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硬笔书法前辈的呼唤——杨为国专访
五月的春天,明媚的阳光。风,不经意的穿过小窗,带着远处花草香味向我们徐徐袭来;光,正好照射在他的身上,使他壮年的脸庞显得格外祥和。我开始了与杨为国先生的对话。
梦圆:作为浙江省硬笔书法界元老,你现在似乎成了无名英雄,不知何故。
杨为国:我是元老吗?谈不上。已故的张宗祥、沙孟海、姜东舒先生等,他们才称得上元老。还有我的先生骆恒光老师称得上元老。我们是小字辈,虽然在硬笔书坛上出道早一些,但比起他们的艺术造诣,我们实在是渺小。
硬笔书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这要从浙江团省委所办的《东方青年》说起。其中有一个我十分敬佩的人,那就是当时的社长陶松锐先生,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领导作用和“伯乐”作用——第一届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赛是在他建议和直接主持下展开的:是他把庞中华先生从地质队请到杭州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是他创办的。第一个“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是在他手上成立的。虽然他早已离开了该社,但他对硬笔书法事业起到的奠基作用和推波助谰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再就是庞中华先生,他是硬笔书坛的第一面旗帜,也是硬笔书法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之后,我们浙江就涌先了一批现称得上为前辈的硬笔书法家,如杭州的王正良、任平、姚建杭、吴身元、王学文、潘现等等。
梦圆:当然也包括你啰。你对他们为硬笔书法事业所作的贡献作如何评价?
杨为国:浙江的书法渊源就不说了,但至今乃属书法故乡是勿庸置疑的。张宗祥、沙孟海先生都是书法大家,他们不仅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也写得很好。张宗祥先生因过世较早,没能遇上硬笔书法的蓬勃时期,而沙老先生却也经历了这个时期,如果我没有记错《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上曾刊登过他的作品,我也曾亲眼见过他用毛笔执笔的方式写钢笔字。他对硬笔书法事业是大力支持的。我现存沙老为钢笔书法有关字帖题词的作品就有数十幅。姜东舒先生为硬笔书法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更是令人肃敬,他不仅担任硬笔书法协会会长十余载。且对此事业鞠躬尽瘁,实在是我们的榜样。我的先生骆恒光老师,乃浙江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但他对硬笔书法事业的支持和他在硬笔书法艺术上的造诣,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他那种以坚贞不渝的艺术创作为理念,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为名争利,默默的为硬笔书法这块土壤辛勤耕耘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之所以至今仍成为我国第一本硬笔书法专业读物,且逐渐成为硬笔书法爱好者的手捧之志,与上述前辈们的用心努力是分不开的。
梦圆:据现状分析,全国有许多硬笔书法界的前辈们都在转行,他们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杨为国:所谓转行,你大概指两个方面吧。一个是指从钢笔(或统称为硬笔)书法转向毛笔书法,另一个或者是指转到别的与书法完全无关的事业上去。如果是从硬笔书法转到毛笔书法上去,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书家需要多方面的艺术造诣。硬笔书家若不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恐也枉为做一个硬笔书法家,正如毛笔书法家若不能写得一手美观的钢笔字,不也枉为做一个毛笔书法家吗。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硬笔书坛上“玩”了一把后,又继续重操自己的“旧业”,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北京的高惠敏、湖北的张秀、江苏的汪寅生等部属于这种所谓的转向。我虽然自小从毛笔书法入门,但也领略过硬笔书法的风骚,现在又在渐渐地回归到毛笔书法事业上去了,这似乎就象“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以为然。如果是从硬笔书法转向到别的与此无关的事业上去,那只能说这是他的自由,或者说是这个社会的某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迫使其另找行经。再说的深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硬笔书法协会和象你们这样的媒体没能更好地做好宣传、组织、教学等工作的缘故了。至于这些现象能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我想不外乎这几个方面。首先是硬笔书法界的“前辈们”一定要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将这个事业进行到底。第二是要充分展示硬笔书法的平台,教人以正确的法度,给人以学习的途径,送人以良好的作风,不要老是卷入一些“你死我活”和“争名夺利”的“运动”中,这样,硬笔书法的江山会倒垮的。第三是要推荐新人,其中包括书艺高超的新人和从事硬笔书法而又有组织才能的新人。我说的并非是要“前辈”们都让位,而是说“前辈”们应当去做称的上“前辈”的事。诸如,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理论研究、更深的教学实验,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乃至写出更佳的字帖让世人学习等等。只有这样做了,硬笔书法群体才会日臻壮大,硬笔书法人才方能蜂拥而至,硬笔书法事业将会稳定发展。
梦圆:那么,你认为硬笔书法今后的趋势和方向应该是怎么的?我们又如何才能继续去做普及和教育工作呢?
