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复祖帖断想
韩国将书法作为文化遗产申报,这是继“端午申遗”成功后又一大动作,闻之国人愕然。书法是由汉字衍生出来的,方块象形汉字的美感为书法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从甲骨文至今,她已经历三千多年的历史,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用方块汉字记载的。
由书法“申遗”,联想到被誉为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平复帖》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墨迹,系1700多年前晋代的陆机所书。
日前,我应邀到陆机故里松江小昆山考察。小昆山海拔仅为54.3米,石道两旁,林木茂密,游人稀少,显得格外幽静。虽说是仲秋时节,但天气依然闷热,走到山腰上著名的“二陆草堂”时,汗水已湿透了衬衫。“二陆草堂”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蛰居乡里十年,闭门读书、写作的地方。粉墙翘檐,褐黄色的门窗雕着雅致花纹,瓦片上长着茅草,这里的一切都透出古风、古意、古情、古调。下了阶梯,便是“二陆”的读书台,二陆兄弟曾在这里诵经读书,切磋文稿……几块简单堆垒的石头里,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魏晋南北朝被鲁迅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继曹植之后能堪称大家的非陆机莫属,可见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对陆机的崇敬源于大学时听刘衍文教授讲授《文赋》,课上得极其精彩,我不仅了解了陆机的才华,而且对他十分敬佩。《晋书?陆机传》云:“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被章太炎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学成就掩盖了他的书名。陆机大名鼎鼎的墨迹《平复帖》,是被公认为稀世之宝,是书帖之祖,今藏于故宫。它比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至少早了50年,且《兰亭序》的真伪尚存不同意见,王羲之的文学成就也无法与陆机相比,《平复帖》的珍贵就可想而知了。陆机在303年遭司马集团迫害致死,这一年王羲之才诞生,或许这是历史的轮回。
上博国宝展时,我曾见过《平复帖》,一封慰问友人病情的书信,能保存得那么久,这真是陆机的福分。《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秃笔枯锋,刚劲质朴,神采清新,字虽不相连,却洋洋洒洒,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
中国的书法,其实是从类似草书的随心所欲开始的,彩陶上的字,岩画上的字,告诉我们书法是心灵渗透的艺术,无论是浪漫的诗人,还是落魄的文人,笔随心走,他们的墨迹,都与个性和情感紧密相连,所以人们又称书法是“心灵的舞蹈”。
谈到《平复帖》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张伯驹,在70年前,张伯驹为保管《平复帖》,经历绑票、险些丧命,后破家逃难。为《平复帖》张伯驹承担风险达20年之久,最后将之捐献给国家,使中华文化之一的《平复帖》传承。历代的包括帝王在内的大收藏家,都在《平复帖》上钤下了自己的印迹,唯有这个张伯驹,白驹过隙,不留丝毫痕迹,他是一个让后人永远敬重的真正收藏家。
走出陆机故里,感慨不已,其实中国书法的根就在松江,可是很多上海人并不知晓,让人遗憾。中秋节,有志于文化传承的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约请沪上几位作家商议文化品牌事宜。会上,大家提议举办文汇《平复帖》国际书法大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陆机故乡刻石《平复帖》并让其回故里省亲;《平复帖》尚有四字空缺,开展有奖补字活动;为陆机、张伯驹诸先贤铸像等,这些建议得到了松江区政府的认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陆机和《平复帖》,让松江成为中国书法圣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