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新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论坛纪要
2010’江苏•新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
首届“龙神”书法家论坛(南京)纪要
著名书法家马士达和吴振立先生与新疆书法家协会张鸿林副主席等约40位书家出席了在南京世纪东山艺术馆举行的《2010‘江苏。新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首届【龙神】书法家论坛》。论坛由新疆书法家协会张沧副主席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获奖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南京龙神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邱世鸿博士共同学术主持。
其中,出席论坛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为:龚洪林、黄学江、丁 楠、刘 春、莫建强、童 迅、谭三喜、诸培弘等。
参会人员:
新疆代表团:张鸿林、张 沧、王志安、伍垠
江苏出席人员:马士达、吴振立、龚洪林 、吴 勇 、 徐 进 、张 志 、丁 楠 、包学文 、许立俊、 刘 春、邱世鸿 、陈建鹏 、莫建强、顾少峰、童 迅 、 谭三喜、邹智华 、黄学江、诸培弘、刘跃进、吴刚、龚红旗、仲冲、张伟、张冰和王青海等约四十人。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地点:南京世纪东山艺术馆。
时间:2010年9月18日下午
主持人:张 沧、邱世鸿
发言纪要:
张 沧:
首先感谢本次展览主办方的热情款待!新疆地广人稀,而江苏文化底蕴深。就本次展览而言,我认为江苏作者的综合素养更好,其中不少的作品内容都是作者书写自己的诗词佳作,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邱世鸿:
今天《2010江苏。新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首届【龙神】书法家论坛》研讨的内容和方向:一是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或其他艺术)的关系;二是地域书风与当代书法创作。请各位畅所欲言 。
张鸿林:
这次江苏新疆书法交流展览对两地来说是第一次,对库尔勒市来说也是首次对外书法交流活动,其意义和作用将影响深远。
徐 进:
感谢张鸿林先生为本次两地书法交流展览所做的努力!
邹智华:
我代表南京高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热情欢迎各位到南京世纪东山艺术馆举办书法展览和参加书法家论坛活动。我对本次书法展览的感觉是震撼!我入书法界是受谭三喜的影响,书法能与心情交融。
谭三喜:
关于地域书风,这次书法展览看不出地域书风。现代发达的信息传媒,早已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没有想到新疆的弟兄写得这样好,张沧隶书浑穆古雅似从好大王出又在用墨上特别出彩,气格大度不俗,令人拍案叫绝;张鸿林的印章风格温韵雅致有君子之风,一如其人;孙峰行书遒劲老到闲雅,颇具宋人意趣,非常对我的胃口;李方的小行书从米出加碑意,笔法精致耐读;郭际的行草书得明人倪元璐用笔笔意,老辣沧浑,隶书笔法细腻已具个人特色;于小山主席的行书对联写得清朗爽利,有大家风范。通过交流展起到了相互学习、增进友谊的目的。
吴 勇:
随着互联网、信息、媒体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地域书风的特征将逐步消除。
张 志:
今天是“九。一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蒙难日。此时此刻,我首先想到的是,民族精神的陶铸。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自古以来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今天,“2010’江苏·新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在南京世纪东山艺术馆开幕。作为书者,我愿以此为契机,向各位同道尤其是各位新疆的同道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和境界。
愿此次书展圆满完成传播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提高之使命。
让我们为弘扬中华文明共勉!
今天我的发言题目是《书法美之管见》:
去年三月之前,独自读书、写诗、习字,没投过任何稿,也没考虑过加入任何协会。去年三月之后,结识了诸多书界挚友,实为生涯中之一大快事。值“2010’江苏·新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研讨会,谈一谈对书法美的肤浅认识,希望得到在座方家的指正。
刚才开幕式上我所提到的书法且定义它为广义的书法,作为艺术范畴的书法,其内涵应当小得多。自小最爱书写文山公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书写时仿佛感觉到其凛凛正气。去年在《赠三喜君》中写道:“人品追颜傅,书风尚右军。”其实这两句也时时鞭策着我自己,人品和书风都要以颜真卿、傅山和王右军等高尚之士为标杆。无论作诗、写字,人品第一。否则,无所谓美。为什么“苏黄米蔡”的“蔡”是蔡襄而不是蔡京,为什么称“宋体”而不称“秦体”,因为蔡京和秦桧之徒不齿于人类。为什么我称颂傅山而罔顾王铎,是因为其一愿为人,一愿为奴。还有我们老张家有个叫什么张瑞图的,阿附阉党魏忠贤,休说其字奇丑,即便其有任何造诣也不值一瞥。赵孟頫虽然亏于气节,却非大奸大恶之辈,其于书法之成就与贡献足以与其愆相抵。柳公权的“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的再恰当不过了。
至于书法的形式美,我还是觉得应当尊重公众的审美。自古以来,经得住历史考验的诗歌都是符合公众审美标准的,这和媚俗是两码事。书法也是一样。毋用担心,符合公众审美自能于其中寻觅得出古来斯文之意。关于这个方面,考虑的不少,但没有细致梳理过。二王肯定是我们师法的典范,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赵孟頫和唐寅。他们的字说实话也是我师法的典范之一,我从不因为某些微词乃至非议而隐瞒这一点。我想,很有可能因为师法他们难度太大而导致产生微词或非议,提出这种微词或非议的人却永远没能实现超越。董其昌之于赵孟頫就是很鲜明的例子。但是这种微词或非议不断在错误地诱导公众的审美。在我个人来说,我不愿意躲在小阁楼里去搞自己的怪,我会在正道上不懈追求。我也绝不愿意说皇帝的衣服如何如何美丽,即使古今某些 “大家”被造成神,我也绝不会苟同。我觉得,书法界应该存一份真。
以上是于精神层面和形式层面对书法美的一点点陋识,也没有从所谓学术的角度来谈,再次恳请在座方家予以指正。
丁 楠:
这次江苏新疆书法展览的成功举办应该感谢张鸿林和龚洪林的共同努力,我提议大家给他们一次掌声!这次新疆书法家的作品细节处理和装裱比较好,值得我们学习!
