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国展专题 >> 全国展 >> 十一届国展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国展式微了吗?(来自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选的声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书法》杂志 发布者:杨勇
热度1136票 浏览11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5月24日 09:47
国展式微了吗?

《书法》杂志 杨勇


  一、过多的展览透支了人们对于国展的热情

  近年来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过多,每年多达三十余项,严重削弱了人们对于展览的关注度,甚至削弱了作者的参赛热情。同时,靠一两次国展获奖已很难进入书法圈的聚光灯下,国展获奖一举成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像第八届国展上,李双阳、陈海良等人获奖,一举成名天下晓,从而进入书法公众视野。而当下很多在国家级展览中频频获奖的青年作者,我们书法媒体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广大书法人了。

  与十多年前唯国展马首是瞻的状况不同,当下通过个展、联展、出版作品集、微信宣传等途径经营自己的书法家不再少数,而且操作便捷、效果明显,当下书法成名途径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人们对于国展的热情。

  二、书法网络的沉寂与失声

  如果把2004年至2010年这几年看作书法网络媒体活跃期,那么近年来书法网络媒体趋于沉寂。当网民想积极参与书法活动的诉求被长期忽视,甚至不听话的网络遭遇了封杀之后,伴随着“说了也白说”的无奈情绪,很多书法网友对展览采取不参与、不关注的态度。

  如果不作区分地一概将批评的声音视为刁难,则无疑会失去很多完善评审的机会,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书协既缺乏改革的热情又没有改革的能力。所以对批评和质疑采取“疏”还是“堵”的方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书协领导工作思路和方向的几种体现。其实中国书协近一两年来工作思路出现了不小的调整,工作作风上也逐渐趋于亲民。就此次国展评审来看,中国书协的态度是开门办国展,这种开放的态度值得肯定。

  三、国展究竟反映了哪个层次创作者的创作水平?

  国展作为我国书法界四年一届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是全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艺术交流平台,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前几届通过国展获奖和入展而名声大噪的中青年书法家投稿了吗?如果这批创作上处于黄金期的创作者都不参与,那么评选结果能代表当下整个书法界的整体水平吗?国展岂不是变成了新人展?

  就此次国展初评现场来看,投稿作品中有80%左右处在非专业的状态,这些作者对书法有着比较高的热情,但并不具备相应的书写水平,所以初评时难免被淘汰。那些没有投稿的中青年创作高手无非三种情况:一是自我膨胀,感觉极好,不和大家玩了;二是已然大家,不愿冒投稿不获奖的风险;三是心态归于平淡,萌生退隐之心。其实,发现新人也应是国展评审的一个方面,中青年创作骨干与书法新人都能合理地呈现各自的状态,则国展反映出的当下书法界的整体水平将无疑会更加全面。

  四、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

  一方面,新形势下中国书协的工作方向必然是为会员服务;另一方面,单一的评审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展览的要求。基于这两点考虑,此次国展评审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国展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权分离,组织者不参与投票;
  2、向“东道主现象”说NO;
  3、初评分成初审、复审、终审,初评从之前的一天延长为五天,交叉复评,避免遗珠之憾;
  4、评委的回避制,回避本省作者、学生和亲属作品的投票;
  5、高科技的介入不仅提高了效率,且为究责提供了可能;
  6、监审必须贯穿评审始终;
  7、不预设获奖者,不设照顾名额;
  8、不收评审费;
  9、评奖中文化考核的介入
TAG: 第十一届 国展 评审 全国
顶:58 踩:6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33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352次打分)
【已经有321人表态】
52票
感动
40票
路过
31票
高兴
36票
难过
49票
搞笑
37票
愤怒
39票
无聊
3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