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流变——兼述“新章草”的探索
如今,书法界研究和创作章草的人屈指可数。而在书界之外,对章草更是知之甚少。殊不知,章草乃草书源头,其草创之初并不称之为“章草”,而称“草书”。后因“今草”兴起,以示区别,遂以“章草”名之。
何以“章草”而名?旧说因汉章帝所爱,又说当时此书体用于奏章,或曰元帝时令史游写急就章。如此种种,均不确切。实际是,章草由隶书的简捷写法演变而来,为“隶书之捷”、“隶书草化”。虽然章草“捷而草”,但书写规范、法度严谨,故名之“章草”。章者,规范也,法度也。
章草形成于西汉,成熟于东汉,延续至西晋,先后绵衍近400年。其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有:汉·史游《急就章》、汉·章帝《千字文》、三国·皇象《文武帖》、晋·王羲之《豹奴帖》、隋人《出师颂》、明·宋克临《急就章》等。作为草书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书体,章草兼有隶书和草书的特点,字字独立、形体扁横、动中寓静、平正文雅。
然而,章草毕竟为过渡性的书体,其实用性和审美性均有局限,更因法度严密而略显刻板,以致日趋衰落,并为今草所替代。
今草亦称“小草”,为章草革新而成,是在章草基础上的简化、雅化和美化,它适应隶书向楷书、行书发展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减少了章草的点划波磔,笔画连绵回绕,字与字之间有连缀,书写更为自由、快捷和方便,信手挥洒、灵巧活脱。据史书记载,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至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博采众长,将今草推至高峰,其书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王”书风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仍然蔚然成风、独领风骚。然而,此风过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书坛的同质化倾向,甚至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遍地都是“二王风”的现象,造成了风格意识和筋骨、风骨的相对缺失。
鉴于此,有必要大力倡导书法的改革,走书法多元、创新之路。
如何创新?各有各的思路和方法,而我走的是章草“复兴”之路,即追根溯源,回归草书的开端,从章草起始进行创新创变。
我自幼爱好书法,启蒙于小学、中学的书法课,在大学时曾在小楷上用足功夫,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担任文化官员后再研书法,从“二王”入手,于孙过庭、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一路循序渐进,旁及米芾、张瑞图,后又临习于右任的标准草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法报》上看到一幅章草作品,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觉得非常好看,我立即请人找来一本宋克的《急就章》,一临非常上手,说明我与章草有一种暗合。从此我就在章草上苦下一番功夫,颇有收获。我在临写的过程中发现,章草毕竟是旧体,虽然有古意和文气,但范式严重,显得有些呆板,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并不是很美。于是,我试图在旧体章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我始终坚守“汉字为本、中和为上”的书法精神,首先在宏观上思考书法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精髓。书法是以笔墨为工具、以汉字为对象、以表意抒情为特征的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化。不论怎样创新,都要立足于汉字这个根本,在汉字的造型和内涵上拓展与升华。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中华哲学思想指导书法创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是“中和”两字。“中”者中庸,适当适时也。“和”者和谐,和而不同也。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由内而外的“中和”,即在对立统一中达到平衡,在千变万化中实现和谐。
在书法精神的引领下,我在微观上对书体风格进行长时间的摸索,将古体章草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相结合,同时吸收近现代章草名家王蘧常、高二适等的创新笔意,再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笔法,既保留了章草与今草的一些特征,又融入篆、隶、楷、行、草诸体中的部分元素,形成了全新的书法面貌,被书界称之为“新章草”。其主要特点是:古意与文气共存,雅正与时尚并举。
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我又将“新章草”的创作方法归纳为五条,简称为“章氏五法”:起笔如楷,借鉴楷书的起笔方法。楷书常以折锋起笔,或谓“露锋入笔”,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有一个毫锋转向的环节,写出“有棱角、出锋芒”的方头笔画。行笔如篆,借鉴篆书的行笔方法。无论大篆还是小篆,其笔法特点为笔笔中锋,即在行笔书写时,笔锋进行适时调整,使之与纸平面保持垂直,笔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部位,正所谓“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收笔如隶,借鉴隶书收笔的方法。“收笔雁尾”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即在收笔处先按笔,然后向右上方挑笔出锋。内构如草,借鉴草书的连笔方法。连笔是草书的特色,将此连笔方法用于结体,形成字内“多笔相连”或“笔笔相连”,一气呵成。外形如行,借鉴行书的造型方法。行书字形富有变化,灵动活脱,提按分明,使转有度,字与字之间相对独立,偶有连笔,上下贯气。
书法艺术的奇妙在于变化无穷,书法之路的魅力在于永无止境。“新章草”的探索与实践还刚刚起步,尚未达到高妙精深之境地,有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继续进行探索与实践,创变其形态,丰富其内涵,充实其文质,并在字法、墨法、章法上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与提高,进而使“新章法”成为当今书坛的又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