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硬笔书法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庞中华——史上最畅销人民书法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天津网 发布者:苏莉鹏
热度1628票 浏览687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2月12日 11:46

书法家庞中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央电视台录节目

        还记得庞中华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庞中华”三个字带来了席卷中华大地的硬笔书法大潮。那时候,很多家庭的书桌上至少有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很多孩子在每天做完功课后,都要在父母的要求下再练几篇庞中华的字;而庞中华在电视上端坐着一笔一画教观众学写钢笔字的镜头,则成为了那个时代经典的记忆之一。

        不久前,庞中华在北京举行了“庞中华书法艺术30年回顾展”。而三十年前,正是从天津,庞中华迈出了他在书法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薄薄的《谈谈学写钢笔字》,让庞中华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使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地质勘探员变为了家喻户晓的硬笔书法家,也开启了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的滚滚闸门。三十年后,属于“庞中华硬笔书法热”的时代已经过去,书写汉字的方式和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而庞中华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执著于他的硬笔书法事业,并热情满怀地吟诵着:“老夫聊发少年狂,中华犹似小儿郎……”

        刚刚落幕的回顾展让庞中华和妻子王昌芝都累坏了。时近岁末,他和妻子决定去旅行,而本报记者搭上了末班车,在他们临行前来到庞中华北京的家里,与他畅谈这三十年的书法人生。

        65岁的庞中华,面容与他许多年前印在钢笔字帖封面上的照片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他穿着一条深蓝色的运动裤,说着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这条裤子还是我十几年前买的呢,是天津生产的老牌子,我那时怕以后买不到就一口气买了十条,这些年一直穿着,舒服极了,我做了这个牌子十几年的‘代言人’,他们恐怕都不知道。”然后,就是一串爽朗的笑声。

        投稿十二年没人理,只收获退稿信

        文怀沙曾对庞中华说过一句话:“不怕怀才不遇,可悲的是遇而不才。”1980年《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出版,是时代和命运赐予庞中华的一次机遇,但为了这次机遇所储备的才情,庞中华则用了十五年。

        庞中华出生在美丽的四川大巴山,但他从小并没有受到书法方面的训练。他的第一支钢笔是上小学时伯父送给他的,那时,他捧着钢笔,两眼放光,高兴地跳了起来。夜深了,他还在灯下反复摆弄着钢笔。那晚,他拿出一本红色的日记本,用这支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页日记。中学时,庞中华迷上了航模,并一直梦想能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来做一名科学家。但在上世纪60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庞中华只能服从安排,进入重庆地质专科学校学习,196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建材部405地质队,也就是从那时起,庞中华开始了与书法的情缘。

        地质队要常年生活在深山中,那是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也是庞中华一生最值得铭记的时光。庞中华说那些年他几乎失去了语言能力,因为白天上山找矿,晚上回来画图、看书、练字,几乎都不用说话。“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我都会靠在山上的一棵小树下,阳光照在身上,觉得特别幸福,那种幸福感比我现在被招待住五星级宾馆还要强烈。靠在小树上放眼望去,有涓涓的小河,有农民的田地,有清新的空气,饭盒里的馒头比现在宴会上的山珍海味还要香。”晚上回到驻地,庞中华就读书、写字、抄笔记。因为上学时学过手风琴,庞中华每晚要拉琴。

        在那段寂寞的时光中,写字成了打发无聊的选择,他每晚用钢笔一篇一篇抄写报纸上的文章,每天坚持钢笔书法的练习。方块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强烈吸引着这个年轻的地质队员。他用钢笔描摹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的字体,细心钻研毛笔字与钢笔字在汉字结构上的共同之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积累了如何写好钢笔字的心得。

        1968年,庞中华写出《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初稿,之后每年都向至少五六家出版社投稿,一投就是12年。但除了铅印的退稿信,他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退稿信上写着:庞中华同志,经研究,决定不予采用,请自行处理。只有‘庞中华’3个字是拿笔填上去的,用的是统一的退稿单。”几十年后,当庞中华重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时,想起了当年在深山里临帖并屡次被退稿的自己,感慨万千,写下了一行字:“十年冷板凳,一腔男儿血。”

        文怀沙鼎力相助,地质队员的书卖了一百万册

        1978年的冬天,庞中华又一次接到了退稿信,他感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每到夜深人静,他望着满天的星星,都会吟诵自己写的一首小诗:天上的星辰万千颗,总有一颗会照耀我;只要你给我一线光明,点燃我心里一团烈火。

