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坛快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44个汉字整形引发热议,多少教材要重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浙江在线 发布者:方力
热度1437票 浏览6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25日 19:04

 

        10亿人重学汉字,所有教材需重印,银行户名要修改?

        没人想到整容之风竟然刮到了汉字的头上来!

        近日,教育部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还恢复了51个异体字。然而,号称得到六成人支持的意见稿发布以后,这两天引发了更多的讨论与争议。

        很多网友觉得,这些改变即使再细微,总有些别扭与不适,好像原来熟悉的房间突然换上了新窗帘一样。而关键是,这44个字一改,全国有多少字典、书籍要重印?而汉字的教学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

        早就要改=早该要改?

        教育部说只是微调

        教育部此消息一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大家明明已经习惯了原先汉字的写法,为什么突然要对这些字做“微创手术”呢?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费锦昌,以及全国书协理事、书法杂志原主编周志高三个专家,最近在网络上,对广大网友的疑问做出了一些解答。

        专家们表示,很多人认为“专家拟定一些规则随便改了一些字形”,是对汉字字形微调的误解。

        之前,《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在博客中说,“汉字整形”大约有10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但在这些专家的眼中,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

        “我们一共才纠正了44个字,这44个字占不到原来7000多个通用字的千分之六,那天我看到一个专家的博客,他说:字形一改大概有10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我想这说得恐怕言过其实了。我们字形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做了笔形上的微调,而且这个量还不到(汉字总量的)千分之六,大家为什么要重新学习汉字呢?我们现在所做的调整只是供阅读或者供机器、电脑来用的字形,谈不上10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

        王宁说,实际上,这次调整的只是印刷宋体字,是针对电脑用字,而在教小学生写字时用的都是楷体字。王宁还表示,楷体字要不要调整,还得与书法家和小学教师们商量后才能决定。

        王宁还补充说,这次调整的原则是根据中国传统书法的习惯,是对原来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已经定下的规则而没有进行彻底执行的进行一些微调。

        多少教材要重印?

        九成网友认为专家“穷折腾”

        “一个字改还是不改,恐怕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的,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这次我们是真诚地征求意见,不是说坚决不改或是和大家顶着干。”面对多数网友的质疑,教育部专家们的解释很“巧妙”。

        天涯论坛上一位网友写的“汉字改革能不能‘不折腾’”的博文最近大热。发帖者明确表示自己不赞成这样的改革,因为无论这些汉字是添了一横还是“点”变成 “捺”,都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不便!他觉得如果仅仅为了统一字形,专家们的这种“技术崇拜”精神显然有些“走火入魔”了。

        根据网上的一项调查,和上面提到的这位网友的观点一样,对于“汉字整形”,九成以上网友认为:“专家‘穷折腾’,以前念书白学了,现在用的字表意很明白,不支持这么改”。而支持“此次调整尊重汉字结构,有助教学和电脑存储”的网友,只占到4.7%。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这些所谓的专家很不慎重。”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陈建新告诉记者,如果仔细一匡算,改动这44个汉字的成本实在巨大。首先,所有电脑里的字库软件势必全部要大动,而所有学生的教材和书籍也要重新改动,否则会对学生识字带来困惑。“问题是这样改,能达到什么效果呢?仅仅为了字形美观吗?”

        而记者发现,在专家们的阐述中,恰恰回避了这一点——全国有多少书籍要重印?这会不会是劳民伤财?

        同时,很多人担心,汉字调整之后,银行户头和档案户籍资料会不会受到影响?对此,有关部门表示,由于这44个字还没最终定下来要不要调整,现在还不好说。

        听听杭州小学老师怎么说?

