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技艺与文字诗词内涵修养
寒山子庞居士诗(局部)[宋]黄庭坚
前赤壁赋(局部)[宋]苏轼
中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其它文字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使书写文字富有强烈的艺术色彩。
作为一种记录思想、表达感情的书写文字,由于手上所写皆心中所想,书写的动作和心思合而为一,自然也就会记载、流露了书写人的心绪。然而,现代有些人写书法已经成为一种美的炫耀,书写者对其所写内容的“不用心”,使得书法只成为一种纯粹的技术。这样的书写,自然难以承载、表达作者的心绪、当时的喜怒哀乐,以及整体的修养。从创作来说,在书法离开日常生活的使用,离开与文字内容息息相关的应用层次时,书法固然可以作为一种表现线条美感的艺术,却也失去了表达抽象的能力。而在欣赏方面,如果没对书法有一定的认识,那么书法的美是难以体会的。也就是说,纯粹表现书写技艺的书法,其实已经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文字诗词的内涵修养,或许这才是书法最大的危机。
一个书法家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因为熟悉并掌握了中国书法的源流,每一幅作品均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物象中提炼出来,因此书法作品有了内在的生命力和形象。二是大部分作品的铺毫收锋、纵横驰骋,极富弹性,所“写”出的线条,长短疏密,正反向背,浓淡横斜,变化无穷,使得中国文字的形象内涵有了最恰当的外在表现形式,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章法等显出了骨、筋、肉、血以及情感和生命,也就是结合了书写技艺与文字诗词内涵修养。
优秀书法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也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体现了中华文化以及个人的追求、个性而已。一切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自然的,是书法家个人情绪的自然流露,是时代文化的自然凝聚。数千年来的书法史让我们看到了经典的共性,那就是技道并进,自然而然。书法创作者往往可以将文字诗词修养通过书法作品加以展示,比如文字学的功底、诗词的修养、审美的追求、意境的高低等。优秀作品的这些内涵会毫不掩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并影响人们对于书法作品的评价。
书法的基本功,不仅仅是书写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文、史、哲、美学甚至心理学等文字诗词内涵的修养。学习书法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审美意识的初步形成,学习传统经典要逼真、无我,要去除习气,提高品位。二是对书法内涵的深入理解,广泛汲取传统经典,追求丰富多变的个性书法的内涵和品质。三是书法精神的升华,超越了书法的技术性,放浪形骸,在忘我的状态中,自然流露出独到的艺术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再者,中国书法更被赋予了道德伦理的内涵,例如颜真卿书法的雄强、丰腴与他忠臣的品格相联系,他的线条笔墨具有了伦理化的意味。特别是从宋人欧阳修、苏轼作出这种解读之后,道德人格评判成了书法认识一个重要的方法。书法艺术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被赋予伦理化的解释的过程中发展的,人们决不仅仅满足于欣赏这些书法作品,而是希望借助于文字、书法联想到人物的风采。
而书法中所体现的审美原则,实际上也是中国哲学的体现,呈现的是传统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东方的文化精神。阴阳互补、虚实相生、中和为美,这些对立统一的法则在书法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黄庭坚草书线条左右穿插避让,在舒缓的用笔过程当中,体现了一种对线条的理性把握,既狂放又收敛,欲放还收,给人一种伸缩有度、从容不迫的潇洒与从容。所以,真正的书法艺术作品,无不体现出中国哲学思想,也就是说,书法线条语言应与渊深的中国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只是在片面、孤立地看待线条和空间而已。
书法艺术既是造形的艺术,也是抽象的艺术,造形艺术如同绘画,讲究线条、构图、物质的质感表现、空间位置等的互相应对;书法虽然只是以字体为表现元素,并不描绘外在的对象,但和绘画所讲究的一切元素几乎相同。而书法又同时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可以只单纯表现线条的美感,和书写的内容无关;然而,书法又可以从抽象回到具象,在纯粹的线条中表达出书写者一时之间的喜怒哀乐,更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文字诗词等整体修养。
书法艺术的最高层面是境界,而这个境界也同样取决于文化品格。书法艺术是通过笔墨表达内心世界,最终是要用有形的笔墨表达抽象的情趣、品格、意境。例如以虚淡、散远、沉静、阴柔风格为一路者,体现道家的无为、自然境界。道家追求自然、消极无为,远离尘世,求得精神解脱。而儒家注重人事,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遵从伦理。两者看起来似乎是相互排斥,实际上却是互为表里的。中国人往往进而儒,退而道,得意时忠君报国,失意时隐逸山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正是这两种思想的交融,融合成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
文字书写技艺从古到今一直是书法家所关心的课题,当视觉经验在时间的进程上需要有一个新的转换阶段,书法家会统摄前人的成就,在既往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形式美、技巧美是书法艺术所要追求的,任何一位书法家都不会忽视;但是,如果只为了人们视觉感观的强调而失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底蕴、美学追求,那么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文字诗词内涵修养的外在形式。一篇好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于笔墨线条良好的驾驭能力,还能让人领略到线条之外的“墨外之境”,而这些正是优秀作品经得起检验的共同特点。即便是当前的书法创作出现多元,蕴藏在书法中的文化是不会过时的,它将具有永恒的价值。
当然,讲究书写技艺的书法,的确等同艺术。但这样的书法,其表现的内涵,其实应该远远高于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艺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对于书法带来不小的冲击,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人对中国书法的命运表示担忧。不过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更需要一块心灵的栖息之所。所以,越是现代化的时代,精神的、内在的世界有时候更需要艺术来填补。一种文化越是清醇,越容易有生命力,简洁的书法作品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因此,书法在实用性减退的时代,虽然表面是成了一种技艺,但是它的文化功能反而增强,并且以后还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就有赖于书法家在书法技艺之上再赋予其更丰富的、更有生命力的文字诗词内涵修养及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