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坛快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汉字书写标准是文化保值还是文化恐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西安晚报
热度967票 浏览3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05日 09:51

  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3日透露,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汉字书写仍应作为人们学习、工作的基本技能。我国正在制定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美观。(相关报道见2008年4月5日《西安晚报》18版)

  等级标准解决不了书写困境

  ■王毅

  实际上,对于教育部推广汉字书写方案的意图,人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一个信息化电脑化的时代里,人们对于书写的疏离导致了对汉字的陌生化与距离感,在此背景之下,把汉字书写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并将其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自然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汉字书写方案的设想美好,并不等于实施上的一路绿灯与一帆风顺,更不等于实施了汉字书写方案,就能一了百了地解决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汉字的距离感。

  实事求是地说,当电脑与网络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书写这一略显传统化的方式,与人们产生隔离感是必然的。所以,推广归推广,制定等级就毫无必要。要知道,期望人们通过书写方案来增加对汉字的亲切感,从来也不是个最佳的办法。任何强制性的规则,必须谨小慎微地实施与推广,更何况,汉字推广方案的实施本来就不具备强制推广的特性呢。

  因此,于汉字书写方案的背后,笔者看到更多的并非意图昭昭的目的性,而是隐藏于其后的文化恐慌感。若是循此向更深处瞭望,那么是时下普遍存在着的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与遗弃。虽然这样的表述有些夸大的成分,但现实告诉我们,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现象的确存在,而且渐成气候。真正的问题其实正在于此。我们不妨认真考虑一下,为何国学讲堂每每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为何身着汉服回归传统的新闻频频出现?这其中的指向,不正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集体无意识的放弃吗?

  显而易见,汉字书写方案的初衷与设想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汉字书写方案只能是一种救场式的对策,而非解决文化问题的根本良方。真正的问题当是,跳出汉字书写方案的狭小范畴,如何在复兴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新意上下工夫。唯有全社会共同认识到传统文化之于整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方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漠视感,唤起每个公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近。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书写标准别和等级考试捆绑

  ■欧木华

  在笔者看来,等级标准可有,但等级考试却应该慎行。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重,原因就在于教学围绕着考试进行。不难想象,如果汉字书写等级也成为普遍性的考试,这无疑会增加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汉字承载了中国的文化,越是电脑时代,我们越应该提倡汉字手写规范教育,但规范不一定等于考试,把这个等级考试加在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头上,为时尚早。汉字书写等级考试标准如果定位在大学生群体,或许更为合理。

  有人会认为,中小学阶段正是接受汉字手写教育的最佳时机,如果考试定在大学,对中小学生又有何促进作用?实际上,只规范标准而不考试并不是意味着就不进行汉字书写教育了,用没有考试的汉字书写标准来引导中小学生,培养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爱,恐怕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退一步说,一些汉字书写比较好的学生,或许希望通过标准等级考试,对自身的实力有一个了解,这也并非不可,但这种考试,应该和当前的等级考试区分开来。一是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二是不能成为“考试或考级经济”,更没有必要给学生们发一个汉字书写等级的本本,那样的话,恐怕和汉字规范化书写教育的初衷相背离了。 (作者系医生)

  规范书写促进传统文化保值

  ■张敬伟

  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或许有这样的尴尬,字写得越来越少,学习和工作的文本几乎都由电脑一气呵成。虽然效率高了,但哪怕是最简单的字,如果要用笔写出来,有时候真的很难。于是就出现了会看,会读,会意但不会书写的尴尬。说到底,这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改变这种尴尬,要全民重新回到书写时代是不现实的,但是规范汉字书写,确认书写标准,促使国民从启蒙时代到成人时代不忘捉笔,确实是件十分迫切的事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词是文化的具象。语言和文字永续存留,薪火相传,才能使其承载的文化保值不消逝。中华文明文化,千古一系,自古融合,虽然语言多有方音区隔,今古音变也难以训诂,但是文字传承的脉络却是十分的清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5000余年,汉字七体,方块文字能打破地域差别和时空阻隔,形成文化共鸣和审美通感,从而形成了以汉字为主体的汉字书写圈和文化圈。

  和字母文化不同,汉字象形会意的抽象意涵一方面使汉字成为较难书写的文字,另一方面也使汉字书写本身成为艺术。书法,和中国画一起并称书画就是真实写照。如果说写意的画是审美的肉,书法中的汉字就是审美的灵。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的书必须用精细飘逸的毛笔才能写就,文房四宝才能连带成为艺术的佐料。硬笔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而来,书法艺术遭到了第一次的时代挑战。及至现代,能写一笔好字的人已是不多。

  如前述,信息时代,书写汉字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专利。一旦进入大学和成人世界,电脑代替了笔触,虚拟输入绑架了现实书写。个性书写的文字越来越少,呆板印刷的文字越来越多。

  现实生活可以多维,但从文化传承和教育启蒙的角度言,标准必须统一,字体必须规范。所以,从学习和书写的角度讲,规范汉字书写,就是规范简化汉字的书写。写得标准,写得规范,写得美观,不单是实用的工具性要求,也是保值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规范汉字书写,实际上也是现实语境下书和文的规范。这一标准规范在于确认简体字的主体文化地位,使人们莫因信息时代的数字模拟而忘记汉字的现实书写,使中华文化的传承莫因文字书写上的混乱而形成断层。(作者系公务员)

顶:44 踩:5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4 (28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2 (246次打分)
【已经有345人表态】
42票
感动
32票
路过
36票
高兴
47票
难过
36票
搞笑
40票
愤怒
60票
无聊
5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