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画出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苏金海刻心经》日前出版暨心经印选欣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曲庵鲁史
热度2299票 浏览354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6月05日 10:34
《苏金海刻心经》近日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著名篆刻家苏金海花甲之后,以佛教经典《心经》为题材所创作的首部篆刻专集。该印集由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刘江先生题签,著名印学家徐畅、曲斌先生分别作序。共刊载印作54方,其中甲骨文、金文等古玺类作品33方,秦汉类作品21方。苏金海在其既有的清雅冷峻印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浓厚的书意和苍莽气息,在印章边栏的调控和不同书体的兼融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苏金海,字博生。一九五二年生。江苏南京人。斋名三省室、八百草堂、盋山精舍。擅长篆书及甲骨文、金文治印。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展览八十余次。一九八三年获《书法》杂志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评比一等奖。一九八六年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优秀作品奖。二○○一年获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银奖。二○○五年随南京市书法家代表团访问韩国。出版有《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印风》、《苏金海印集》、《当代杰出书法家系列作品集·苏金海卷》、《当代名家印谱·苏金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




序一

南京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公元前四七二年开始建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均建都於此,因而被称為“十朝古都”。“锺山龙蟠,石城虎踞”,歷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明代中期,书画篆刻家文彭在南京,“过西虹桥”,发现青田灯光冻可以刻印,推而广之,掀起了一场由文人书印而工匠凿印改為篆刻家自书自刻的划时代革命,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与适中,交通方便,印人云集,长期居住或活动於南京的知名篆刻家就有三十多位。印人之间的相互访问、探讨、交流更加频繁,印谱、印论的出版、研讨也很繁盛,使南京成為明中至清初的印学研究中心。民国时期,篆刻家印学家云集南京。篆刻名家黄宾虹、丁二仲、蔡守、王福庵、邓尔雅、陈达夫、唐醉石、王光烈(昔则)、简经纶(琴斋)、杨天驥(千里)、寿璽(石工)、李尹桑、谈月色、徐文镜、乔大壮、张大千、沙孟海、冯康侯、马万里、傅抱石、吴朴堂等等,或短居或长寓於京,交流切磋,研讨艺事,相互砥礪。或设帐授徒,推广印艺。尤以傅抱石撰《中国篆刻史述略》、《刻印源流》等论文,并在中央大学设置篆刻课,开篆刻科目进入大学课堂之先河。凡此种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南京成為民国时期的篆刻重镇之一,与上海、杭州成為鼎足之势。

金海君生於斯,长於斯,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自幼喜爱书法。一九七三年拜师学艺,临池不輟,深研篆法及六书,尤善甲骨文及西周金文;篆刻从汉印入手,进而临习黄牧甫印作,再临习先秦古璽,得心应手,遂能创作。俗话说“熟能生巧”,金海君以自己的勤奋、心识和颖悟,书法篆刻渐成自己的风貌:书法流畅,各体皆能协调,笔画粗细变化,古拙浑劲。篆刻用字準确规范,不生造拼凑;印文随文字的多少穿插变化,布白轻重自适,赏心悦目,且耐人寻味;刀法刚健生辣,不事雕凿。金海君為人诚恳正直,乐於助人,对於请益者都热情传授。我们相知五十载,对他的人品艺品多所了解,并深為钦佩。

金海君以积四十年之功力,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集》。《心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歷代汉文翻译有七种,通行唐玄奘译本。该经说明以般若(智慧)观察宇宙万事万物自性本空的道理,而证悟无所得的境界。这一思想是全部般若所说的核心,故称《心经》。“波罗蜜”,梵文音译“波罗蜜多”之略,意译“到彼岸”,亦译為“度”。全文仅二百六十字,便於持诵,故在佛教中极其流行。金海君所刻《心经》,以自然断句為一印,全文五十二句,其中“揭諦揭諦”一句分刻不同形制的两印,加标题则共计五十四印。最长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字,九字句也有两见,餘则二、三、四、五、六、七、八字句為印者皆有,可见布白之难,变化多端。

