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天涯 星列河汉——童雪鸿先生篆刻艺术回顾
童雪鸿(1906-1966),二十世纪杰出的篆刻家。
童雪鸿在安徽印坛举足轻重,他是当代安徽印坛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和繁荣先驱。安徽印坛经过明清辉煌之后走向衰落,乃至在后来万马齐喑的年代里,童雪鸿先生“书画印”三方面的突出艺术成就是安徽印坛的幸事。如今大多数已进入暮年而当初的中青年俊彦都是受他教诲,使今日安徽印林代有人才,蔚然大观,可以重振“皖派”雄风。
童雪鸿的篆刻艺术成就立足于深厚的传统。留心其印痕,多见汉印范式,但各有变化,为全国一些著名书画家所镌刻的姓名印,可谓不朽之作。针对不同材质的印章,如牙印、树根印和铜印等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值得一提的是小印创作,是童雪鸿先生的绝活和过人之处,深得陈巨来先生的赞赏,见证了他深厚的传统根基。形式多样,布白留红,粘连残断都刀笔从容,随心所欲。
童雪鸿篆刻风格私淑黄士陵,宁静致远,平淡悠然,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以笔者愚见,任何大家的篆刻风格都是以大巧若拙为审美取向,吴熙载、吴昌硕和黄士陵等莫不如此,而赵之谦和徐三庚的部分作品便有些差强人意,柔媚花哨过分。“篆刻以平正老实为上,让头舒足为余事。”这个道理阐明了印章必须以“印宗秦汉”为价值取向和审美指归。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收集到童雪鸿先生的一批遗作印蜕,是生前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内容为《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和《七律•长征》等三首《毛主席诗词》。每句一印,形状大小各异,朱白不定,风格倾向于宁静安详,以静穆高古为主要特征。笔者依据印文中“原驱蜡象”一词,推断为1963 年之前的作品,1963 年后的《毛主席诗词》已将“驱”改为“驰”。但据张乃田先生回忆,为64年和65 间所作,童老依据的是旧版本内容。此时正是他的艺术创作高峰期。以毛主席诗词为内容,打上时代的烙印,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篆刻从吟风赏月、注重刀笔情趣而灌输了更多的政治热情,是特定时代篆刻艺术的生存之道。无论怎样,都能从这些印章中读出童老过人的才情和不凡的艺术成就。
童雪鸿在正当盛年时的艺术创作高峰期,突遇社会历史风云的变故而英年早逝,否则假以天年,他的艺术成就则是另一番境遇,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不幸,对于篆刻史来说,更是一种悲哀。
童雪鸿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