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书法界送别郭仲选
在这座城市,书法家郭仲选曾享有“杭州一支笔”的民间美誉,深入街头巷尾,很多时候抬头便可见他的招牌字。
郭仲选的书法艺术传承“二王”、董其昌秀美俊逸的行书风貌;究其生涯,他1937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于毕业次年参加八路军,戎马旅程,整整十年。在郭老身上,集艺术的浪漫主义色彩
与革命的军旅气质为一体,是浙江书坛公认的“德艺双馨”艺术家。他为人宽厚仁慈,即便在“惜字如金”的书画商业化时代,也不失高洁与普世之气,杭州百姓中“即便不学书法的,也知道郭仲选的大名”。
2008年12月16日,因心脏病突发,书法家郭仲选在杭病逝,享年90岁。
生前,郭老特别期望自己的书法生涯能延续下去,他曾向夫人徐璧圭表达心愿,希望能“一直创作到95岁”。事实上,由于深受病痛折磨,郭仲选“最后一次提笔写字是在今年11月底,那时候他已经不大写字了,只能坐在沙发上,写的字也只有3厘米见方”。
在网上,一位郭老生前的学生公布了他拍下的照片——画面上,一辆银灰色轿车的背后窗玻璃上,贴出了一张白色告示,上面用毛笔写着郭仲选追悼会和追思会召开的具体日期和地点。这个学生写道,“这样,好让那些连郭老生前自己都根本记不清的人,那些得到他墨宝和教诲的人,能知道他仙逝的消息,盼着大家能去追悼会上见郭老最后慈祥的一面。”
今天,浙江书法界满怀厚意,心存敬仰,送别郭老。
郭仲选·艺术
端庄流丽,刚健婀娜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寓居杭城的书法名家很多,前有马一浮、张宗祥,后有陆维钊、沙孟海等等,就这几面旗帜,几乎已将浙江书坛围得严严实实,然而郭仲选的书法则以其“秀”之本色,在这名家如云的浙江书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能代表郭仲选书法特色的自然是行书。他长期浸淫于传统,广览博收、以古为镜,是当代书家在帖学领域卓有成就者。其行书,用苏轼的诗句“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来形容,有研究者认为“应该是较为贴切的”。
同时,郭仲选还兼擅榜书。他曾说:“我的字就是传统、不花哨”。因此,他那雄浑凝练,风宏丽博大之美的中国汉字也就常常出现在国内许多风景名胜、纪念馆;显见在诸多大型商场;以匾额、招牌、条幅的形式竖立在许多企业。
郭仲选·为人
平易敦厚,与人为善
郭仲选为人平易敦厚,与人为善。在浙江书坛,他的人品、书艺一直是有口皆碑的,在文化艺术界德高望重,退休后依然身兼数职,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等。
郭仲选1919年出生于山东临沂。晚清年间,这一带受兰陵书家王思衍的影响,幼学多由唐楷入手。郭仲选幼时入私塾,受私塾老师启蒙,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书法根基,年稍长,继临颜体,而后又越出唐书法式,直追晋人风韵。
“七七事变”的枪炮声把他和当时的爱国年轻人赶到了抗战前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坚持抽空练字,部队驻地后写标语也是他习字的机会。1949年,郭仲选随军南下,至杭州转业从政,由于有书法的优势,便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书法就成了郭仲选的工作内容的部分。
《美术报》在郭老去世后曾撰文评价道,郭仲选对浙江书法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种精神层面,他是浙江的一个“书法符号”,“有了郭老的浙江书法界让我们始终对老一辈书家充满敬意与信赖。郭老的存在,其实做了一个把书法大众化到普通百姓接受的民间运动,他的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书法价值定位,使书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
今天上午9:30,郭老追悼会在杭州市殡仪馆举行。
相关阅读:
著名学者、书法家郭仲选先生在杭州逝世
http://www.eshufa.com/html/15/n-7715.html
书法家郭仲选走了,从此凭“福”忆斯人
http://www.eshufa.com/html/16/n-7716.html
湖山晚晴——郭仲选书法艺术展在浙江展出
http://www.eshufa.com/html/40/n-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