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重开“硬笔书法”受到学生热烈追捧
可容纳180人的大教室里,硬是挤进200多人,许多学生不得不三人挤两座,甚至坐在后排台阶上记笔记……这一火爆场面,出现在上海大学本学期重新开设的“硬笔书法”选修课上,据悉,除在册的178名学生外,“旁听”的就超过30人。
大学写字课,为何这样热?
“我不想再‘蟹爬’了”
据悉,向全校开设“硬笔书法”课的上大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是上海书法家协会成员,此前已讲授多年,但近两三年来一度停开,本学期再次推出后,虽然没有任何宣传,却受到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青睐。
“我不想再‘蟹爬’了”,选修这门课的计算机系学生小姜说,“从小到大,一写字就被这样说,真的很‘坍台’。现在就业中,字写得怎么样已成了一个‘筹码’,我想做好这张‘名片’。”听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这样的想法
。
据丁教授介绍,写字课每周一堂,一学期总共10节课,上课时主要通过对“重心如何摆”等字体结构方面的共性规则进行讲解。她要求学生课后按照规则每天练习200个字,这些将成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普通的字,每一个都有学问”
学生小程对硬笔书法课上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比如“子”字,字形是从婴儿的样子像形演化而来,那一横就像孩子的双手,所以不能太长;再比如“不”字,现在是否定词,最开始用来表示一只鸟飞在天上不落下来,顶上那一横代表天,下面部分代表鸟,所以这一撇一点的“翅膀”应该平衡。他说,“感觉平常写出来的普普通通的字,每一个都有学问。”
“字如其人”,丁教授说,“练字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前几届学生曾告诉她,刚开始每天200字练得苦死怨死,渐渐地,每天不练几个就难受,心情不好的时候,伏案一笔一划写来,心也不知不觉静了。
写字在中小学教学中“边缘化”
大学阶段,本不该是“学写字”的时间段。写字课在大学生中的抢手,是否源自中小学教育中,对写字这一项的些许缺憾?
不少参与高考语文阅卷的大学、中学老师坦言,“卷面整洁、字体漂亮的试卷,有时候一天也碰不上几份”,有的左右结构的字,写成了两个字;有的字潦草得难以辨认;有的一行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社会学专家指出,写字在中小学教学中“边缘化”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相当一部分老师“重答案忽视书写”;其次,中学教学过程中过多依赖电脑,有时甚至连作文和读后感,都要求必须打印后上交。汉字及其书写技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阶段,就应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