        1979年,庞中华去拜访了文坛前辈文怀沙。记者很惊讶,一个无名小卒,在那时竟然有那样的勇气,但庞中华说,那时只是希望文老前辈能认可他就行,“我知道他很有学问,如果他能认可我写的字还有我这些年的努力,对我来说也是个安慰。有人说过,一个人得到的赞同是对他的动力,得到的反对是对他的激励,唯独既没有赞同又没有反对,如同置于沙漠一般。我当时就像置身于沙漠一样,接到的退稿通知千篇一律,都是冷冰冰、毫无感情的,我迫切希望能有这样一位前辈给我一些回复,哪怕是批评。”

        不料,文怀沙看了庞中华拿给他的字和稿子,大加赞赏,说庞中华的书法“清秀有致,一丝不苟”,并推荐给了当时在病榻上的中国美协主席江丰,之后由江丰口述,文怀沙执笔,为庞中华的书写了序言,交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就这样,他的第一本关于钢笔字的小书出版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对庞中华来说都可以用“没想到”三个字来形容。首先,他没有想到这本书会销量过百万册。《谈谈学写钢笔字》第一版征订时,全国新华书店报上来的需求量是八十万册,出版社吓了一跳,编辑们心下怀疑:一个地质队员写的关于钢笔字的书,能卖得出去吗?最后研究决定,第一版先印二十万册,不料两个月就一销而空,出版社这才敢放胆开印,最终销量过百万册。庞中华说,当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付给他的稿酬是420块钱,他还买了一千本书送给朋友,“高兴嘛,那么多朋友都管我要书,我就自己买来送给他们。”

        另一个“没想到”是每天从全国各地飞来的上百封来信。庞中华认为是这些读者的来信改变了他,“因为我当时决定写完这本书就重返深山,继续做我的地质队员,根本就没想过要掀起硬笔书法大潮。我当时只是认为,中国的书法用现代的工具也能写出传统的美,把写钢笔字的心得变成一本小书,就完成自己的使命了。没想到这么多人都来信鼓励我,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促进。”

        而最让庞中华想不到的是,1981年4月,河南大学请他去做演讲。这比看到读者的来信还令他激动和紧张,“大学把一个勘探队员邀请去演讲,本身就是认可。但我从来没有经验,不知讲座为何物,我就写了个讲稿,面对墙壁练了两天,找到了感觉。”这个讲座在河南大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久他就被请去了中央电视台。

        庞中华第一次去中央电视台录讲座是穿着地质勘探队的工作服,编导说服装不行,他就跑到天桥,在地摊上买了一身时兴的“青年装”,可是衬衣是假衣领,庞中华急中生智,把里面的毛衣翻出来,总算对付了过去,就这样,庞中华上了电视。

        那次的讲座效果非常好,中央台决定录10期《庞中华钢笔书法讲座》,再次邀请庞中华去北京录影。但这一次,庞中华却遇到了阻碍,他只能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请了一次“病假”。

        当时,庞中华正在河南信阳,接到央视的通知,便向队里请假,但没有批准。“那时我们地质队的政治部主任老说我不务正业、想出名。所以第二次去北京录讲座,人家不让我去了,让我赶快到山里去。我就想,这么好的机会我不能错过。我的朋友多,就请一个医院的三个大夫联合给我开病假证明,上面写着‘建议休息两个月’。我当时还搞了个‘声东击西’的办法——先给领导写信,说到武汉休病假了,等病好了以后就好好工作,决不辜负组织的期望。然后把这封信寄给了在武汉的姐姐,要她在武汉把信投到邮箱里去。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到了北京。央视的10期讲座播出后,硬笔书法的大潮就开始了。”

        谁说硬笔书法不是书法

        在央视成名后,庞中华终于在1985年辞去了公职,“因为那时硬笔书法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我靠它生活已经不成问题。而且那时到各地去讲座,请假很麻烦,我就想该改行了。”

        以硬笔书法作为事业后,除了到各地讲座,庞中华开始从事硬笔书法的教育培训工作。他举办的硬笔书法函授中心,每年都招收很多学员,他还创办了“快乐立体教学法”,一时间掀起了全国学写钢笔字的热潮。而最激励庞中华的是,他在举办硬笔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写字对下一代成长的改变。

