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书法进课堂,又如何?
我国完成了中国书法申遗程序,有关报告已提交联合国,申请列入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有不少学者、书法家呼吁,如果不尽快将书法列入中小学的正规课程,那么书法申遗恐怕会流于形式。(12月7日《新闻晚报》)
专家担忧书法失传的初衷我能理解,想借助申遗之机加快普及书法教育的迫切之情我也能明白。但是,书法进课堂我却不敢苟同。毕竟,课堂并非一进就灵,特别是在升学率导向之下。
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和老师所关注的,不是什么弘扬传统的宏大命题,而是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则少学甚至不学。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假如书法进课堂,恐怕要面临两种尴尬。一,作为必修课吧,恐怕就要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应试的形式能否达到传承书法艺术的初衷,而不是在重重考核压力中让书法艺术变了味,也是尚未可知的。二,作为选修课吧,因为不用考核,更无关升学,渐渐的恐怕就要沦落为边缘课程,最终也落得个流于形式,开不开课一个样的尴尬。这方面,音乐课、美术课、劳动课甚至体育课也要让位于语数外的尴尬处境,相信我们并不陌生。
应该说,传承书法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进课堂,更为迫切也更为关键的,在于能否将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能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难设想的是,当学生能够根据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时,我们还怕书法艺术会在下一代身上失传吗?相反,如果应试教育不改,学生只能终日扎在书堆题海中,别说是书法,就连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经验,恐怕也是要不保的。
一谈保护传统就要开课,什么京剧进课堂、繁体字进课堂。“保护传统,就要进课堂”,这样一种惯性思维,该改改了。要知道,保护传统艺术,功夫更在课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