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城的反面是GDP
满城惊风雨 一剑定王寇
剧情:新秀泰斗以笔代剑,“书法名城”花落谁家?众人争执不下时,一素衣少年翩然落至擂台中央,朗声道:“晚生佛山,见过前辈!”话音未落,全场哄笑。却见少年眉头微皱,口中念念有词,身后顿时飞沙走石,云层迭生,渐渐显出三个大字:G~D~P~
第一回合:莫非有大师 大隐隐于市?
绍兴出羲之,平原有颜卿,敦煌传张芝,襄阳居米芾,大家留迹墨宝永存,堪称“中国书法名城”。但恕我无知,佛山跟“书法”有何关联?翻烂史书,也没数出几个书法大家来。莫非当代有大师,大隐隐于市?
提起文化佛山,只知武术陶瓷,不能不说遗憾。第一个叫冤的也许就佛山书法。即便没有王羲之那样的书圣,邓石如那样的篆刻泰斗,明清两代佛山书家辈出,也是申请“书法名城”的底气。
第二回合:陶瓷烟熏外 何妨添书香?
陶瓷、粤剧、剪纸、木雕……佛山缺啥都不会缺招牌。至于“书法名城”这块,别说本来就不沾边,少了它又何妨?好歹也是“四大文化名镇”之一,总该矜持一点,什么都想伸手,倒显得眼皮太浅,掉了身价。
申请书法名城,不是媚雅,更非蛋疼。只为往承继绝学,只为“文化佛山”的招牌,多一点含金量。文化名城的门面,一两张名片哪里支撑得起?陶瓷的烟熏火燎之外,添几许书香墨迹,有何不可?
第三回合:今日先折腾 谁说不文化?
无中生有,往往劳民伤财。禅城要建“汾江书法碑林”,南海要建“广东书法园”,广佛地铁也要建成“书法展馆”……然而,花了钱市民未必买账。就算不动纳税人的钱,明白人也会笑话“穿上马甲就不认识你啦?”
佛山经济成就有目共睹,投资文化产业也是众望所归。“劳民伤财”从何说起?正是老祖宗舍得花银子折腾园林,才有今日的文化古迹。“汾江书法碑林”、“广东书法园”百年后成为古董,谁说没可能?
第四回合:能活跃经济 何乐而不为?
有钱不烧心里慌,也得烧对地方、烧出效果。挂几幅国画未必是书香世家,造几个园子也不等于“书法名城”。还不如面向广大市民,办几场书法讲座、培训。等到全城蔚然习字风,甚至真出个当代大师,再申报也不迟啊!
挂总比不挂好,造也比不造妙。这些设施建设,不就是给全民书法打基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既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又能带来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
小二有话:就知道争争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