二〇一二年底至二〇一三年五月初,金海君积近半年之力,殫精竭虑,逐印完成。朱文印二十六方,白文印二十八方,大篆居多,占三十三方,秦汉印稍次,有二十一方。其艺术风格有三大特点:

一、入印文字準确无误,丰富多彩。
甲骨文可识可用之字仅千餘。金海君不生造硬拼,用字皆有出处。“亡=(无无)明”阳文印“无”字下用重文符,依字形笔画多少使两字上小下大,布白上疏下密,上轻下重,沉稳挺健。“亦亡=(无无)明尽”、 “乃至亡(无)老死”两印都是甲骨文入印,一阴一阳,阴文印用两边框,另两边残蚀,增其变化;“乃至亡(无)老死”阳文印三行布白,重心左移,右行稍空,却以宽边补其虚。
长方形“无眼界”阳文印,“无”字為古陶文,“眼界”二字以大篆形体取圆转,力仿其趣,破其右上角边框,令其古拙残破。“亦復如是”阳文印字在小篆繆篆之间,“是”字则取汉金文,增其变化及情趣。

二、边栏变化根据章法需要而变化多端。
方印形是其大宗。“观自在菩萨”阳文汉印,五字分两行布白,“自”字以銹蚀法加粗竖画,“菩萨”两字左右稍空,使其空灵透气,避其(汉印)板滞。“空不异色”阳文印,大篆入印,“不”字取长,以立体边补其空虚。“菩提萨婆訶”阳文印五字三行布白,中行“萨”字下部留空,形成倒“U”形布白,為先秦古璽的特有章法形式。“亦亡(无)老死尽”、“故知般若波罗蜜多”阴文印皆取此种章法。
椭圆形”舍利子”阴文印,以甲骨文入印作两行布白,右密左疏,右宽左窄,多处留红,疏密适度。同是椭圆形印的“揭諦”,则採用阳文上下排列,空出两侧,与上印异式,多有变化。
圆形“能除一切苦”阳文印,两行布白,“能”字的“肉”旁斜置,使两行印文形成有机联繫,上下留空,疏密得宜。
印形以方為主,兼以长方、长条、椭圆、扁方、一边凸出等,以多形制和阴阳文调剂印面效果。在印文章法中,或用十字界格、中拦线、双道边,用田字格,用三面边框等不同的手法,多因字势和章法需要而定,取法多样,都能令印文生辉,恕不一一例举。
朱文汉印类作品多有封泥意趣,而白文印则取法将军印,刀法刚健生辣。

三、边款的布局因形而定,顺其自然。
五十四印中有十八方印章的边款注有印文的释文。长跋十四字,穷款则仅“金海”两字。楷书边款以三角形点画,斩钉截铁,沉稳坚定。金文边款两例,古拙劲健。隶书释文两例,其中“三世诸佛”长方形印是以秦汉简书入印,边款以隶书配合,相得益彰。
因印石质料上乘,多有印钮或薄意,故边跋不能过长,位置也须适当,都在金海君的縝密考虑之中。
反復易稿,认真修改,精心拓款,是他一贯的作风,也是这部印谱成功的基础。
南京歷来人才辈出,篆刻名家不乏其人。金海君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成长為全国的著名篆刻家,是他的挚著、勤奋、认真、顿悟使然。他有多本印谱问世,这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集》是一部专题印谱,代表他篆刻水平的一部新著,读者一定可以从中获得许多信息和新知。


