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美术世界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暗香浮动月黄昏——重新反省潘天寿先生(共10页)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王瑞芸
热度1959票 浏览24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12日 09:57

        我们现在,也许有不少好画家,也许亦颇有贤德之人,但这两者被严谨地结合在一个生命体上,在近现代画家中,除去潘天寿,我们很难找得出第二个。现在他的画被留下来了,而且我们只注意他的画,只谈论他的画,可是他给我们设定的人格坐标呢?由经生命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呢?我们现在到哪里去寻?

         因此,面对潘天寿,等于让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们是扬弃的好,还是继承的好?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不打算回答,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作事实的观察:从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法脉中,走出了如经亨颐,李叔同,潘天寿这样的人。在我们持续了近百年之久的反传统的兴奋和躁动中,给我们贡献过什么样的人?

        由这个问题还引伸出另一个问题:我们的自我是要放大的好,还是缩小的好?因为传统文化最受攻击的部份,是对于个性的压抑。个性究竟是什么? 对此,中国美院的范景中教授的精彩论述可以作答,“在人们反对传统的诸种理论中,最常见的莫过于‘个性’的理论了。……这种理论只是一种道德的神话。而潘天寿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个更高的,他静静尊敬的价值和标准,这种标准不允许有报负的艺术家自满,似乎,它的主旨就是约束着艺术家使得他能不断地抛弃自己的个性,从而使他能超越自己。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把个性这个在创作中的次要东西,当成是这位先驱者所重视的迫切的真正的问题。正因为潘天寿是个极有个性的人,是个真正懂得个性的人,所以他才能超越自己的个性,才深知在创作中需要躲避个性。……因此,即使他觉得自己已经有所成功了,他也会觉得那不是他的自我,不是他的个性,而是他本人之外的某种东西,他可能会称之为灵感或气韵的东西在帮助他传达出了他本来无法传达的奇迹。”

        如果我们一时不能懂得范教授的这段的文字,我们只能求助于他的另一句精彩的话:“只有在蒲团中静坐,当智慧涌上心头的时候,才能去谈潘天寿。”(见《潘天寿研究》P480-481)

       ……

       这就是我们的潘天寿,我们的潘天寿的价值。

       可是紧接着,我们不得不呈现一个让频频悼念凡高的西方人无法想象的事实:这样一个有价值的人,被毁灭了。

顶:78 踩:11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6 (57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1 (544次打分)
【已经有650人表态】
101票
感动
74票
路过
72票
高兴
81票
难过
80票
搞笑
75票
愤怒
83票
无聊
8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