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美术世界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范曾:中国的书法家是中国画家的先导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网 发布者:文汇读书周报
热度1716票 浏览20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0日 10:49

        范曾,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

        范曾是一代绘画大师,而他对中国哲学、诗词、绘画、书法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央视《我们》栏目组邀请范曾先生录制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部分(诗词、书法、绘画),《回归古典之美——范曾的艺术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其文字整理版,从哲学的角度领略艺术之美——回归古典、回归自然。

        中国画是书法的

        书画同源,可以说中国的书法家是中国画家的先导者。书法家对线条的悟性走在画家的前面,这是中国书法家和画家的关系。第二个关系就是:书法家和画家,他们都是追逐自然的大规律,追求天地的大美。

        中国画的根本是写意的,它是传神的、气韵生动的。有人不免要问,范曾先生,那工笔画难道不是中国画吗?是中国画,可是工笔画也要画出意思来。

        譬如宋人画的《红蓼白鹅图轴》,一只雪白的鹅,一个红蓼,意味非常之高,意境非常之深远,虽然是池塘的一角,可是表现出开阔的空间,这就是工笔画的写意。

        工笔画要从意上来追求,而不从笔墨的繁琐上来看。写意画要从精微的地方来要求,而不要仅仅看到粗豪的一面。

        有人说我是泼墨写意的画家,可是粗中得有细啊。比如我画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也是当着我的研究生画的,你知道是怎么画的?从左眼第一个瞳孔画的,因为我画画从来不打铅笔稿。一个瞳孔画出来,大家就惊讶这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然后我根据眼睛,眼白、眼睛的造型来画,这个微妙感你不能掌握,你就不能刻画得非常入神。然后画眼球,然后画眼睛,眼轮匝肌画出来,最后眉毛画出来,爱因斯坦就画出来了。这些都很快。

        最近我刚从南京回来,见到了傅二石。因为傅家跟我有很深的感情,过去他母亲还在时,我去南京就住在傅抱石家里,所以傅二石和我的感情很好。他也是个很出色的画家。我说你爸爸一辈子说了很多的话,有一句话最重要:中国画是兴奋的。中国画不靠耐久力,而靠灵智之果,灵感智慧之果。如果这个灵感智慧持续地保持,你叫我保持灵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行,叫我保持两个钟头,恐怕我的灵感已经没有了,就只剩操作了。我老实告诉你,我最大的画就是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那张画,有十一丈二匹,比《江山如此多娇》小一丈半二匹,而我只用两天半时间就画完了。因为我慢不得,慢了以后我的激情没法保持。

        速度快是不是粗糙?不是粗糙,所以说:中国画是兴奋的,中国画不靠耐久力,而靠灵感,靠激情。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思想。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
 
        文章是怎么出来的?天成的。我的《范曾急就章》就是如此,有时候我写这类文章就是这样完成的。当然这样的文章二十分钟抄也来不及,你怎么写出来的?有些人也不相信,说范曾吹牛,这个怎么会二十分钟就好了?他们都以为我已经写好了,只是背的。老实说我能背的东西太多,不需要做这种手脚。后来又考验我,说一篇文章写完了,一本书又放在这儿,有人说:“您那个序言是不是也给写一下?”这个应该没准备吧,结果我二十分钟写出来了,我有不少文章都是这样完成的。过去祢衡作《鹦鹉赋》是在酒席间写出来的,我想这并不难,我也可以做到。我在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为成吉思汗写的词《沁园春》,现在刻在一个8米高的石碑上,这是我晚上用一个钟头写出来的。如果别人写出来驴唇不对马嘴没关系,范曾写出一首词来,要是有一个平仄错误,天下人可以鸣鼓而攻。

        有些人对一些写诗的人提过分要求。我范曾毫无疑问是诗人,我上面还有十二代诗人呢,我不是诗人谁是诗人?赵忠祥是我的好朋友,他写首词歌颂神舟七号,他能够抒情,能够那么真诚就很好了。有人曾写文章反对他,我认为能够反对赵忠祥的诗不说明有多高明,要是你能反对一下杜甫、李白我就服了你。

        所以我们对社会上的人还是应该宽厚。孔子讲忠恕之道。恕,就是要原谅。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写错就幸灾乐祸。这叫什么?小人之心。

