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法名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资料整理:著名书法篆刻家石学鸿访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博宝网 发布者:王兆生
热度1930票 浏览180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4月22日 22:46

        癸末端午,“非典”过后的南京,人们轻松地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笔者如约前往南京河西莫愁新寓郁金里,拜访81岁高龄的印坛前辈石学鸿老先生。石老消瘦而又瞿铄、温文儒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因与石老相识有年,便坐定闲谈细聊起来。很自然地从端午节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说着石老拿出一本有江泽民主席题字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书给我看,并讲北京成立圣陶古典学校,专门讲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南京也予继承发扬。我说明了此行访谈目的——解读石老的艺术人生。

        王:先生出身金陵石氏世家,名学鸿,字云孙,号志勤、别号雪痕、雪斋,室名厥庐、石交堂、翠竹楼、印雪斋。敢问先生的名、字、号何意?

        石:中国古代取名传统习惯是这样的。特别是文人、殷实之家。按我家《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排行辈序,我是“学”字辈。祖父因我是长孙,五行缺水,寄于厚望,故取名“鸿”。以寓鸿鹏万里。宇云孙,乃是祖父字云轩,是晚清民初金陵词人、名医、收藏家。我是其孙,且云与鸿相辅,故为云孙也。号志勤。我九岁皈依三宝,燃指掸师摩顶赐法名“志勤”。《尚书》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爰以此自励。

        王:曾闻先生是春秋望族之后,先生门眉高悬“厥庐”匾额。“厥”指何意?请教之。

  石:厥庐之“厥”字,是我珍藏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序编号字为“厥”字。“厥”字说文释发石也。苟子《大略》云:“卞和之璧,井里之厥也。”  《武威石氏蚺城宗谱》从始祖石碏,公元前750年起至今已有2700年历史。比孔子家谱2500年还要早200年。在祖国大陆很难寻到,可谓稀世珍宝。1996年《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有报道,全国亦有不少石氏后裔到我家寻根问祖。  《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始祖石碏为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古文观止》第三篇为“石碏谏宠州吁”。文中大意:石碏当时劝谏卫庄公“爱子教之以义方”,论功行赏,勿妄加封。以避骄、奢、淫、逸而误入邪途。而卫庄公拒谏,导致内乱,州吁弑君纂位。

  《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始祖石碏源出今甘肃武威市石闽乡,古匈奴地。汉置武威郡,清属凉州府治。从秦汉至明清,历代子孙均有名录,其有功名者兼记生平略传。后石氏子孙迁徙大江南北。我家这支是79世祖石起达赴闽越经商迁徙到新安郡蚺城(今江西婺源)。第83代祖石光叙来南京经营木材生意,定居南京上新河镇。时逢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大兴土木,石家经营营造(建筑)业而发家致富。曾祖石瑞瑾招为洪王府驸马,显赫一时。后太平天国失败,石家被抄杀、殉难十多人,家道中落,至祖父石云轩已是一介寒儒。传到吾辈已是第88代。

  《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据载早在唐代就有手书版本。宋、明、清历代都有修撰。我珍藏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是清光绪丙午年(公元1886年)善继堂重修。《宗谱》一部四本14卷。装一精美锦匣内,上有《武威石氏蚺城宗谱》题签和始祖石碏黑白木刻画像。《宗谱》为木活字版,宣纸印刷,古版线装。每本长40厘米,宽23厘米。内页刻工精细、字体端庄。

  第一本:内封面、新序、目录、序、传、录、原姓、世系。
  第二本:长房、二房、三房。
  第三本:四房、祠墓图。
  第四本:纪传、附录。

  每一本均有题签,并钤有“忠纯后裔,孝谨旧家”“厥”印文。当年善继堂印刷12部,取《自今以始蕃衍盈升克昌厥后》之意,井以此12个字编序。我珍藏供奉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为第11部即“厥”字号。故室名曰厥庐也。