莫建强:
本次书法展览总体来看水准较高,有苍茫老辣,有秀润多姿,有传统风格,有时代风貌,多角度呈现书法美,给金秋的南京吹来一阵清新的风。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地区,这次展览,正、草、隶、篆齐备,对联、条幅、斗方、横披俱全,仪态万方,风格多样,与我们多元化、多包容的时代特征相吻合。而江苏书坛以传统功力见长,重书卷气,重内涵,这次展览也出现多幅创新作品。
关于地域书风,新疆江苏远隔千里,在古代会出现所谓南某派、北某派现象,在当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印刷术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现象:地域差异逐渐变小,多元化依然并存,时代风格的把握中青年书家走在了前沿。
通过这次交流展,整合地方资源,探求书艺流变,加强书家交流,扩大书法影响,一定能让两地书法的发展更上层楼。
童 迅:
这次交流展也为我们篆刻家提高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陈建鹏:
我自从部队转业后,在江宁是第一次正式参加书法交流论坛活动。这次交流展使我开阔了眼界,书法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并受到马士达和吴振立老师的现场指导,受益匪浅!
刘跃进:
我是书法迷,这次江苏、新疆书法展览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值得珍惜!
黄学江:
我对本次书法展览的总体感觉是整体比较江苏书家书法作品水平略高。我对南京的丁 楠、谭三喜、包学文行草书,龚洪林潇洒的草书和邱世鸿的金文印象深刻。而有的年轻书家的书法作品写得急和急于追求风格,对传统书法理解有问题,笔下古人东西少。
诸培弘:
我对本次书法展览的整体感觉是震撼。其看不出地域书风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雷同。而艺术是靠差异才有生命的。书法传统以两种方式存在,一个是物质文本,可以看,可以摹;一个是精神文本,是变异着的。我认为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人书同归,人品和书品是一致的,这是最伟大的传统。我一直怀疑人品很差,其书法作品能很好?
刘春:
我刚才在展厅听吴振立老师品评作品,当他针对某一作品提出再增加一点“混沌”气象则更佳时,我顿生感触:有感于当下青年书法创作,围绕“二王”经典,多被“二王”纯粹的技巧形式所困。笔墨流于花哨的技巧形态而韵致不生。从目前各类国展中的手札、长卷行草作品到本交流展中的部分行草可谓尽“二王”技巧之能事,其用笔形态集“二王”众帖之长,笔笔有经典出处。观一幅行草作品如同看 “二王”笔法的集成图。此表面看似乎不贱古人,但“二王”笔墨技法形式之内里闪耀的生动气象、丰富节韵全失。我们知道 “二王”是生活在对自然、宇宙之本原追问的时代,是个体多感、独立、自由的时代,是谢赫谈“六法”标举“气韵生动”的时代。情驰神纵处化为体势、用笔体现的是魏晋时代人格精神的真态。当下,迷恋于“二王”用笔程式而缺失个体丰富而鲜活的表达是“二王调”书风的主要书法生态样式。结果只能是千人一面,众人一调。试想众人用同一语速、节奏吟诵、表达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自然时,能产生多大的艺术魅力?
