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儒家文化对中国书法发展具有制约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 发布者:张胜利
热度1364票 浏览67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5月30日 09:21

        艺术思想是在文化大思想观照下形成的,不同的思想观形成不同的艺术价值评价尺度,进而影响判断与创造艺术,它会随着民族文化的迁徙而发生变异,具有“历史化”的特点。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在中华民族的心理构成、性格构建、人文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样,促进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点的艺术思想观、价值取向和判断。

        儒家思想的代表是“仁”,它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取向,它不同于西方思想的人文思想,西方思想是以“人”论人,强调绝对的个人主义的“个体人”,其艺术是“个体人”的艺术,它是充分弘扬个人的价值取向,宣泄和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怀。而儒家的“仁”思想,强调“群体性”,是社会人,其艺术为“社会人”的艺术,它关心的是艺术对社会的意义。“助人伦,成教化”就是典型的艺术主张和艺术目的。虽然在其艺术作品里也有可能留下艺术家的个性语言,但它绝不会也不可能凌驾于所处社会主导思想之上。

        纵观历史,在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倡导下,统治阶级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禁绝和摧毁了儒学以外的百家诸子,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其无法取代的文化专制地位。至此儒家思想开始向各个领域全面渗透,导致中国文化艺术受其局限而日衰,书法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自然也无法回避这一现实问题。东汉时期的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便是儒家思想向书法领域渗透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宗法社会里,儒家讲究尊卑贵贱,受其影响,在文化艺术领域,审美标准也因严格遵循这一固有原则,被森严的阶级等级思想所禁锢,而具有了浓重的阶级等级色彩。例如南朝的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画,不过是当时社会思潮在艺术上的间接反映。另有庾肩吾《书品》以“九论”论书,也是一脉相承。

        唐代孙过庭《书谱》强调书之:“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更是明确诠释了儒家思想对文化艺术思想的直接渗透。由于儒家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使得传统书法强调书卷气、庙堂气,更讲究“复归平正”的端庄之美,也正是这种狭隘的儒家观念制约了书法的自我表现力。

        孔子的儒学思想以及其成熟的道德性、积极的入世精神,培育和熏染着无数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实践。就书法艺术而言,其风格、技巧各有千秋,通过风格技巧折射出来的审美意趣称之为格调,但格调没有高低之分。

        在儒家正统思想看来,文化艺术就要中规中矩,凡是大胆革新、张扬个性者都被打入怪异之流,属于次等的所谓旁门左道。而真正的书法精神,恰恰与儒家提倡的规矩截然相反,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道家和禅宗精神,崇尚逍遥自在、张扬个性,以期充分展示自我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儒家思想的禁锢导致现实艺术的实用受到所处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局限。历史上大儒基本上不写狂草,一则大儒必须正襟危坐,讲究君子藏器、含而不露、温柔敦厚,而写狂草却要实现激情和自由,似乎与儒家的道德价值不符。二则大儒受规矩的影响至深,他们不具备书写狂草所要求的飘逸洒脱、旷达不羁、桀骜不驯的个性。

        公元二世纪到七世纪初,一统天下的儒家开始动摇,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沉重的社会灾难,导致被董仲舒等儒者们神话的权威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破坏,一时间儒家经学崩溃,社会秩序分崩离析。随之庄子之气滋生,文人遁隐成风,雅好清淡,“逸”的思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出来了,社会文化思想由对儒学入世学说深信不疑转化为崇尚清淡。至此,统治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千年的儒家思想,被运用哲理思辩探究无限,思考世界和生命本体的存在的哲学思想性思辩所替代。这种文化意识形态的根本转变给中国书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的出现,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先秦就有“逸”,也有“逸民”,他们是道家的前身,道家的精神是和“逸民”的生活态度相联系的,庄子最为典型。对于中国书画审评的“逸、神、妙、能”四品,便是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书品、画品赏鉴的结果。道家的人生心态和思想,审美情趣从根本上成就了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成就了艺术的审美评介标准。以逸格为最,具有至高无上的审美地位,成为艺术的极高境界。宋黄休复曰:“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诠释了超越礼仪法度,出乎规矩方圆的纯自然之逸气,也便是超然特立的个性气质,“不拘常法,得之自然”是创造逸品,形成逸格的重要主体条件和因素。

        道家学派重意,主张尚新,在艺术上鼓动破旧创新。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的审美思想不重高度,重神韵气味。特别是在宋代,重视艺术个性的表现而不愿听于三尺成法,他们对唐楷评价都不高,米芾就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现代书法在借鉴先人习书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在艺术价值判断上,把个性即创造性和自然的表现力放在第一位。从哲学层面上讲,传统书法以儒家精神为主的,现代书法的精神则直接继承和发扬了道学与禅宗的精神,受儒道禅多重思想影响。从而形成“晋尚韵 ,唐尚法 ,宋尚意 ,元明尚态。”而现代尚势(此观点为笔者首次提出)的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TAG: 发展 中国书法 制约性 儒家
顶:45 踩:7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2 (41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399次打分)
【已经有434人表态】
86票
感动
46票
路过
41票
高兴
45票
难过
51票
搞笑
52票
愤怒
50票
无聊
6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