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收藏界十大事件、十大人物揭晓
【编者按】我国收藏界首次评选的十大年度人物26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揭晓,文怀沙、何鸿、冯骥才、张贤亮等人入选;同时评出的十大事件则包括了161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奖牌采用金镶玉等。本次评选由CCTV《艺术品投资》、中国网、《收藏界》杂志等12家媒体联合推选旨在推动收藏界良性发展。 |
收藏界十大人物
文怀沙(国学大师、文物鉴赏家)
获选理由:他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一个不知疲倦的行侠。他研究屈原,成果迭出,被称为“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他的书法取法高古,充满金石味,深受收藏界人士喜爱。他在晚年编了一套最大的书,《商周文明》《秦汉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隋唐文明》,集纳《四部文明》;正、清、和,儒、释、道,收藏世间万象。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画家)
获选理由:他以一位学者的使命感和名人的感召力,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他常年奔走在山野乡村,亲自普查中国民间文化的家底。他最先倡议设立国家文化遗产日,提议立法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继2004年卖画筹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资金之后,2007年他再次割让自己的画作用来抢救我们民族的灵魂。他收藏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
何鸿(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企业家、收藏家)
获选理由:他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文化,致力于抢救流失海外的珍贵中华文物。早在1987年,他就向国家捐献了147件中国古代文物。2003年捐资600万元人民币,从海外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捐给了保利博物馆。2007年9月,他又以6910万港元的高价,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给国家。
张贤亮(著名作家、收藏家、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董事长)
获选理由:他醉心于收藏民俗文物,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生产、生活、娱乐工具。他力行文化创意,率先实现收藏产业化。2007年,他的影视城正向中国西部活的民俗博物馆转型,影视城本身的明城、清城以及众多电影电视剧拍摄后留下的菜馆酒肆、商摊钱庄、都府宅门,和画像、剪纸、秦腔、皮影戏、舞狮子的民间艺人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古代生活图。
罗晰月(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制片人、主持人)
获选理由:在荧屏劲吹娱乐风的时候,她创办了一档严肃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她与观众一起品评秦砖汉瓦,鉴赏宋瓷元画,一股清新的文化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她使藏在深宫大院的文物专家走上前台,突显了知识的价值。她使观众在娱乐中见识了珍宝,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知识。
王刚(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主持人、著名演员)
获选理由:他是娱乐圈里最有名的收藏家,收藏家里最具人气的大名人。他在北京电视台一档名叫《天下收藏》的栏目,与嘉宾和观众一起说瓷论玉,评书判画,还常常举起护宝锤,怒砸赝品,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收藏中的迷案,引导了观众对收藏的正确理解。
王树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牙雕刻和花丝镶嵌艺术家)
获选理由: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和花丝镶嵌的代表性传承人,他领衔创作、历时四年完成的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花丝镶嵌作品《珠宝天坛祈年殿》成为2007年最为轰动的工艺美术作品。
李彦君(北京美术学院文物系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获选理由:他出版了10本收藏类专著,首次提出文物鉴定应当与时俱进的观点。他立志培养文物鉴定专门人才,建立了科学的文物教育体系。他率先提出官窑泡沫、和田玉泡沫破灭的论断,呼吁民间收藏保持理性。他敢为天下先,在艺术品拍卖中首次引入公司自律条款,大胆承诺对拍品保真保退,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引导艺术品市场回归历史,回归本源。
赵泰来(英籍华人收藏家、画家)
获选理由:他的传奇人生如同画卷一般色彩斑斓。为了抢救家族留下来的收藏品,他放弃了心爱的绘画事业,做起了长达10年的“地下工作者”,被称为“最穷的亿万富翁收藏家”。他先后将自己及家族的5万多件藏品捐赠给国内博物馆,与陈香梅、金庸等一起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
