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桥:科技时代下的书法创新
编者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充满活力、人才辈出的高校,从那里走出了赫赫有名的IT界领袖马云、摇滚巨星郑钧等众多英雄豪杰。近日,宝藏网记者专程走访了这所名校,并与学校机关党工委书记、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吴一桥老师进行了一次恳切长谈,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平易近人、笑容可掬的吴老师谈得最多的“创新”二字,他认为书法艺术在科技时代下的应该“与时俱进”,在很多领域都大有可为。
宝藏网:吴老师您好,提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我们往往会想到它是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这所学校是不是无处不在新思维、新发明,您作为一位书法艺术家,在这片土壤工作和生活给您带来了什么?
吴一桥:我本科学习的是工科,研究生学习的是文科,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艺术,是一个有多方面学科背景的人,因此,会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当然,环境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我生长的土壤是电子科技大学,在这里我接触了很多现代科技的东西,跟我一起的同事很多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包括马云,曾经跟我同在学校办公室工作,跟很多像马云这样科技精英共事,每日受到创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思维也会比较敏锐,自然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包括将书法和现代科技结合。创新是我一直都非常注重的。
宝藏网:您的书法创新理念,能给我们具体讲讲吗?
吴一桥:创新有多种形式,艺术组织形式的创新也能推动艺术的发展。值得一提的一个事件是,2000年,我和另外三个书法家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硬笔书法创作组“八只眼”,并且举办了巡回展览,它有点类似“羽泉”这种歌坛的组合。当时许多媒体对这一事件都进行了报道,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也载入了硬笔书法发展的史册。“八只眼”就是组织形式的创新。“八只眼”创建后,硬笔书法家们纷纷效仿,涌现出一大批硬笔书法组合。艺术组合可以使艺术家交流更为紧密,融合和碰撞更多一些,比社团的活动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书法艺术要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科技前沿技术在不断涌现,书法也要紧跟时代,借助现代科技扩大传播面向。比如篆刻,传统的篆刻都是手工刻的,我曾经尝试让加工中心刻,编一个程序,让机器代替手工完成,这是一种用现代工具取代手工的尝试。再比如,我曾和计算机专家探讨过,如何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我们的书法书写,比如王羲之的书法,留下来的字数很有限,甚至没有真迹,那么我们的书法专家可以和计算机专家合作研究攻关,根据现有的王羲之字迹来找出王体书写规律,造出他没有留下来的那些字,然后扩展为完整的王羲之字库。这种研究必须是跨学科的,必须由书法家和计算机专家共同参与。如果这项研究获得成功的话,应用将是非常广泛的,现在很多招牌字,用的都是普通字库,是艺术性较差的电脑字体,这种牌匾一多,会导致整个城市文化品位不高。利用现代科技进行革新,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可以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书法大家的艺术。
宝藏网:这个想法听起来非常有新意,这项研究已经在开展了吗?
吴一桥:想法几年前就有了,但做起来比较复杂,毕竟书法艺术的模仿是有难度的,它的灵感的、现场的、即时的东西比较难把握,这比电影中模拟泰坦尼克号撞冰山要难得多,需要很长时间的探讨,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些预先研究,我相信经过努力,有朝一日是能实现的。
宝藏网:请您继续谈谈书法艺术创新的理念。
吴一桥:书法艺术本身的创新,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积淀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新意出现。我认为书法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我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深研传统,开辟新境。任何一个书法家的创造必须继承前人的成果,凭空创造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我的第一句话是深研传统,要广泛学习传统,而且要深研下去。像我学王铎,我是把王铎存世的作品的全部图片都收集起来,各个年代不同风格,全面研习,这就是深研。开辟新境,就是要有创新意识,有了这个继承传统的基础以后,要能够出新,也就是说书法家最后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完全跟古人或者跟同辈书法家雷同,应该慢慢发掘个性化的东西,体现在作品上。
宝藏网:出新其实不难,难的是这种“新”能站得住脚,能经受历史的考验。
吴一桥:对,有新意容易,因为每个人写的字都是他自己的,包括我很多学生,在没有受到训练的时候,每个人拿出来的字都是他自己的字,但是这种新是没有价值的新,我们需要的是有艺术价值的新。要想要有艺术价值的创新,那是要经过很多年的积累。
宝藏网:吴老师,能给我们讲讲您的书法研习和创作是如何来进行的吗?