  《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是我先祖瑞瑾公赴江西婺源善继堂请领。先祖父云轩公于1894年(甲午)、1897年(丁酉)、1900年(庚子)、1903年(癸卯)、1906年(丙午)五次赴江西婺源善继堂送验,铃有查验核对戳记。1947年秋,全家聚于南京朝天宫西街寓所,祖父亲授与我,爰刻“武威石氏善继堂蚺城长房学鸿藏”朱文小玺,钤于各本。“文革”破四旧时被抄散佚,后为秦淮区李府巷居委会主任慧眼识珠,保存下来。几经周折,终于1986年请回,又刻“石氏厥庐什袭珍藏”朱文印钤于各本。这就是我珍藏供奉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石老示意北墙上方)。

  王:望着北墙上方供奉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石氏始祖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这厚厚的《宗谱》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昭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炎黄子孙血脉相沿。有宋以来,修宗谱成为尊祖、敬宗、归族的重要教化工具。到明清时更为流行,成为华夏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在当前倡导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宗谱文化亦是重要的文化宝库,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然而在当前人们祟尚姓名自由化与传统取名习惯相碰撞时,石氏后人还沿用古法吗?

  石:按续修宗谱习惯,通常在重大修撰中,才续定后代辈份排行。《武威石氏蚋城宗谱》记载:宋绍兴年间修撰时,已续定第71代至110代,共40代人的辈份排行。其辈份排行用字如下:“德用彦宗永,思文添起之,继世光廷瑞,承家学礼诗,昌隆成大绪,贞毅允珍儒,台衡为国辅,孝谨衍孙枝”。我是“学”字辈,按序排行正好第88代。别人家起名字,任其自由;但我石氏必沿用《宗谱》中确定的辈份排行用字取名。我儿女是“礼”字辈(第89代),我孙是“诗”字辈(第90代)。我想以后会沿袭不断的。我以为取名也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据我所知,孔子、孟子家庭后人依然按祖制辈份排行字取名的。还有《武威石氏蚺城宗谱》由我在1986年进行续编。

  王:取名习俗,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子孙繁衍,伦理纲常,长幼有序。请问先生,何谓“石交堂”?

  石:“石交”谓友谊深厚。余刻金石,金石之交,纯洁牢固。《史记》云:“弃仇雠而得石交”。明王世贞《四部稿》云:“白石翁(沈周)生平石交独吴文定公(吴宽),而图以赠文定行者,卷几五丈许,凡三年而后就”。

  “石交堂”是黄宾虹师所命名也。我21岁时黄宾虹先生特为我绘“石交图”。我即装裱成长卷。“石交图”画心二尺;引首二尺,由胡小石先生题署“石交图”三字;拖尾二丈。陆续得到李宣龚、夏敬观、王福厂、廖忏庵、陈柱尊、柳诒征、仇述庵、陈彦通、龙榆生、卢冀野等数十位名家题咏,异常珍贵,后佚失。但余酷爱金石,不改初衷,以石交友,其乐融融。现“石交堂”匾金陵羽翁(王一羽先生)篆书也。

  王:又何曰“翠竹楼”?

  石:1988年l0月16日戊辰九月初六,偕老妻朱淑明自南湖移居奠愁新寓郁金里新居三楼。越数日逢重九赴菊花台雅集。友人赠竹数十种,归作盆栽。经年一月正值小阳春季节,新篁秀发,青翠宜人,遂以翠竹名楼。有诗为记:

  翠竹楼前瞰莫愁,石城桥畔布新猷,
  诗书画印勤探索,偕老同心共白头。

  王:久仰先生盛名,先生可谓:春秋望族之后,金陵世家子弟,劲承家学,少惠良师,弱冠而立,名播江浙。诗书画印无所不能,晚年多作巨印,尤以铁线篆、朱文玺印著称于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刊载入编数十种辞书、图录。个人刊行《石云孙印存》、《石学鸿书法篆刻》。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甲骨文协会、南京印社、中山书画院、大邑印杜四家顾问。曹州牡丹画院、淮海书画院、江东诗书画院三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等等多种社会职务。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境界。晚辈欲解先生艺术人生之路。闻知先生人生坎坷,不堪回首,敢求先生坦言叙之?

