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画坛故事多,惟“俗”不可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文汇报 发布者:石建邦
热度990票 浏览65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5月24日 13:20

        几天前,外地负责文物工作的老同学来沪,席间聊起当今个别画家的“牛”。同学说,当地某画家,有多年好友登门求画,画家打开家中保险柜,给朋友看里面大捆大捆的现金,说这是诸多客户求画的定金,还没有来得及画完了账云云。老友看罢,拧脸而去。

        现在的一些画家真是拳打脚踢,跟练摊的一样,把艺术看成是一桩纯粹挣钱的买卖,似乎跟自己的品德和学养无关。于是乎大家一个劲儿吆喝自己,挖空心思利用种种手段来推销自己,忽悠消费者,其中真是花样百出,丑闻不断。

        不是吗?前年有北京李xx,在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庆贺其作品入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结果一查实,根本子虚乌有,由此并引起卢浮宫方面的郑重声明,开了一个不小的国际玩笑,有辱中国人的脸面。

        年初,先是由央视台车轮战般播出范曾的艺术访谈,大张旗鼓。接着,全国报刊铺天盖地般刊出广告,隆重推出“范曾十二生肖金币大全套”,轰轰烈烈。结果,王海出来打假,经权威部门鉴定查实,经销商号称35克的纯金画卷,实际含量仅为1克,而“十二生肖金币”也被确认不是金币而是章,纯属商业欺诈无疑。于是,王海一纸诉状将范曾和经销商告上法庭(见《中国商报》,2009年4月9日)。其中不知道是谁忽悠了谁,想想“范大师”也算是会来事。

        古人云,“功夫在画外”。现代书画家们的“画外功夫”可真是了得!但这功夫不是花在读书,花在陶冶性灵上了,而是花在交际、巴结和钻营上了。大家忙着比谁的路道粗,比谁的后台硬,比谁认识的官儿大。于是乎一圈比下来,接着再比谁的谱儿大,谁的作品价码高,谁的开幕式来的官员级别高,以及谁的豪宅阔,等等。于是乎大家纷纷拉名人,傍大款,至于什么艺术质量,什么道德尊严,则统统抛到脑后。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也有少数信奉这一理念的不良官员乘机搅局其中,使画坛风气更加变味。君不见,前有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一支毛笔题遍南昌城,当地民众顺口溜:“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墨宝”散开,“孝敬”拿来。据说这位贪官光“润笔费”就收有100多万。他的字每幅开价3000至6000元,但最贵的一个字就卖了8万元。无独有偶,刚刚落马的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也是位“书法迷”,到处题字留墨,异常“关心”广东的书法和曲艺事业,去年承办的全国书法展就是在他的直接关心下办得分外风光热烈。笔者在网上看到他为某老艺人的题字“黄花晚节香”,不能说不会写字,但有人评价为“笔力雄肆,凝重朴厚”,倒也真是会拍。哈哈,大概这位陈绍基真以为自己是何绍基了,可惜他的晚节已经不香了。还有,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其“即兴创作”大型交响乐《神州颂》,并在全国各地巡演几十场且场场爆满处处轰动的闹剧(《报刊文摘》,2009年4月8日),更是让人可笑可怕。

        提到书法,实在说来传统意义上的书家在今天已经只剩麟角。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名画家周思聪在参观了北京一个高规格的“中日书法展”后,曾向友人痛苦地表示,中方作品比她原本悲观的估计还要失望很多,她为此感到“很难过”。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周先生倘若还健在,看到今日书坛的某些“囧”相,想必会更加感觉无地自容。刚刚听闻,坊间流传京城某“著名”书家的润格,四尺整纸已到80万元人民币的惊人高价,直接压倒拍卖场上郑板桥、吴昌硕等名家的精品价格。呵呵,至于为什么活人作品往往要比死人作品贵到离谱的现象,某书家给出振振有词的解释:“你没有看到菜场里的活虾要比死虾贵得多吗?”让人听了真觉满地是汗。

        明代画家周臣是唐寅的老师,他曾坦率承认,自己的画之所以比不上他这个天才学生,是因为自己“胸中惟缺万卷书耳”。去年夏天,笔者徘徊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展上,三次观览当年经这位风流才子披阅过的宋元名本,想起其师“胸中惟缺万卷书耳”的喟叹,心中自是感慨系之。

TAG: 故事 画坛
顶:36 踩:5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1 (29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7 (262次打分)
【已经有341人表态】
60票
感动
36票
路过
36票
高兴
48票
难过
35票
搞笑
40票
愤怒
42票
无聊
4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