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此岸就在脚下——记书法家李国光
士(仕)与书法,士是书创作和传播的主体,从能够确定的书法年代最早是《兰亭叙》,距今也有1600多年了,创作者是东晋名士位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成为书法贴学的重要人物。在书法从应用与艺术之间的不停转换,书体的界定与风格的形成,都由士(应该说是达士或达仕)所定夺。唐楷中虞、褚、欧、柳、颜体的创作者均为士大夫,国家重臣,书法风格衍变史里宋四家,元子昂、廉夫,明清诸家汝玉、玄宰、幼平、觉斯都在政治上有着极为显赫的地位。当然布衣名士文长、青主、完白、冬心破人执缚,高标独蹈。书法由士的传承和创新,张扬了士个性与才情,在书法发展史长链扣上属于自己的一环,不分身份地位而炫耀士人的辉煌。
近百年来,书法作为进阶和非职业成份认识度开始转变,经世之学逐步取代了以应用转化为纯艺术的书法,能够体现士人的独特性也淡化,逐渐消解,叹为世之为用而不为虚。尤其这数十年来,社会价值取向有了不同取舍,显然对书法的士舍多于取,更彰显了书法脱离应用轨道,而独专于艺术之林的时代必然。同时,非艺术专业成份的达士,在专业与爱好之间的选择十分肯定地属于放弃。士爱书法的风尚迫不得已地悄悄退去。然而在下江处却有一位达士李国光,通经世之术,以运筹帷幄之外而移情于书法,在全国大展频频亮相,而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佳名,是“两手都硬”的新士人形象。
国光书法以行草见长,师山谷、觉斯之法,除去了官衙之俗气,焕发出洗炼之静气,抒写脱去羁绊的心情,放手自然的胸襟,立马登高,心邀太古,志存翰墨,周旋自我。取斯文在临与创之间,行至乐于用与悟之得。
国光权衡左右,直视俯仰,从偷得半日闲的时间观来渡艺海,彼岸此岸就在脚下,国光信步。国光,士人之重在胸次不在执着,在不舍不在迷恋,此为士之道。作此小文以搏国光一哂。
戊子岁八月于西蜀大研堂上
(本文作者:郭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四川省书法协会副主席。)
李国光专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