  石:我不是名人,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文人诗书画印习过,庶民工农兵商干过,说起来是个杂家。

  石氏第83世祖石光叙由婺源迁居南京。我祖父石云轩为第86代,执医好文,是南京四大名医之一。且乐善好施,每逢穷人看病,无钱者不收费,口碑极佳。亦善词赋、好收藏。我于1921年4月5日生于南京,尚在襁褓,嗷嗷待哺,家父石筱轩因病亡故,母胡兆兰携我居外公家。外公胡吉如以教书为生,善书画,喜收藏历代书画、印章文物。外婆狄氏出溧阳名门,擅工笔花鸟,三家收藏甚富。我自幼生长在书香门弟,耳闻目染,临习效仿,便与诗书画印结下不解之缘。祖父、外公、外婆是我启蒙老师,传承家学。固祖辈关爱,有幸得到金陵书画界名流仇述庵、王东培、王伯沆、柳诒征等奖掖、指教。在那个年代失怙孤儿受歧视,我从小养成好强性格,期盼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我幼年只上三年私塾。11岁转入小学三年级学习,因成绩优异跳级到六年级,小学未毕业又直升初二插班。经补习一年跳级升到高二。15岁便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在高等学府里,向院长王西神习书法;从教务长陈彦通学文史、词赋;距西泠印社王福厂专攻篆刻。时常出入王福厂家中,帮其整理抄录金石图录,得观精品真迹。其间又投师黄宾虹门下研习国画。经几年苦读加之名师指教,广学博采,兼学并进,成绩卓然。

  19岁从上海正风文学院毕业返宁,担任南京图书馆编目主任,后又任小学教导主任。2l岁时由王福厂师推荐到印铸局担任技师,兼作局长李释戡秘书。得李释戡指点,并与同局技师陈巨来晨夕切磋书法篆刻,专攻元朱汉白遂入妙境。22岁时兼任中国公学金石校勘学教授。尝得柳诒征、乔大壮、杨仲子、胡小石、张大干、徐悲鸿、傅抱石等名家奖掖。其间齐白石应邀来南京办画展,住首都饭店。我负责接待便得识齐白石先生。逢日本浪人向齐白石索画,齐白石用二尺宣画了几只螃蟹。画好后请李释戡题款,李荐我题篆,面对此景,我在画上写下“此中有真意”五个篆字。“真意”国人皆知: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能几时。

  25岁时竞选为南京市参议员。26岁刊行《石云孙印存》铃拓本印谱。有于右任、胡小石、王福厂三先生题签;黄宾虹绘“石交图”;杨仲子作序。序赞曰:“才艺广博、敏而好学之士”“云孙工书善画,能文章,尤糟雕琢……驰骋秦汉,博采兼收,怡然自得,自开宗风。”社会名流蒋匀田、钱仲联、李宣龚、夏敬槐、柳诒征、王东培、陈彦通、卢前、王西神、龙沐勋、李佩新等为印谱题跋,名震金陵,声播江浙。其间于右任、陈立夫、张大干、梅兰芳、陈之佛、胡小石、徐悲鸿等均请我治印。于右任还请我为蒋介石寿庆刻了二方印。至今还记得为张大干先生刻的一对寿山石印文:“贫无立锥,富可敌国”。29岁时由杨仲子先生建议,在徐悲鸿、胡小石、傅抱石、陈之佛诸先生的支持下,我在南京朱雀路132号(承恩寺口)创办新安印社。胡小石先生书“新安印社”竖牌;钱瘦铁先生书“新安印社”横榜。新安印杜开业后生意兴隆,一时间群贤毕至,名家咸集,奏刀挥毫,研治印艺。新安印社一度声名鹊起,成为南京金石书画界人士雅集的场所及与外地同仁联系的窗口。

  而立之年,因历史原因,身陷囹圄。尽弃斯  学,不想一辍艺事30载矣。其问转向从事印刷、刻铅字、制版、刻铜模、翻砂、铸造、机修、机电、供变电、养殖(兔)、广告装潢、文教筹多种行业的工作。有幸参加“大炼钢铁”、“南京煤气会战”、“南京跃进汽车会战”等工作。

  年届花甲,友人同好鞭策鼓励,收拾旧艺,重操铁笔,不惜余力努力创作。并和武中奇、陈大羽、王一羽、秦士蔚、徐畅、杨延复、苏金诲、王光明诸先生共同筹备组建南京印社及社办南京业余书法篆刻学校。出任南京印社副秘书长、社办学校教务长。为培养书法篆刻新人尽我微薄之力。参加省文史馆、省台湾联谊会,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平统一而奔忙。

  王:石老,当您“梅开二度,掌声响起”时有人惜曰:“若不辍艺,成就更高”。您对此赞同否?

