作为文化人必备技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普及率的确是下降了。而且由于书法未纳入应试教育的课程序列,使得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多因关注应用技能的学习而不太重视书法的学习。然而我们整个民族对书法仍然保持着相当的热情。而且,关于书法教育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少学校开设了书法课,各地分别编写了书法教材。还有如何把书法教育和考试体制结合起来,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书法实用功能弱化的同时,艺术功能空前强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书法艺术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不是出于实用,而是出于对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法的普及率并没有下降,甚至于还上升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因而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书法艺术之中。这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比拟的。
 
  三、客观看待中国书法现状

  记者:“两会”期间,您和中国书协申万胜副主席提交了两份提案,建议国家建设中国书法馆和中国书法学院,并建议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中国书协副主席段成桂也与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联署提案,建议将中国书法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是为中国书法远虑所产生的近忧?

  因为仅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书法的现状还是不错的。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中国的国粹。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表明,中国书法近年来首次超过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号。最重要的是,中国书法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书法也有一种尴尬处境。有人批评说书法已成为脱离大众主流生活方式的传统艺术,在传承与发展危机中透出一种没落心态。也确有一些低俗的杂耍式的“书法”经常出现在民俗文化节上。中国虽有强有力的书法专家,但没有形成多层次的教育群体。

  是不是有鉴于此,中国书协才举办“中国书法进万家”、“中国书法环球行”活动,试图让真正好的书法起扶正祛邪的作用?

  到底中国书法的现状如何?请您为我们的读者精确地描述中国书法的现状。

  张海:关于书法的现状,现在有一个词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书法热”。而且这种“书法热”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持续了近30年,至今仍然在继续。现在从中央到县,几乎都成立了书法协会,有些地方连乡一级都有。不少行业也成立了书法协会。可以说,全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书法金字塔结构。目前中国书协会员有万余人,省以下各级书协会员约百万之众,这是历史上所从来没有过的。广大群众学习书法的热情高涨,各大专院校书法专业都有充足的生源,而且各地的民间书法班报名也十分踊跃。绝大多数家长把书法教育作为素质培养的内容而非应试教育。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览投稿者日众。1980年举办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收到稿件仅1000件,到2007年第九届国展,收稿近6万件,20多年间增长60倍,整体水平也越来越高。完备的组织、科学的运行机制,保证书法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的文化崛起,书法在国内国际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都在逐步提高。许多外国朋友来中国学习书法,他们对这种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

  写字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书法作为艺术,其基本艺术语言即是人们常用的汉字,这使它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中国人的心中有着深深的书法情结。在这一点上,书法得天独厚。

  当然,在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法则起到强劲的支配作用,人们首先考虑生存和竞争的需要,不可能把书法这种主要是修身养性的艺术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社会上的书法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绝大多数人只是把它作为业余爱好。书法不期望“进入大众主流生活方式”。然而它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补充,一种缓冲,一种心灵寄托,一种精神追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继承与创新,是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问题,作为一门艺术,这个问题是永恒存在的。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正是按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一主流路线进行的。中国书协主办的历届展览和评选,都认真地贯彻了这一原则。至于社会上一些江湖杂耍式的“书法”,这种现象难以避免。但我相信,随着书法艺术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就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提出建中国书法馆、中国书法学院和书法申遗的建议,是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着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文化是不能缺位的。书法的繁荣复兴,要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通盘考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只能放到博物馆里保存起来,尤其是非物质的遗产,只能在传承中发展。书法申遗,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只会有利于它的发展。

  四、中国书法出路何在?

  记者:针对中国书法出现的难题,各方面都在努力探索出路。例如,广东和重庆的中小学已恢复了书法课,天津近年也强化对小学生汉字书写的培训,把习字和书法列入必修课程,正在编写的一套地方教材有《习字与书法》。天津市教委已把习字和书法列为小学一至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材正在编写中,将由政府埋单,向学生免费提供。

  在4月3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目前该标准正处于调研论证阶段,尚无正式出台的时间进度安排。

  对此,许多人欢呼,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透露出的忧虑是,实行起来的效果会违背提高书法影响力的初衷:有人认为,课堂不应成为复兴传统艺术的地方,进课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艺术在当代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危机,以此类推,京剧进了课堂,书法、国画、昆曲、武术等也会相应地进入,强行推销会引起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反感;书法进课堂成双刃剑,易招权力上位,最终变味,事与愿违,招公众不满;有人认为,汉字书法可以申遗,但意义不大,因为“遗产”往往意味着“博物馆”里的展品或“保护区”里的物种,没有生气和活力,没有希望和将来;有人认为中国书法的出路只有一条,得像郭德纲的德云社那样精耕细作,就能拯救传统艺术。

  您认同上述这种观点吗?请阐述您对中国书法出路的思考。

  张海:书法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现代化进程、功利主义和市场法则对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养性怡情,陶冶情操,从表面上,与追求功利,提倡竞争的现代市场法则是不相容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现代化社会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困局又可以用传统文化去矫正和补充,所以二者不但可以共同存在,而且可以相辅相成。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书法和汉字密不可分。而一个民族的文字是其文化的核心,国家有必要以适当的行政手段给以保护。强调汉字的规范书写,不但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疑也是捍卫民族文字的需要。文字关乎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书法课应当和汉字的规范书写结合起来,针对大中小学生推出汉字书写等级标准是完全必要的。这和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进课堂还不是一个概念。昆曲也好、武术也好、国画也好,都不涉及国家统一的问题。而文字则不同。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书法应当尽快进课堂。

  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和传统文化并没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一定能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保护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熟度。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保护好传统文化,使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兼顾科学和人文精神,使经济和人的精神协调发展,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保护传统文化,不是不加区分地把所有旧的东西都保护起来,而是要经过细致的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护传统文化是全社会的责任,既有专家从事专业性的工作,也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尤其是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文字,不但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参与和实践,而且需要适当的行政手段和政府力量。我坚信,汉字书法艺术在使用汉字的中国一定会有新的辉煌。随着世界范围的对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反思,不同个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将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弘扬。因此中国书法的前景是光明的。

TAG: 张海
顶:75 踩:8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46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439次打分)
【已经有515人表态】
76票
感动
57票
路过
65票
高兴
63票
难过
66票
搞笑
67票
愤怒
63票
无聊
5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