吴一桥:我基本上走的是传统的道路,我的学习基本是书法家面授的方式,加上自己的学习。关键是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关键是方法,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可以自主学习。我现在给大学生讲书法课也是这样,我们一个学期的书法课共17次,要想通过这17次课把一位学生培养成一个书法家,是不可能的,但是完全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一个会用正确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书法的学生,我的学习体会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另外,学习书法当中,实践也很重要,我临摹创作的量是很大的,当时电子科大还在文一路,我每天晚上花三到五个小时时间在那里临帖和创作,实践是掌握书法艺术的必要途径,只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加上刻苦实践,就能获得成功。此外书法艺术作品的格调很重要,一幅作品好不好,关键就是格调高不高,格调不高,技法再成熟,层次也是不高的。所以我有一个阶段,非常努力地去提高自己作品的格调,那个时间段我看了很多大师的书法展,还有通过网络、书法刊物提高欣赏能力。中国国内公开发行的书法报刊我全都订阅,一是保证信息畅通,二是开拓视野。境界和格调提高了,作品的层次就不一样。要成为一个大家,格调必须不断提高。
宝藏网:很多人看了您的作品都能感受到那种一泻千里、豪情万丈的气势,这是不是您希望达到的效果?
吴一桥:我比较反对没有生气的书法作品,就是看上去没有感觉的作品,我喜欢奔放的书法,喜欢写行草书,因为这种最适合抒发我的情感。现在的行草大致有两类风格:一类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它比较内敛,表面上不张扬,但韵味无穷;还有一类是以王铎为代表的明清书家,强调视觉冲击力,一眼上看上去很震撼,但仔细分析则有不到位的地方,细节的处理明清书家远不如王羲之,我力图把这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既有视觉效果,又有内蕴。这种结合需要时间,我有一段时间专攻王铎,那个时候讲究视觉冲击,现在这个阶段,我有更加崇尚王羲之,当这两者都深入研究了之后,才会慢慢融合起来,形成两者皆有的形态。现在我仅仅做了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的融合,现在总体来说还是在继承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宝藏网:您是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很多人可能对硬笔书法还比较陌生,知道的人有些则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硬笔书法吗?
吴一桥:在我看来,不管是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它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书法”,它的结构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表达的工具不同,表现力不同,本质是一致的。硬笔书法发展时间不长,真正全面发展是在80年代以后,仅仅20年,跟毛笔书法几千年的历史比起来,还有待时日,但是它的艺术性,通过我们硬笔书法家的努力,越来越有价值了。硬笔书法也逐渐进入到装饰装潢这些实用性领域,一些酒店开始用硬笔书法来装饰,它的装饰性不比毛笔书法差,特别是那种尺寸不是很大的、精巧的作品。对硬笔书法还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许他没有充分领略到真正的硬笔书法精品。
宝藏网:这个时代,我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书法艺术会不会变得越来越边缘化?书法教育在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应该如何进行呢?
吴一桥:边缘化是正常的,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可能到最后书法就发展成纯艺术,实用性完全没有了,我们日常几乎不需要书写了,所有文本都用电脑取代,到一定时候连签字都不用了,OA系统里就有电子签名。那个时候,书法就变成纯艺术,然而物以稀为贵,它会更显珍贵,这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东西取代旧的很正常,正如钢笔取代毛笔,将来用计算机取代硬笔也很正常,但不妨碍它作为艺术的存在。但是现在书法还是有很多实用性,学书法的孩子还是很多的,一个是他本身还是要写好字,二个是素质教育,写书法可以提高他的素质,练习书法能收获了身心健康,提高能力。不同阶段,不同个人,学习书法定位不同,中小学学书法是写字教育,大学生学书法是素质教育,每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路径。在网络时代,用网络辅助书法教育是必由之路,利用网络开展书法教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