        这来自于他在山东阳谷县的讲座经历。阳谷县从前的高考成绩在聊城倒数第一,有一次,阳谷教委主任请庞中华去学校进行硬笔书法培训,培训结束后,学生和老师的书法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最令庞中华惊讶的是,两年以后,该县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变为排名第二。山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专门到该地进行了调研,结果学生们告诉他,经过练习钢笔字,学生们有了爱好,同时也磨炼了意志和性格,这是庞中华从来没有想到的。

        时光飞逝。当初临摹庞中华字帖的学生们如今已成为社会中坚,但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汉字书写的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硬笔书法似乎没有从前那样“热”了。但庞中华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最美妙、最动人的无声音乐,它永远都不会消亡。而这些年来的庞中华也并没有随着硬笔书法热的退潮而“过气”,他开始进军制笔业,并希望将硬笔书法带到全世界。

        不久前,“庞中华牌书法笔”面世,这是他十几年来立志进军制笔业的结晶。“我对笔的情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因为当时社会上已经有批评的声音,说庞中华写的什么书法?就是拿钢笔写小字,我觉得人家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批评有时候是很好的促进,我就想硬笔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只是钢笔。于是我就观察市场,到日本,到欧洲看到各种各样的笔。我用那些笔写两个字就找到了感觉,感觉就像空军部队试飞员试飞新的飞机,我就是中国硬笔书法的试飞员。”于是,多年来,庞中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制笔厂,研制能写大字、能把写出来的字挂在墙上的硬笔,他对这种笔有三种要求,第一,外观必须有中国式的美;第二,笔头出水必须流畅;第三,墨水必须能保持千年以上。终于,“庞中华牌书法笔”诞生了。

        “您的三十年书法回顾展已经举办了,是不是要在硬笔书法领域收兵退休了?”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庞中华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65岁的年纪,对于很多人来说该退休了。但对一个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年龄,我很希望做些中国书法文化的推行工作,举行世界性的硬笔书法大赛,按年龄分组,每年都在不同的地方颁奖。用汉字去传播中华文化和人类之爱。”庞中华说,这个愿望是当年那个深山里的地质队员不曾想到的,但它一定能够实现。

        对 话:一生为了写字而奋斗

        诗人艾青说过:“庞中华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有他驰骋舒坦的豪放气魄和丰富想象……”与庞中华聊天,愉快而又享受。他尽管已经65岁,但依然有着喷薄的热情和激情,诗般的语言如同他的字一样美妙。而无论是他的字还是他的语言,背后都是他对时代、人生的感悟和自我的思考。

        “用手写字是人生的享受,科技的进步并不代表可以丢掉传统。不能因为有健康食品就不锻炼了,有了汽车轮船就不跑步了。”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30年前的那本书带来的成功肯定是您当初没有想到的,但如今回头看看,您已经找到能够成功的原因了吗?

        庞中华:这个问题我从1980年就开始想,但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想明白。当初的轰动和后来一系列的成果其实都和那个时代背景有关。因为那时“文革”刚刚结束,人们的学习热情都被唤起来了,而钢笔是人人都能接触到的东西,假如不是写字,是弹钢琴,也不可能掀起那么高的热潮。他们通过我的书找到了合适的方法,一本书3角8分钱也有能力购买,所以被压抑的热情又被唤起来了。但如果是现在就不可能掀起那样的热潮,因为现在的社会多元化了,出版物又多,现在再出那样薄薄的一本小书,很快就会无影无踪了。

        快报:在深山里的那十几年,您与文字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和感情?您一直坚持练字是为了什么?

        庞中华:那十几年里文字其实就是我的生命。我每天和文字打交道,每天早晨起来我一边读白居易的诗,一边听山里的鸟叫,我觉得太舒服了。然后晚上写字、拉琴,每天两个小时,天津的鹦鹉牌手风琴,我买了三架。写字,带给我寂寞深山中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快乐。我对自己笔下的一撇一捺都有感情。因为获得了快乐,所以才一直坚持写下去。

        快报:刚开始的时候,您的钢笔字帖是一枝独秀,但后来书店里开始出现各种钢笔字帖,很多人都开始陆续出书,那时你有没有很大的压力?

