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魏晋书法传统是纠正时弊的良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收藏周刊 发布者:王世国
热度1214票 浏览9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11月29日 11:32
魏晋书法传统是纠正时弊的良药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

        魏晋书法达到了后世几乎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而钟繇、“二王”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建立的魏晋书法传统成为后世书法艺术发展的基石,成为无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和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然而,自清代中晚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魏晋书法传统竟逐渐丧失。到如今,书坛表面繁荣兴旺,实则弊病日甚,乱象丛生。许多人弃传统,逐名利,媚权贵,从流俗,好丑怪,败坏了书坛风气。此时此刻,需要我们大声疾呼,要继承和发扬魏晋书法传统!

        继承和发扬魏晋书法传统,并非是要对“钟王”书法亦步亦趋,刻摹毕肖,而是要深刻认识和大力弘扬它的核心精神,以此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让它成为战胜时弊的内在力量。那么,由“钟王”开创的魏晋书法传统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师承。书法的师承风尚是从魏晋开始的,习书必有师法,向经典、先贤、前辈和老师学习,这是不二法门,也是唯一的捷径。钟繇是汉末行书的创造者刘德升的入门弟子,而钟繇的女弟子卫夫人则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王献之更是得王羲之亲炙。重师承实质上是培养一个人对经典、先贤、前辈和老师的敬虔之心。而今,有些人学书则是自以为是,信手涂鸦,妄自尊大。

        二是轻名利。东晋太尉然郗鉴派人到王府择婿,王家男儿都紧张得忸怩作态,唯独王羲之东床坦腹,毫不在意。大将军谢安请王献之为新建的太极殿题匾,面对这千古留名的难得机会,献之竟然不为所动,断然拒绝。“二王”书法之所以超妙入神,是因为书如其人,他们视富贵如云。而今,有些人为名利地位,争得你死我活;有的人甚至给自己编造一个子虚乌有的头衔,以此抬高身价;有的人吹嘘自己的书法卖出高价,甚至假托拍卖,忽悠大众。如此之人怎能写好书法?

        三是勤学习。钟繇身为曹魏重臣,日理万机,仍能抓紧点滴时间练习书法。当他与人同坐的时候,周围数步之内,都是他画下的字迹。王献之从小临习父亲的书法,至今还流传他母亲说的“吾儿磨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的佳话。书法看似容易,实则艰难,非勤力不能成功。而今,有的人总想走捷径,朝学执笔,暮称大师。

        四是真性情。钟繇苦求韦诞,想借阅蔡邕《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钟繇竟捶胸顿足,口吐觧血,昏死过去,曹操用“五灵丹”才将他救活。王羲之爱鹅,为得白鹅,他书写《黄庭经》与山阴道士相换,最后拢鹅而归,欢喜异常。“钟王”书法清新自然,那就是他们率真性情的真实流露。而今,有些人书法矫揉造作,分明老奸巨滑,却装着稚拙;明明四肢健全,却假扮残疾,这着实令人作呕。

        五是求发展。钟繇善写隶书,却能破隶书规矩,草创了楷书。王羲之在钟繇的基础上,将楷书变得更加纯正,尽善尽美;又将古拙的行书写得更加妍美流便。王献之将行书的转折顿挫与草书的流便简易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行草。“钟王”书法都是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由此确立起楷书、行书、行草书体。而今,有的人没有继承,却总想创新,最后只能玩弄哗众取宠、博取眼球的杂耍技量。

        不过,千百年来人们取法魏晋,往往只是看“钟王”书法的表象,未得精神实质。特别是清代中晚期以后,康有为等人力倡碑学,把“二王”归为帖派祖宗,扣上“软弱”“姿媚”的帽子,加以排斥。其实,王羲之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雄强?妍美流便就是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何来“姿媚”?那潇洒俊逸、超凡脱俗的书法所深含着的核心精神,更是端正当今书坛的风气,纠正时弊的一剂良药。
TAG: 时弊 魏晋
顶:62 踩:7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39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5 (359次打分)
【已经有326人表态】
69票
感动
34票
路过
34票
高兴
25票
难过
40票
搞笑
50票
愤怒
37票
无聊
3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