我们从事传统艺术创作,都清楚“气”是贯串自然、宇宙、生命构成中国传统庄、道哲学和艺术的基本视域和表达范畴。“混沌”是天地、宇宙的元初形式,它包含“气”的多种运行形式。从庄、道哲学的源头到千载之下石涛的“一画”论,各个时代文人艺术理想中的笔墨没有脱离过对“气”的表达。“混沌”聚万象藏生机,当其“气”机运行的多重存在性被个体心灵感悟并充盈其内时,线条节奏具有表达的无限可能性,这才是我们所迷恋和作为心灵情感诉求的书法。技巧、形式、风格因气韵流动而鲜活,艺术才会感人。 当“混沌”被迹化为意象性语言而勾起观者诗、梦一般的玄想是笔墨意境美的另一种表达,如黄宾虹的大篆,林散之的草书。
我本人对“二王”经典充满敬畏之情,敬畏丰富而生动的笔墨技巧下面鲜活的心灵。
包学文:
通过江苏、新疆书法展览增加了我们的友谊。
龚洪林:
首先感谢著名书法家马士达和吴振立先生能在百忙中冒着中秋高温参加我们书法展览开幕式和《首届【龙神】书法家论坛》活动,特别是马士达教授这次抱病与会,其精神让人感动!江苏、新疆分别地处祖国的东西两端,相隔数千公里,这次江苏、新疆书法展览是继去年我们成功举办“2009’江苏·重庆书法篆刻名家提名精品展”的第二次跨省交流展览,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我们这个书法展览是张鸿林与徐进两位先生长期友谊的结晶,他们都在法院系统工作,通过《人民法院报》和篆刻的“墨语”或“刀语”结下了深厚地友谊。今年春天张鸿林先生到江宁访徐进,在青龙山庄我们共同说了一个“春天的故事”,于是有了今天这个书法展。它能在南京顺利举办,作为主办单位我们衷心感谢徐进 、张志、邹智华、季德富、包学文、谭三喜、谭志文、冀叶银和南京金鹏饭店等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在南京龙神书画艺术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我对五年来热情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同道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愿意为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员和垫脚石工作。
这次,我的论文题目为《加强区域书法交流,促进书法事业发展》(见附件),已发给大家,敬请批评指正!
马士达:
我是喜欢与年轻人交朋友的人。我在今年五月患肺癌治疗期间,经常对艺术与人生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思考。书法家常常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总体归于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我认为传统是变化的、活的、发展的。巴蜀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说:“任何创造都是继承,真正的创造就是最好的继承。死守传统,做个孝子,只有给老祖宗送终的份儿,恰恰是最坏的继承。”以此语与大家共勉!王羲之书法好,但大家都写王羲之,哪怕水平再高那也俗,多而俗之。一个人就怕保守,人千万不要被尿憋死,应早一点学会自己做主。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继承是手段,而创新才是目的。
吴振立:
今天应三喜之邀而来,观看了新疆江苏两地的展览作品,印象不错,有些作品写得很好。现场也和张沧、张鸿林及江苏的部分书家进行了交流。特别是见到了病后初愈的马士达兄很高兴。
1.关于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刚才马老师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说得很透彻。传统与创新是书法最热门的话题。钱钟书曾说:一种风气持续不变就变成了传统,时代变化了,新的东西出来后它又要开始压制; 压制不住了,妥协,新的自自然就变成了传统。因此传统是不断变化的。沈鹏也曾说:“传统在时代的发展中产生变异。”“变异”两字说得好,孙子不一定长得像爷爷。音乐家德彪西大师的好友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杜卡斯基 曾对一个日本学生说:你崇拜德彪西,但你不能抄袭他,你是日本人,你有本国的文化,应从其音乐中寻找灵感,艺术永远无定法。艺术有定法就没有意思了。艺术要不断创新,有创造力的人会不断给人带来惊喜。吴冠中说:艺术是无中生有。艺术是既好又不同。从历史看,二王中儿子王献之就与老子王羲之分道扬镳了。(马士达插话:大王为玉,小王为金。)历史上很长时间小王声誉超过大王,王献之外拓的结体,颜真卿深受其影响。当时保守派说他们是新派,也看不起他们。但你的东西确实好,大家也承认你。
2.地域书风不应提倡。地域书风不会有气候。决定书法家的风格是其个性。
今天应邀参加这样一个书法盛会很荣幸。书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它是用最简洁的艺术语言,一根线条,表达书法家个人内心最丰富、最复杂的情感,包括其情感经历、人生体验和审美理想。不论老少,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为什么喜欢书法?如同女人照镜子,书法是在不断完善个人的人格,以期达到人格的重铸,这个过程是不断修炼的过程。真可谓人磨墨,墨磨人。
邱世鸿:
南京与新疆书法展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交流展,在风格、艺术、人生等多方面皆有值得互补的东西,因为隔得远,自然趋同现象少,而是对比较为强烈。新疆作品注重功底,格调高雅,清新,没有花哨的东西,在楷、隶、篆三体方面用功尤多,有着认真的创作态度,而且多来自内地在新疆修炼,远离文化中心也远离功名的诱惑,走自己的路子。这次交流展是成功的,虽然有些匆忙,在西北-江南的文化生态中,而各有优长。南京以行草见长,帖学路子占据主流,但也存在着互相影响的问题,缺乏差异就缺乏个性。现在全国都注重理论研讨,对理论著作和理论家都很尊重,奖金和稿费提高,说明时代的进步。我们在感性创作中也需要理性的升华,将自己的创作心得总结提高,互相交流和鼓励,就会有所收获。艺术不是闭门造车,要研究书家的生存状态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话题。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主题展,在形式感,款式等方面都要有所规定,尽量显得整齐规范一些。展览效应也是要逐步讲究的。书法不仅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还与绘画,诗文,篆刻,美学等相关联,加强综合素质的修养最为必要。写字的训练要升华为艺术的体验,就必须加强修养,提高书家自身综合实力,使书法艺术更成为美感艺术,永久流芳!
(墨语堂2010年10月10日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者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