  石:艺术从苦难中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辍艺30载对我来说丰富阅历,感悟沧桑,锤炼人性,陶冶心灵,是我艺事“书外功,印外功”厚积薄发不可或缺的过程。其间我虽未直接从艺事,但刀笔一直未离手。多从事实用性的文字刻制王作。如刻制铜模,对古代凿印猛利、坚挺线条,有亲身实践操作的快感。因亲参加制模、翻砂、浇注成型的全过程,从而能深切地感悟秦汉古铜铸印“圆、润、厚”风格韵味。古代铸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要设计好印稿;有印稿精制蜡模,其造型要适应浇注要求(要铜水流注到位,只能圆,不能方);制好蜡模,再翻砂成型;最后浇注、整型,才能完成一方铸印。因我多元取向,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触类旁通,晚年能得心应手,将铸、刻之意,发于刀石之间,即受益于此。

  多工种实践,有的工种从未干过,对我是挑战。只有奋发,只有迎难而上,在实践中学,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才能成功。书法之理何不如是?拙作《学书》:“立力就救,屈曲频平,和伙合活,真正清明。”我以为书法象人一样,首应“立”住,且要有“力”度,“就”,一笔接一笔,因势连贯相接呼应。“救”,出现险情,偏移(造势)要会衔接补救。左屈右曲,上屈下曲,要经常(频频)保持平衡。“和伙”笔墨、纸张、笔势、笔意,要和谐,不能单一,如同伙伴一样,各有特色,形成合力。“合”,作品点画形态,与风格韵味,要融合一种统一格调。“活”,气势连贯,舒展。须知线由点组成,运笔要有节奏,才不拘滞、呆板、僵硬。真正的书法应是清新明快,寄意达情。
  其间我幸识武中奇先生,得其帮教。因同好结缘,切磋技艺,相互鼓励,情同手足,金石交也。武谓我曰:“人生难得一知己也。”

  王:石老可谓“宠辱不惊”。先生一席话,使我辈更深刻体会“书如其人,人书惧老”的涵义。请问先生: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石: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之间,我求名;名实之间,我求实。我平生以“清、慎、勤”三字为座右铭,武中奇专为我书写“清慎勤”三个字。

  “清”是立身之本。“留取丹心照汗青”。清心寡欲,不枉不贪。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世态炎凉以平常心侍之。我石氏金陵世家书香门第,有些收藏。我以为:金钱诚可贵,清心价更高。祖父辈因避南京战乱,仅携《石氏宗谱》躲藏。家藏古玩、书画、善本均被日军掠劫,还烧屋灭迹。“文革”破四旧,家藏物品被抄。事后我只请回《石氏宗谱》,其他物品,还多少算多少。现家中除《石氏宗谱》、书画、印章、盆景、生活用品,别无长物。我书法作品虽有润格,别人爱之相求,常无偿赠送。

  “慎”是处世之则。“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以为,为人处世应谨慎小心,勿莽撞粗疏。待人应谦恭礼让、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世上的事情怕认真.对艺术创作更要认真。我每次制印前,都要根据石章、石质、印文、受章人个性特点等反复设计印稿,直到章法、字法满意时,才能奏刀,精雕细刻;书法要平心静气,笔笔到位,一笔不苛,有一个字没写好,定要重写。从省市领导、社会名家乃至寻常百姓,凡请我制印、写字,我一视同仁。作品不满意,决不出手。好心人劝我:年高、眼花、腰痛,有些应酬之作,何不请弟子代笔?我以为即是我作品,必自己动手创作。弟子代笔岂不留骂名?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勤”是立功之基。古人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功崇惟志,业广为勤。”我号志勤。故少岁勤学,中岁勤业,晚岁勤功。今日之事决不拖至明日。我自20岁始记日记,迄今60余秋从未间断。有人劝我:功成名就,安度晚年,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何不悠哉,悠哉!我耄耋之年,还觉年轻,总闲不住。每日于陋室蜗居,忙忙碌碌。读书、写字、刻印、搞盆景,应酬来访,乐在其中。真是无一时得闲。我以为人生要过得有意义,有生之年应给社会留点东西,才不枉此生矣。

