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得意丹青妙——读当代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傅二石山水近作有感
“云山得意丹青妙”,是当代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当代中国画坛最具个人特色的写意山水画家傅二石先生画展自序的题目。近日,傅二石先生邀我拜读他的一批四尺整张或六尺整张的山水画近作,我觉得用这个题目非常恰当,否则难以表达我的观后感。
山水画是一门奇妙的学问,因此傅二石先生从不敢懈怠,数十年来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和探索中。“云山得意丹青妙”,是画家通过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与创作实践所深刻领悟到的山水画妙谛。他认为,山水画不是在画山水的表面形态,而是在画丰富的生命内涵,在画心灵的闪光智慧。一个成功的山水画家在彻底解决笔墨的基础上,山水画要得其美妙的意境才能画出高妙的作品。他总结说“循规蹈矩的笔墨固然好,但有时画出的画平淡无奇,而某些‘出格’的笔墨却能造就美妙的意境,此时千万不要让笔墨‘回归’古法而舍弃美妙的意境”。我认为,傅二石的山水画高人之处就在这里,学术认知的高度决定他绘画水平的高度,否则要做到“丹青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众所周知,傅二石先生自幼随父亲傅抱石学习中国画,他继承了其父雄强博大、气象万千的山水画特点,但他则在强调整体的基础上又在精微处下工夫,因为先父傅抱石教导他“画家最终要有自己的风格,你今后可在粗放与精细的结合上下功夫探索,不一定学我”。因此,他加强不断变化笔墨的处理,使其作品面貌丰富多彩而富有艺术魅力。他生于江西,游历于山东,定居于南京,其画亦难分南北,而是北方之雄浑与南方之秀润兼有,北人之阳刚与南人之灵秀咸集。他与父亲一样, 喜用大笔作画, 善于写“大块文章”。 他钦佩父亲在绘画创作中那种博大精深的气度, 并深知父亲作品中那种使人震撼的“大美”, 来自豁达而深沉的历史观和宇宙观。 而二石的山水画中为观众所称道的磅礴大气, 正是来源于对父亲绘画精神的继承。 他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在继承和研究其父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新,拉开与傅抱石绘画艺术的距离。很多评论家都说:学习傅派山水,打进去很难,但是打出来更难。对于傅二石来说,父亲的艺术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现在任何人观其山水,你绝对不会说傅二石像他父亲的风格,这是画家战胜自我的成功。
傅二石写山水多依性情,这使他的艺术有着强烈的情感特质,避免了一般化、程式化的模式。傅二石笔下的山水,无论山、水和云,无论从笔墨的表现、章法的运用、形式的创造,还是气势的烘托及整体把握上,都大胆地创新,都有意识地在营造着一种宏大的气息,并在这种气息的氛围中不时地大气势和大境界中求变、求新,乃至求静,并始终地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如布局,他不时会像他父亲傅抱石先生一样,将山峰的峰顶伸出纸外,或者顶着画纸上边,不留天空,进而打破传统格局,形成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每每笔墨豪放而不乏细腻,画面丰富深邃而又疏朗悠远。既体现出傅家山水洒脱、严谨、用笔恣肆、画面丰富且参差变化之美,又解决了琐碎、堆砌的中国画通病,真正体现出中国山水画澄怀味象的审美追求。这标志着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述语言,逐渐地走向了成熟和完美。傅二石的山水画刚健清新;构图简洁明快, 奇中有巧。 其笔法多变, 以适应自然面貌的多样性。 其设色在“单纯”中求变化, 力求不以色掩墨。 他尤擅绘山泉飞瀑,喷珠溅玉,令人如聆清音。其山则刚健俊秀,总体风格浑厚滋润,深合中国传统美学之精神,又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如近作《雨后奔泉图》、《听泉图》等较好地反映了他的近期创作。他善画云海,笔下山水多云烟奔腾,云蒸霞蔚,意境开阔,如《黄山晴云图》、《群峰出云图》等。
傅二石绘画艺术题材表现范围十分广阔。从海外风光到国内山水,往往云雾缭绕,林木幽深,意境深遂,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画富士山风光等,表现角度独特,蹊径别出,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对国画的各种表现可能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画澜沧江风雨,巫峡烟云,黄山云海,泰岱雄姿,,或荒山一脉,都不是简单化的表象处理,而是融会了画家的情感。他画泰山风雨,一派凄楚迷茫,乃是抒发心底郁积之痛楚。而画黄山之姿,多表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曼妙多姿。他的山水虽来自写生,却别有洞天,表现出了画家的综合融会能力。画家通过其笔底烟云,尽情展现大自然的伟大与无穷魅力,而画家的创作灵感尽出其中。如《黄山始信峰》、《林壑幽居图》等都尽情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无穷美妙。
观其山水画近作,我认为傅二石是传统山水精神的拥趸者,他继承了中国山水澄怀味象的审美追求,在山水世界中心驰神往,从而去体悟山水的神明灵秀,洗尽了笔墨俗气。傅二石山水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虽师法前人,但在题材、意境上又有很大的开拓,笔墨豪放而不乏细腻,画面丰富而又有疏朗悠远之致。他所创造的山水意境和谐明澈,山体气势雄浑,与宁静的村居、浮云、游走的旅人构成强烈的对立统一关系,画面渲染层叠,丰富多彩,笔墨浓淡相宜,富有参差变化之美,达到了既浑厚大气又清新明澈的艺术效果。“云山得意丹青妙”,他的“丹青妙”,正是来源于他的“云山得美妙的意境”之原因,进而才有“得意”的山水画佳作产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