        给孩子增加无谓负担

        字形一旦调整,受影响最大的会是学生们。

        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沈瑛老师告诉记者,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练字是根据课本来练习,也是按照课本上的写法进行考核,课本上的字体都是楷体字——比如,“琴”中上方左侧的“王”最后一笔仍按“横”而不是按“提”写。

        但是,她表示,汉字一旦进行改革,也给她造成一定的困惑。比如“条”字比较常用,课本上的最后一笔是“捺”,如果其他比如商品包装等印刷体是“点”,可能有一些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两者不一致,从而给他们带来疑惑。

        针对教育部“字形调整”只针对印刷体,对手写楷体并没要求的情况,沈瑛老师认为,对这一“两重标准”有些无所适从,“其实孩子对约定俗成的东西认知能力是很强的,这样两条标准一来,会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

        少年儿童出版社主任计策告诉记者,如果这样改,以前的字典、教材等出版物势必要推倒重来,这是对既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造成麻烦,“如果不知道情况的爸爸妈妈,仍然按照以前的‘错字’来教小孩子,那怎么办好呢?”

        而更多的人担心,在学生们从小到大的各类考试中,如果没有记住这44个汉字,会不会被“无辜”扣分呢?毕竟,有些字体不是把“横”改为“提”而是又加了笔画,如果,最终修改方案出台,教育部会不会就此出台一些缓冲措施?记者昨天致电教育部,并没有得到回复。

        不影响生活?

        那为什么改?

        我们从未端详过汉字的长相,可在专家眼里,它们突然长得不顺眼了。

        于是,44个汉字被“整形”——然而,教育部打着“字理”的旗号进行改刀的汉字并未给出“惊为天人”的感觉。仔细一看,这44个汉字不是被“剁了脚”就是“砍了半截腿”,即使“伤势”不重的,也是“半条胳膊”没有了。

        “字理”这个东西,在我们看来总是玄之又玄的,如同“风水”与“五行”之类的词语。似乎戴上这样的一个帽子,便有了一定的文化深度。而扛这样一杆大旗,便有了大声发言的理由。

        而且,专家们对汉字如此“血腥”的“整形”,据说是得到了六成人的支持。按说,像我这般没有不良记录的公民,该归于这“大多数”的六成。然而,我以及我身边的朋友似乎没有人对此表示支持,反倒都属于那表示强烈反对的九成网友。

        倒不是隐藏在网络上,我们就成了“网络暴民”,最大的可能是过于寂寞的专家习惯性地代表了我们的意志。

        于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人家说你已经“鼓掌通过”,这让人多少感觉有些“逼良为娼”的意味。

        不禁佩服起去年因名字不能换第二代身份证而起诉的男子赵C,他当时说自己的名字有诸多好处——好听、好记、不会重名……如今,又多了一条好处——不会被自己写错。你想啊,如果你叫“赵琴”,这名字将有极大的出错几率。

        曾经,在小酒馆里炫耀自己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遭到我们无限鄙夷。因为,老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说:这显示了孔乙己的迂腐。

        可从今往后,很多老师,大概都得如孔已己状,在课堂上说类似的话——“杀”字有两种写法,你知道吗?既然教育部给出了双重标准,这44个字都有两种写法。

        书籍重印、字库升级、户头更改……汉字的“整形”最大的效果就是给人制造无限的麻烦。当然,也有商机。建议提倡整形的专家们去兼职卖字典,肯定赚!

        不过,教育部说了,汉字微调不影响日常生活,如此一来,又改它干吗?寂寞,肯定是寂寞惹的祸。

        所以,就目前来看,这些专家不过是“砖家”,不但要挨板砖,还得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

        汉字整形专题:

        周志高:44个汉字整形参考书法美学,符合书写规律

        44个汉字整形引发舆论热议,多少教材要重印?

        CCTV《汉字五千年》专题:

       《汉字五千年》第一集:人类奇葩

       《汉字五千年》第二集:高天长河

       《汉字五千年》第三集:霞光万道

       《汉字五千年》第四集:华夏心灵

       《汉字五千年》第五集:翰墨情怀

       《汉字五千年》第六集:天下至宝

       《汉字五千年》第七集:浴火重生

       《汉字五千年》第八集:芳华永驻

TAG: 汉字 教材 舆论 整形
顶:72 踩:8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 (43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389次打分)
【已经有455人表态】
69票
感动
59票
路过
44票
高兴
51票
难过
54票
搞笑
57票
愤怒
57票
无聊
6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