  王:业内人士评:先生工诗词,能作山水画,而以书法篆刻名世。其书工篆隶,尤精铁线篆。刚健婀娜,端庄匀净,而富于灵动之姿,清润之气。近承王福厂远绍邓石如。其用笔在圆转、方折、长划须搭接处,善于使笔触就势暗合,一气呵成,不露接痕。其篆书挺直而不僵,圆转而不滑。胜过其师王福厂,而无线条僵硬之弊病,颇具新意,无可比肩。

  先生篆刻驰骋秦汉,而专精元朱,治印秀雅。远绍悲庵,近拟福厂,深得法理,入二家堂舆。又博采晚清民初各家之长,兼收并蓄。深悟、活用古玺印形式美之规律。以书法入印,将铸、刻之意与个性趣好相发于刀石之间。作满白、细朱,布白舒适安祥、线条匀净挺健,方厚光洁不拘滞、圆细流美不浮滑。圆朱小玺和蝇头小楷边款尤为清丽、工致。晚岁亦制大印、巨印,兼以甲骨文治印,印坛一奇。

  试问先生对此评论认同否?

  石:言重了,言重了。我至今感谢三位恩师教诲。近有拙作《尊师》一首:

  福厂教求青,新安出西泠;
  虹庐图石交,畴园赋德馨。

  福厂师教导我要“青出于蓝,胜于蓝”。福厂师和西泠印社源自新安派,胜出新安派,而耸立印坛,即是榜样也。对于书法我祟尚武人。如书圣王羲之,是右军将军,还有名将岳飞等。因为武人有气势,善应变。战争因时因地因人变化大,需机动灵活。而文人写字易按部就班,少变通天生气也。福厂师小篆仍有明清人的僵硬之病,而我能将其写活,自然胜出福厂师。说到小篆必然讲铁线篆,两者相近,但有区别。

  铁线篆:直线(横直线、垂直线)加弧线,没有曲线,给人感觉规范、劲捷。
  小篆:直线加曲线加弧线(横直带曲带弧),给人感觉灵动、挺健。

  我之书风属清雅、秀丽、古典一路,我以书入印,印亦然。我以为应提倡在传统经典古雅的基础上创新。现“兰亭奖”倡传统,扭时风,我赞同叫好。

  虹庐是黄宾虹师的斋号。宾虹师诲我以石交友。特绘“石交图”以赠,赐室名“石交堂”。我身体力行,以石交友,受益终生。

  畴园乃李释戡师寓居之名也。释戡师与陈毅元帅同窗,身居要职,笃信佛,好交游,富收藏。每周日必在“畴园”邀文人学士雅集。我负责应酬雅集盛会。每逢交友借阅金石字画,有求必应。还与不还自便。问其故,答曰:身外之物,爱者珍之。为此钱仲联先生作《畴园赋》赞师:清心寡欲,身无长物,随遇而安,平常心之德馨也。对我震撼影响很大,亦我效仿之模也。

  王:谈到此时,金乌西坠,霞光满室。石老兴致正浓。不由想起《夕阳红》那首歌词:夕阳红,夕阳红,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夕阳是盛开的花朵……。还是用石老的新作《厥庐》作结束语吧:

  新篁千根翠,古柏万年青,
  带草书盈架,幽兰石满庭。

         相关阅读:

        江苏书法篆刻家石学鸿逝世,享年90岁
         http://www.eshufa.com/html/43/n-9043.html

        资料整理:著名书法篆刻家石学鸿访谈
         http://www.eshufa.com/html/44/n-9044.html

        石学鸿先生生平及篆刻作品欣赏
         http://www.eshufa.com/html/45/n-9045.html

TAG: 石学鸿
顶:86 踩:10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3 (53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539次打分)
【已经有664人表态】
106票
感动
83票
路过
68票
高兴
79票
难过
76票
搞笑
79票
愤怒
89票
无聊
8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