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墨象——湖北书法篆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荆楚书道 水润墨香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永泽
荆楚墨象——湖北省书法篆刻展,即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湖北书法界在北京和全国观众面前的首次集体亮相,是近年来湖北书法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是荆楚书道这一荆楚文化的书法载体,首次在全国同道的交流中成为研讨的主题。
荆楚书道,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谓书道,也即书法创作的文化之道、艺术之道和学养之道,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创作群体从历史积淀、文化特色、发展走势到艺术素养、创作倾向、作品风格、成果风貌以及书论研究水准的总体定义和系统概括。荆楚书道与钟灵毓秀的湖北山水有着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情结。揭示其地域文化的影响,千湖的灵性孕育了楚人浪漫、狂放以至怪诞的性情,而两江的通达,又造就楚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气质;追溯其传统文化的影响,屈原和《楚辞》,以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回旋的辞章、瑰丽神奇的意韵,创造出别有风采、别树一帜的文化样式和文化风格,与北方文化分相鼎立。《楚辞》至今魅力无穷,并浸润于荆楚文化的方方面面;透视其演变发展的缘脉,荆门、包山、郭店、江陵望山等地最为完整的稀世楚简的出土,揭示着楚文字的蜕变和融冶篆隶于一炉的探索之路,正是在瑰伟、急疾、奇肆之间吸纳规整、理性的北方之风,才有了荆楚书道之谓;而先贤杨守敬的书论造诣则早就为世人所震惊、所传颂。完全有理由说,荆楚书道最显著的个性和特色就是,奇正相成而又气骨兼具、文脉悠久而又辈出新意、积淀厚重而又不断进取。在当代书坛“和而不同”的多元气象中,既传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楚文化,又感应时代精神、顺应现代视觉艺术的审美需求,走书坛创新之路;既与天下同道相知相识,又坚守独特的风骨,呈现别样的风貌。
荆楚翰墨情,书道显神韵。从荆楚书道所根植的文化生态环境看,鄂州西山东麓的怡亭摩崖,镌刻着晋人陶侃、唐人元结和李阳冰、宋人苏轼等历代大师的笔墨遗韵。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等书艺珍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苏东坡挟楚地灵气,创造出写意书法的风范;黄山谷奇崛骏傲;米芾八面出锋;张裕钊劲拔雄奇;杨守敬形韵并生。而近现代,荆楚书道则通过唐醉石、邓少峰、吴丈蜀、黄亮、王遐举、曹立庵、杨白匋等一代名家的不懈求索,得以薪火相传。改革开放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北书坛高扬先进文化大旗,走科学发展之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开创出佳作叠现、人才辈出的崭新局面。通过文化“三下乡”活动,书法家们走进城镇乡村、社区校园,为万家灯火点亮文明;近年来,湖北第四届黄鹤奖书法篆刻作品展、历届获奖作者书法篆刻作品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展、新加坡——湖北书法交流展、中日书法交流展、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第十九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等一些列重要的展览,彰显湖北书法艺术的繁荣,也作为文化载体将湖北书法的创作成果推向全国、推向海外。
悠悠翰墨不了情。我们期盼,通过这次晋京展,与全国同道分享荆楚书道的艺术成就,也特别邀请全国书法界一批最具权威的艺术家、理论家来共同探讨荆楚书道所蕴含的书艺、书风、书相、书理。同时,我们的活动将打出文化品牌创建的组合拳,它将与湖北生态文化圈的建设相结合,整合、优化荆楚书道的文化生态资源;它将与全国“书法名城”的创建和武汉、襄樊、宜昌、鄂州、黄冈等市“书法名胜地”的建设相结合,让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具备更加广泛、更加坚实的基础;它将与搭建书法理论研究平台相结合,以组建湖北书法院、荆楚书道研究中心为契机,推进和深化湖北书法理论的学术研究;它将与书法队伍的建设、书法人材的培养相结合,在活动中奖掖一批在创作上卓具实力的老书法家、中青年书法家、女书法家;它将与文化产业的推进相结合,为更多的湖北书法家在本土以至全国艺术市场占据更大空间鼓与呼;它将与党的文化惠民方针的实施相结合,组织广大书法家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企业,走向部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满足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创作出更多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找到源源不断的泉流。
荆楚书道,水润墨香。预祝荆楚墨象——湖北省书法篆刻展圆满成功,希望荆楚书道在全国同道的指导下、在湖北书法界的共同努力下,在生生不息的奔流中展现更加生机勃勃、更加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