                         癸巳年四月徐畅                              
识於龙江寓石斋                              




序二


我对苏金海先生艺术成就的了解得益於专业报刊杂誌。我与苏先生神交已久,对其在篆刻艺术上的学力修养十分敬仰。在庚寅年深秋,我踏上了南京之行的访问之路。
南京,作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文化重镇,培育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艺术家,苏金海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苏先生精於先秦文字研究与甲、金文字入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篆刻创作已颇有声誉,是当代印坛既谨严又不失清雅印风的突出代表。归纳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三定”是担当(对理想的认定,工作单位恒定,婚姻家庭稳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苏金海先生青少年时爱好广泛,尤对篆刻情有独钟,他把所有业餘时间都用在了篆刻的学习和研究上,几十年如一日,齩定青山不放鬆。苏先生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母校留校任教,这“一定”便定一生直至退休;这“一定”也定格出了他的人品。他不像有些人那样,这山看著那山髙,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把时间都浪费在人际公关和适应新环境上,而苏先生在这方面没有折腾,他把节省下来的这些时间都用於篆刻创作与研究。“二定”报答培育之恩。苏先生是一个重情义的厚道人,母校培养了他,当母校需要时他就报答母校。婚姻“一定”便终生,苏先生也是一个很有担当精神的人,他的家庭和睦美满,这為他在实现理想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三心”是悟真(忠诚心,善良心,平淡心),揭示了成功的真諦。
苏先生能成為全国著名篆刻家是与其具有一颗忠诚之心,善良之心,平淡之心密不可分的。他用忠诚倾诉对工作单位和家庭的珍爱,用善良表达对身边所有人的理解,用平淡去践行他对篆刻艺术的追求和对名利得失的处置。他以《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作為处世原则,从不与人较长短。

三、“三家”是学养(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美学家),阐明了成功的前提。
当今社会,自称是“家”的人,多如牛毛;三脚猫功夫,欺世盗名者亦比比皆是。一个篆刻艺术家,如果对中国古文字没有深入地研究,其作品便是无根之木;如果不是一个书法家,其作品的线条、字法,便会成為无源之水;如果不是一个美学家,他的作品构图形式、对称关繫、虚实关繫、疏密关繫等等,又怎能体现得恰到好处。所以,要刻好一方印章,要使篆刻作品成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必须具备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美学家这三“家”的综合修养。我们从苏金海先生的《心经》印谱中,不难看出这些综合修养的彰显。这部作品共有五十四方印章,其中大篆文字印三十三方,秦汉文字印二十一方,作品中重复文字的出现频率很高,这给作者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苏先生凭藉对古文字深厚的研究、修炼,能随心驭刀,巧妙变换字形,调整形体结构,创作出了意韵生动、奇拙髙古的作品。

苏金海先生已逾花甲之年,但我依旧感觉到他对书法篆刻充满著旺盛的创作激情。这种品质、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緃观苏先生的艺术作品,总会情不自禁地萌发出一种喜悦与冲动。方寸之间可见乾坤的张驰与神怡,迸发出一种顽强的信念和勃发进取的力量。其作品古拙而不失通灵,清雅洋溢著刚健,仿佛是把远古拉回到现代的一道风景线。那婀娜多姿、奇正呼应、虚实相间的谋篇布局、字法、刀痕,正体现著一种不屈不挠的图腾精神。卓越的书画艺术家讲究“笔墨当随时代”,金海先生也正是在这片园地里展现了我们今天新时代的精神。这部《心经》专题作品,是代表他篆刻水平的一部新著,今由岭南印社编辑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当面见苏先生时,总能听到他这样的感怀,而在我心中又自然而然地再一次对他肃然起敬!

               癸巳年桂花开时曲斌於羊城耕读堂                        
(作者係西泠第四代传人,艺术鉴赏、评论家)           


苏金海心经印选欣赏:



相关阅读:

镌刻纯美的人生——苏金海先生和他的篆刻艺术

疏淡从容,洗练旷达——苏金海书法艺术

潜心方寸间 迈入地球村——记篆刻家苏金海

李刚田:苏金海其人其印

中国书协篆刻委员苏金海漫谈当代篆刻

苏金海先生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刻校训印

苏金海先生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刻校训印

甲骨研究专家苏金海王冰石“炮轰”当今甲骨文乱象

全国著名篆刻家苏金海到江西新余讲学

著名篆刻家苏金海先生到姜堰高二适纪念馆讲学

苏金海:改变甲骨文书法弱势地位的对策

《苏金海刻心经》日前出版暨心经印选欣赏

TAG: 苏金海
顶:161 踩:14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68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2 (646次打分)
【已经有662人表态】
147票
感动
81票
路过
67票
高兴
69票
难过
65票
搞笑
75票
愤怒
69票
无聊
8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