        中国画是兴奋的,我的恩师李苦禅先生兴奋的时候就是噘个嘴,自己有时候喊“好”。苦禅先生这样用笔是很难得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徐渭、八大山人、李苦禅》,我把我的恩师李苦禅放在一个至高的地位,这不是偏师之爱。老实说,任贤不避亲。他贤虽然他是我老师我也不用避讳。苦禅先生的确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大家可以仔细看看李苦禅的画。有的画挂在墙上第二天就不想看了,就几条线,点几个点,第二天一看就感觉到烦、燥。苦禅先生的画每次看它能让你停留两秒钟,这就不简单。能够每天留住你两秒钟,那么多少年过去还这样的话,它就会永葆青春。

        中国画源于生命

        对中国画家来讲,水同样至关重要。水墨水墨,水沾了墨,然后墨分五色,虽然没有涂颜色,却五彩纷呈,它会使你感到春天的绿,秋天的黄,冬天的白。而水、水墨和中国画的纸,这些都是水滋养出来的。而中国的笔墨到纸上它的渗透过程,也是水在起作用。水是中国画的生命,而这个水墨又渗透宣纸,甚至到后面去。而油画,你拿个油画笔在那儿画,能够渗透到油画布后面去吗?当然不能,因为化工产品、油画笔、油颜色和那个布没有那种生命的联系。

        而中国的笔、墨、纸有生命的内在的联系。在纸上,水墨是那样融洽,能够升华出那么美的东西。

        请看郑板桥画的竹子。郑板桥一辈子就画竹子、石头和兰花,有人认为郑板桥不够多才多艺,那就大错了。郑板桥的聪明程度比任何人都高。他认为竹、石、兰能抒发出自己一个清高的文人情怀,足矣!叫他画其他的不是不会画,而是君子有所不为。

        君子有所不为,无所不能;小人无所不为,有所不能。

        小人叫他干什么都行,不会画的也画,画得丑不堪言,他也讲得出这是什么主题,还出了些怪题目,“时间”、“往昔”、“回忆”等等,多得是。

        我们分析郑板桥时,要把他摆在一个历史的坐标上分析,在他前面有明代的顾安、夏昶,他们画的竹子非常之多,千枝万叶,好不好?好。因为千枝万叶能画不乱,这就是本事。有人一画竹子就满幅稻草,那不行。顾安、夏昶可以做到繁而不乱。宋代的文与可,他画竹子很潇洒,因为什么?他是大文人,他所交往的人是苏东坡、米元章这些人物,他画太俗可能不行。顾安、夏昶为什么到明代却超不过宋朝人画的竹子呢?估计他们周围大文人不多,要画得满,要多画几个,就像有的人叫齐白石多补两只小鸡,好像多了就好。蜻蜒画三个、画四个。这是画家的无奈,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懂画而有钱的人对他要求,因为这个是要卖的。可是郑板桥是一个高雅之土,他在山东做了十年的县令,两袖清风回家。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举人、乾隆的进士,满腹经纶却到扬州做了个清官回去了,没钱,只能卖画。他写了个单子,他说卖画啊,就讲是卖画,我要维持生计,我要为稻粮谋啊。郑板桥很清高,所以他看顾安、夏昶的东西不如宋人的东西。又像我讲的要回归古典,所以他的东西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清新俊逸。有种清新之感,他画的竹子有俊秀之气。这就是郑板桥的画的好处。

        欣赏艺术需要文化,当文化水平真正提高以后,你会知道哪些笔墨是真正有诱惑力的,哪些笔墨是真正使你感到心驰神往的。

        看看倪云林的这幅画。也许你看到这几棵树、这块石头,有一种境界,你有一点小的感动;可是当修养更高时,你的感动会更大。倪云林是元代的画家。到清朝初年,出了个八大山人。这是两个高峰——倪云林到八大山人。而且八大山人把倪云林当作知己,因为倪云林的笔墨极好。

        这个到底怎么好?我没有办法非常清楚地讲出来,因为可以讲出来的就和笔墨有游离了。《庄子》里有一个最懂道的人叫老龙吉,他最知道天道的事。大家都跟他学习,问他道是什么,他不说话,从不回答。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你能说出来的道,和道已经有游离的关系了,不像西方一个公式,一说出来准是那个,你得了疟疾,吃金鸡纳霜一定好,得了肺病,一针雷米芳肯定好。

        中国画是个很大的学问,关于倪云林的这幅画,我讲讲它好在什么地方吧。因为我不愿意像老龙吉一样。

        首先它空灵,用墨不多,其次是厚重。有一次一个研究生问我:“范先生,什么叫厚重?厚重是不是墨涂得多一点就是厚重?”我说:“画的是地方就叫厚重,画的不是地方就不厚重。”