        庞中华:开始感到有一种压力,因为有竞争嘛。但压力很快变成了动力,我还是想让自己做到最好。所以我开始办学校,举办讲座,后来又成立硬笔书法协会。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在起作用——因为建立了社团后,就不会因庞中华的去留,而让这种书写方法改变或消亡。

        快报:到现在为止,你是不是认为办教育是传播硬笔书法最好的方式?

        庞中华:没错。小时候我爸爸就对我说,我们老祖宗讲过两句话:“养儿强过我,留钱干什么?养儿不如我,留钱干什么?”真正有远见的父母是应该留精神给后代,独立的人,有开创的精神,这比什么都强。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我能出来?我觉得重要的就是理想,还有不断地学习。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会觉得自己是那么小的肉身;在泰山之下、一棵大树下,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人很渺小,但也很伟大,通过不断努力确实能做出很大的事,做出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一是方向要正确,一是要坚持下去。

        “建议把很珍贵的东西用手写下来,哪怕是一句话,那都是很珍贵的,因为它代表历史,希望年轻朋友保住自己的历史。不写日记,写周记也很好。”

        快报:您近年来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电脑不能代替手写”,但现在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电脑出现后,人们的写字方式确实发生了改变。您觉得电脑让人和汉字的关系还有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庞中华:电脑打字确实让我们对汉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起码提高了写字的速度,节省了时间。但另一方面,手写的汉字又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用手写字是人生的享受,科技的进步并不代表可以丢掉传统。不能因为有健康食品就不锻炼了,有了汽车轮船就不跑步了。手写的汉字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那里面有你的感情,若干年后再找出来看一看,依然是有血有肉的。但电脑打字永远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

        快报:您说硬笔书法从前是“暴风骤雨”,现在是“和风细雨”,很快就会有新的大潮涌起,这新的大潮会是什么?

        庞中华: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的硬笔书法大赛平均一年有62次,这种现象现在没有了。一是全国各地的比赛愈加规范,另一个原因是分流。但现在各地的教育部门非常重视硬笔书法,已经有了书法考级,而且社会上学习的热情依然高涨,长春的一个培训学校一年的收入就有100万。所以,硬笔书法以后的走向也不会风平浪静,它会有一个再次喷薄而出的势头,而且会很持久。硬笔书法是绝对不能消亡的。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和老人写字比较多,年轻人拿笔的机会反而少了。但我希望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体验到手写的快乐。建议把很珍贵的东西用手写下来,哪怕是一句话,那都是很珍贵的,因为它代表历史,希望年轻朋友保住自己的历史。不写日记,写周记也很好。记下让自己感动的东西。除了公开在电脑上的博客和微博外,也能保留一些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字。

        快报:有人评价您是“史上最畅销人民书法家”,走过了这三十年,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庞中华:我还真的没有想过如何给自己定位。我只是知道,我爱汉字。我也没想到,我对书法的爱后来能传递给千千万万的同胞。我这生很幸福的一件事就是:一生为了写字而奋斗,它带给我最永久的快乐。

        庞中华言论:

        庞中华:读古帖写现代字向往长安

        庞中华:互联网时代需不需要练好写字

        庞中华:书法是凝固的旋律

        庞中华:写漂漂亮亮中国字

        庞中华:硬笔书法也应进课堂

        庞中华:我是亿万富翁?误传!

        庞中华:电脑时代我一点都不落寞

        庞中华:我的第一本钢笔字帖

        庞中华:硬笔书法没有“日薄西山”

        延伸阅读:

        中华赤子情——庞中华书法艺术30年回顾展在京开幕

        北京市大兴区将推广庞中华硬笔书法师资培训

        庞中华赴济南军区某炮兵旅讲解硬笔书法

        庞中华在武汉讲述“书法与人生” 称电脑不能代替手写

        庞中华为“剑门关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题词

        第三届潍坊硬笔书法展开展,庞中华出席并讲话

        庞中华向北川、江油等重灾区学生捐赠字帖

        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对文怀沙、江丰的感恩

        庞中华——史上最畅销人民书法家

        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1)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2)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3)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4)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5)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6)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7)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8)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9)

        视频:庞中华硬笔书法教程(10)

TAG: 畅销 庞中华 书法家
顶:77 踩:9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48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 (428次打分)
【已经有543人表态】
72票
感动
59票
路过
59票
高兴
68票
难过
69票
搞笑
66票
愤怒
80票
无聊
7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