杨为国:只要中国有硬笔的存在,就一定会有硬笔书法的存在,这是必然的趋势。至于硬笔书法今后发展的方向如何,我只谈几点看法。所谓的“方向”,我认为应该有两个侧重面,第一个侧重面是写字的普及教育,其重点应该是中小学校,而重中之重是培养在校教师或师范学生。当前,在校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确有不尽人意之处,因而学生的写字水平日渐滑坡,仅靠社会力量办学和书法老师的业余教学是远不能解决这个现象的。我原本以为师范生对写字不甚好学,校方也不会予以重视,但最近,我去了杭州师范大学,惊奇的发现那里的学生三笔字功夫实在高超,钢笔字行云流水,粉笔字形如碑刻,毛笔字龙飞凤舞,如果全国的教育、师范学校都能象他们那样,我们的硬笔书法事业还用担心后继无人吗?我一直主张硬笔书法要深入学校,特别要深入学校的教师和师范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写好汉字,否则,仅靠书法老师的业余教学是无法让大多数中国人写好字的。况且,这就是影响硬笔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在校教师和师范生是普及教育的根本。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关于艺术的提高与鉴赏。它是建立在普及教育基础上的深层次的方向。艺术同样需要学习,学习需要引导,引导才会提高,提高才能具备鉴赏能力。只有当人们具备了足够的艺术鉴赏水准的时候,硬笔书法的艺术价值才有可能体现出来,硬笔书法的事业才会更加蓬勃发展。试想,毛笔书法之所以被国民所爱,乃至为世人所爱,正是因为它的艺术特征已为人们所折,故它的经济价值也大为提高;而硬笔书法之所以尚未能使国民所爱,其原因是它的艺术水准尚无定论,故它的经济价值也尚无体现。这也是导致很多硬笔书家改行的原因之一。我以为,今后的硬笔书法工作,要着力于引导一些具有一定写字水平的群体,帮助他们提高鉴赏能力,使更多的人为这个事业而发奋图强,从而促使它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看来,这其中有许多事,应由你们《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引领同行们去实施。
梦圆:这么说,我们的担子可不轻啊。
杨为国:书法学习的高潮仍然一波接一波。随着社会的良好发展,艺术品市场的扩展和书法艺术品经济价值的不断上升,书法学习的热潮在持续和上升中。硬笔书法的热潮似乎比八十年代有所下降,但也并非冷落,因为毕竟它是随手可学的,况且拥有众多的人群和学生。只因现在硬笔书法团体俱多,引领潮流的团体间的矛盾尚未得以解决,导致了这个事业的后滞,这也是必然现象。如果这个现象与状况不予以及时改变的话,硬笔书法事业将面临倒退,这并非耸听,而是事实。 上述“危言”是我们主观上造成硬笔书法事业滞后的因素,若究其客观原因,那就是现代人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快速的节奏。我曾于1994年间,在文化部的《中外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书法界所谓的“人书俱老”,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精神去提倡,而绝非是将其作为学习的现象和教学手段来认识,否则,当今社会还有谁再愿意去学书法呢?这就要求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想方设法去改变过去的那种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若能快速让学习者入门(无论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那么学习者就会蜂拥而至,若学个十年八载仍不见成效,那就会失去一大批群体。这也是我对当前书法学习现象的一个思考。可以与同行门商榷。
梦圆:你说的很有道理。你发明的回宫格习字法,是否就能让学习者缩短学习进程呢?
杨为国:回宫格习字法,是快速让学习者学会汉字书写结构意义上的习字格式和习字方法。它比传统的九宫格、朱字格、田字格要更为科学,更加易懂易教。它能带给你更多的想象空间,促使你的大脑思维,以至于能改变你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状态,从而使你在短期内习惯而有效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具体方法我就不多说了。至少它可以证明,我一直在努力地研究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非夸夸其谈。
梦圆:听说你近几年在家“闭门造车”,出了很多字帖,是吧?
杨为国:近几年大概出了二十多本吧,都是关于回官格习字法的教材和字帖,有的写完了,但没有出版。
梦圆:为什么?
杨为国:怕盗版。我曾于六年前,化了整两年时间编写了一本《回宫格习字法字库》,但至今尚未出版,但今后总是要公布于众的,毕竟这是要让大家来学的么!
梦圆:很好,我们期盼着你的新作早日面市。再请教一个司题,你认为今后的十年或二十年内,是否会出现一个硬笔书法的公认人物呢?
杨为国: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硬笔书法史上已呈现了一个公众人物.那就是庞中华先生。虽然一直有人批评他的字艺术水平如何,但他对硬笔书法事业的崛起和前进是有巨大功绩的,庞中华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硬笔书坛的公众人物,除了靠他的自身努力外,与当时的《东方青年》和你们《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以及众多媒体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如果要我来说,过十年或二十年内是否会再出现一个硬笔书法的公认人物,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硬笔书法界,书艺高超、造诣深奥者大有人在,但如果我们不予认可,不予挖掘,不予宣传,那么就只能让后世去评说了。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看我们协会领导层的策略和心态。再说下去,又会牵涉到硬笔书法界的一些矛盾,就此为止吧。
梦圆:你也是老编辑,又曾经创办过硬笔书法杂志,准确地说你应该是一个全能的出版商,你的职业是中国美院出版社编辑,不仅编辑出版书籍,更是自己著作。对怎样办好刊物你有什么高见?还想请你就我刊的现状及内容方面提提意见。
杨为国: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快二十年了,出版图书方面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办杂志我是外行。虽然曾经办过几期硬笔书法杂志,但远不如你们的经验丰富。出一本好书与出一期好的刊物,都离不开两大要素,一是出书人或编者自身的水平,二是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杂志。古人说“文章为时著,诗歌当事作”。写文章若远离了时代背景,就很难为时人所认,作诗歌若脱离了生活,就很难为天下所颂。《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从开办以来,一直由硬笔书法专业人员在掌控,因此,我认为编辑水平毫无问题的。但是,你们在如何迎合市场的需求方面,恐还存有一些不是。诸如,办杂志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与目标的制订,人物宣传的侧重,作品选登的亮点,技法理论的传播,教学经验的推广等等,都是要与这个时代的节奏合拍的,并且还要与整个硬笔书法界的气息相连贯,否则,就会渐渐地丧失你们的专业权威性和号召力,渐渐地失去读者。当然,现在硬笔书法界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矛盾这也是你们困惑的真正所在。于是,我最后要借你们这个平台,向全国硬笔书法团体和全国硬笔书法界的同仁们慎重呼吁:热爱硬笔书法事业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应该成为大家的会刊,成为大家展示自己艺术水平的平台,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硬笔书法事业能持续、和谐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