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坛快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汉字如何面对繁简之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每日新报
热度935票 浏览49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16日 09:47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打学生的主意,这已经是第N次了。京剧进了课堂,书法要进课堂,评书要进课本,这一回,繁体字也想进来,而且还要“必修”,理由相当充分,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

        递交提案的委员之一郁钧剑先生是位歌唱家,同时酷爱并擅长书法,而在书法中繁体字是常用也必用的,因此我猜测,郁委员一定深知繁体字的重要性,并且怀有传承中国文化之根的自豪感。据我所知,郁委员对自己的书法造诣颇为自信,曾自称从书法的飞白技法中悟到歌唱的技巧;但是有点遗憾,郁委员的书法作品似乎只限于行草,他所传承的根便少了许多根系,诸如甲骨文、金文、石鼓、简隶等等。

        那么,甲骨文要不要进课堂呢?大小篆要不要小学生“必修”呢?从传承中国文化一条完整的根的角度来说当然有必要,但问题是,有哪个老师认识甲骨文?有几个老师会写大小篆?

        如果有人认为我在矫情,我完全同意。因为甲骨文和篆书确实是艰深的学问,自有学者和书法家去研究,一般人很难观其堂奥。但繁体字就不同了,它不过是简体字的前身,自楷书问世,在中国大地上使用了一千多年。而如今,内地通用简体字,港澳台等地还在使用繁体字;在内地一些古籍书店,仍在刊行繁体字的书籍。因此,在汉字的使用上,如今是个繁简夹杂的时代。

        繁简夹杂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书画家的作品,港台明星的签名,一些老年人的信件,某些店铺的招牌,都是繁体字经常出没的地带。虽然推行简体字几十年,虽然在高考答卷中写繁体字算错,但我们在生活中依然离不开繁体字。一旦离开它,或者屏蔽它,很可能出现麻烦。歌星张靓颖就因为不认识繁体的“国”字,而被网友指责“没文化”;而一位大学校长因为读错了一个篆体字,也被认为丢尽了面子。 委员们之所以提议繁体字进小学课堂,恐怕正和上述“反面教材”有关。但问题是,繁体字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吗?要知道,小学正是孩子们识字积累的阶段,记住大量简体字已属不易,繁体字们此时赶来,会不会添乱?如果混淆起来,写文章文白夹杂,做作业繁简夹杂,这可是应试的“灾难”啊。

        认识繁体字也许有面子,显得有文化,但与通用了几十年的简体字相比,繁体字从记忆和书写上毕竟麻烦许多。而且字体从繁到简,从简到繁有规律可循,即使小学不认识繁体字,到了高中、大学再去慢慢认识也并不算晚。

        至于中国文化之根的传承问题,当年甲骨文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金文,后来隶书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楷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繁体字。字体和字形的演变并未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而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如今,传承中国文化的任务落在了简体字身上,这么多年,谁敢说这条根断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的话,我用在这里,想对21位委员说,无论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中国特色的方块字,只要方块字存在,中国文化的根系就会永远发达。

TAG: 繁体字
顶:40 踩:5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28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254次打分)
【已经有306人表态】
59票
感动
29票
路过
30票
高兴
31票
难过
36票
搞笑
50票
愤怒
32票
无聊
3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