郑太顺(福建泰顺棋牌俱乐部董事长、收藏家)
获选理由:他挚爱棋牌文化,收藏各类扑克七千余副,建成了两千多平方米的棋牌展示厅,被称为“中国牌王”。他把扑克的技法发挥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却从不涉足赌桌。他专门开通了一条反赌公益热线,全天24小时为饱受赌博困扰的家庭服务,利用自己高超的棋牌技术,教育那些沉迷赌博的人尽早幡然醒悟。
收藏界十大事件 (以时间为序)
一、161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10年以来的首次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始受到收藏市场的重视。
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奖牌采用金镶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由此带动了奥运题材艺术品的收藏热。
三、从2007年5月1日起,凡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的财产,包括字画、瓷器、珠宝、邮品、古董等,获得的收入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6月20日首批来自民间收藏家的六件珍贵文物获得“中国民间国宝”称号,民间珍贵文物有了评审标准。
五、7月初收藏界和音乐界首次联手进行文化创新,奖金总额高达50万元的《国宝》歌曲征集活动在北京启动。
六、11月7日著名学者、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逝世,中国收藏界少了一位标志性人物。
七、11月17日我国各大历史名窑联合发布《中兴中华历史名窑龙泉宣言》,倡议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八、11月19日四件所谓回流“国宝”遭遇撤拍、赝品风波,专家与拍卖失信再度升级。
九、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推出“民间寻宝记”,现场鉴宝足迹遍及35个城市,被称为中国收藏界的“同一首歌”。
十、宋庄画家村农民与艺术家发生房产纠纷,引发关于当代艺术家生存环境的讨论。
获奖感言
文怀沙:“收”的是物质“藏”的是精神
“活得太长不能做事,成为年轻朋友的收藏品,那是很悲哀的事情。”今年98岁的文怀沙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自嘲说。
文怀沙先生说,在他的收藏品中有个唐三彩站人,“这个站人肯定有它的制作者,我好像很熟悉我的这个站人,但站人的制作者是谁?这个艺术家我并不认识,更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于是,我此刻又想起我国古代的一部伟大的思想家的书—《道德经》,开卷有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这六个字啊,蕴藏着民族的睿智,耐人寻思……天下许多事聚合无端,许多因缘说不清楚。相逢未必曾相识,你看我手中的这个杯子是清瓷?制作者未留名,但这个人肯定死掉了,这是一条,但我敢肯定他并没有死,他的灵魂,就在这个杯子里面,你信不信?许多艺术家都是无名氏。我们要‘收’的是物质的,而要‘藏’的却是精神的。我们的民族文化一方面要靠名人,一方面更要靠那些无以名之的默默无名者,若每一收藏者有此念,足矣。”
“东西到了手上,怎么对待它?只是变成商品流通出去吗?这个让我想起了楚弓楚得的典故,这个故事出在春秋战国时,楚王外出狩猎,一张宝弓遗失了,人家向他报告,并命人到处寻找,但这位皇帝却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意思是说都是楚国的东西,在皇家保存与被百姓拿到,都是一样的,不要太追究。放在今天来说,若能有楚王这样的胸襟,只要知其‘藏’得好,妥善保管了,何必究其谁‘收’了呢?从‘international一定会实现’来说,只要能保存好,人人失弓,人人得弓又何妨呢?”
冯骥才:我不是收藏家
举办的这次活动,这必将对时下正热的民间收藏热予以有益的推动。关于我,严格的说,我不是收藏家,我只是注重收藏。我不关心藏品升值与否,只注重历史遗存的见证价值与文化价值。收藏是留住历史的方式之一。因此我认为收藏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历史遗存的文化行为。或者说,收藏是我文化保护工作的一部分。
张贤亮:收藏是种公益活动
“收藏是种公益活动,是为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大作家张贤亮一开口便出惊人语。
他说自己之所以千里迢迢从宁夏来北京参加这个活动,就是想提倡大家都来保管文物。“要保管好它,不要计较以后它会流落到哪里去。一个艺术品不可能永远一代一代在你家传下去,肯定会流落到另外一家,再到另一家。举个例子吧,我们古代的所有字画都盖着很多名章,包括皇帝的章,但最终都流传到别家下去了。可是正是这种收藏,是中国民族传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我们要想把中华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必须依靠收藏。艺术品虽然今天属于这家,明天属于那家,可它总体是属于人类的,属于社会的。而你保管者的名字,这份辛苦,也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张贤亮强调,收藏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有收藏才能流传。收藏是种社会行为,更是种公益活动,是为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他呼唤大家都来关注这项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