        你说你咬牙切齿,拿那个笔墨,块头大、体力也足,一上去一根线条,我可以断定,中国的举重冠军拿毛笔下去力量一定比范曾狠,可是我肯定他的线条没有我有力量。因为这个力量不是物理的、体能的力,而是内在的、气韵的力。他的东西虽然用墨不多,可你能感到厚、空灵、幽雅。你看到他的画能进去,没有烦燥,不会使你不安。一个画家来到世上,画出来的东西老使人不安、使人烦燥、使人愤怒,你说这算是画家吗?看到你的画令人望而生怒,那你是好画家吗?不是好画家。好的画看了以后令人心灵平静,愿意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然后若有所思,心有所悟,又有所得,身心为之健康,走上更辉煌的人生,多美好的事,就是这样。

        我认为近代有两个山水画家不能不注意,而且他们本身是写了美术史的。画家有两种,一种画家被美术史写,这就不错了;一种画家写了美术史的,这更伟大。李可染、傅抱石是写了美术史的。傅抱石最初出名不是画画,是刻图章,图章刻得极好。他到日本去,当时日本人就对他的图章感到非常神奇,在方寸之间能把《离骚》337句全部刻出来。日本人不相信他是用手刻的。日本的一些学者就在一个暗室里用灯照着一块石头,请年轻的傅抱石刻。傅抱石刻的时候,一个灯打着,日本人只看到一条白线在往下移动,刻完了以后,大家拿放大镜一看,有点画流美,堪称极品。当时傅抱石可以讲是个高级的匠人,而不是艺术家。

        艺术家、艺术品是不能量化的,讲我能画得细,我能画得大,这都不是条件。

        你画得大叫大画家,画大画的不一定是大画家,画小画的不一定不是大画家。荷兰的维米尔,一辈子的画都不大,但他是世界一流的画家。

        所以刻《离骚》本事大,可是和艺术关系不大。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了,郭沫若到日本去,在那里研究甲骨文。一天有个年轻人来找他,这人就是傅抱石,拿着几张画给他看。他看着画面,这个鸡一半身子还在筐里,一半身子出来了。他感觉有创意,就说好,我给你题词,之后所有的画都题了词。后来傅抱石开了展览,画全部卖掉了,这是傅抱石的画第一次面世。此后傅抱石的名声开始传扬开来。所谓“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傅抱石遇到郭沫若是他的幸运。

        郭沫若气宇不同,对艺术的欣赏角度也不同。郭沫若毕竟有郭沫若的眼光,郭沫若之所以是郭沫若必有其道理。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他走上了一个鸿门正学的大道。他不是见到某一个画家就对他指指点点,叫他改这个改那个,这样艺术感觉就能真正出来了?出不来。傅抱石有了那样的功力,再加上他接触郭沫若以后,有了那样的才情和气量等等,他的东西自然不凡。他画个小小的茅亭,一个文人站在那里听瀑,这个瀑布是那么高远,我们似乎听得到流水声,旁边树木寥寥几笔,石头跌宕起伏,境界传出,不愧是大画家之作。

        我在中央美院的毕业作品《文姬归汉》,当时也送给郭沫若先生去看,他也题了诗在上面。因为郭老当时地位太高,到他家去也不是非常容易。郭老给我题完以后说:“你以后有杰作,我还给你题”。可是我当时就想我没有什么杰作,再去找他又挺麻烦,还得敲门,还得问一问来客姓名,通知里面,不那么容易,所以后来就没见着。可是他对我这种关爱我一直记得。

        有位先生说我的画有霸气。我觉得这是对我的高度评价,因为潘天寿先生有块图章,叫“一位霸汉”。他认为霸是他的风格。当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火气渐渐退了,可能以后的画会由霸气而成为一种真正平和的、巍巍乎高哉的神情就更好了。因为做过春秋的霸主也不容易。

        相关阅读:

        范曾艺术简历及艺术年表

        范曾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

        范曾向故宫博物院捐赠10幅作品

        十幅书画捐赠故宫博物院范曾坦言去年纳税千万

        为何要捐1000万,范曾《共赴国难》袒露心声

        范曾百余作品售出数千万元,外地商人抢购

        范曾艺术馆在南通大学揭牌

        南开大学举行“范曾七十华诞庆贺画展”

        范曾:忆名人之交 笑假画之谬

TAG: 范曾 画家 书法家
顶:73 踩:8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49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8 (487次打分)
【已经有578人表态】
86票
感动
75票
路过
71票
高兴
66票
难过
67票
搞笑
70票
愤怒
68票
无聊
7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