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多元 风格迥异——桑、李、黄、何书展评述
早春寒意虽料峭,然郊外植被渐葱郁,梅花傲然绽放。值此春意盎然之时,南京市书协主办的“桑作楷李泰庆黄征何震宇书法展”在市美术馆拉开帷幕。激赏之余顿感是文化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桑作楷是甘肃省榆中人,移居金陵近五十年。创作上师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三老,故榜曰:“三师堂”。文革以后,书名鹊起。他擅长狂草,从唐张旭出鬼入神的《肚痛帖》兼容怀素轻逸圆转《圣母帖》直下徐渭、王铎诸前贤。善于解读诠释,又以才气过人。此展映入眼帘第一幅即是他的作品。用笔启锋干净利索,起伏无常,谋篇似云雾喷薄,上下捭阖、左右开张,在情理中时又在情理之外。这帧狂草有两个“带”,第一“带”枯笔洒开,构建若干几何图形,平淡中有些诡谲,让人流连;第二个“带”浓墨重彩,造就沉酣自如,恰在此帧中轴线上,夺人眼球,给读者许多思考的余地。
笔者以为作楷实将苏轼“关西大汉、铿铿锵锵”,那种黄土高原上的旷达、率真、直抒胸臆的豪放侠情妙契江南文人的睿智、清刚、俊迈、空灵之才情溶化于一炉。有位学人对余言之:“桑兄是金陵狂草第一人”;笔者思忖后论之:“当代南京书坛狂草领军人物”之一。以免去异端,又近于中肯、公允,时电视台采访记者也以为贴切。悉心看林高二老的笔姿结字皆“化”在其中。诚然,他还有隶书、楷书。历史上草书大家,无一不是楷书大家,如张旭《郎官厅壁记》即传世精品。
李泰庆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近十年为培养书法新苗颇多贡献。在教学相长的互动应作中,既要有开阔扎实的传统功力,又要用正统符合学术规范的示范作品展示在喜欢书法的青少年面前,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促使泰庆本人在艺术语言表述上得到升华、凝炼、精准。换个位置说,书法教育的实践也让李泰庆君的创作水平日益提高。
泰庆的团扇小楷写的是佛经,恬淡宁静,犹如不食人间烟火,如此内容就要这般境界。他笔下的李白《早发白帝城》,从隶书、北魏楷书、唐楷、行书表述。同一题目、四种书体,直揭彰显作者的书学修养,无须用什么繁文缛节的专业用语形容,一目了然,这就是水平。还有“石畔坐消无事福、花前補读未观书”虽是清人常见楹联,源头上既有《曹全碑》的秀美飞动、潇散自适,又有《史晨碑》修饬紧密,矩度森然;用笔结字时有篆籀遗绪,方整淳古,不失汉人风范。要知道,法度与分寸拿捏精当与否,于书法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泰庆的作品足以说明一切。
黄征是南京市书协副秘书长,日常事务纷繁,对上对下尽心尽责,众友喜称老黄牛。此次低调参展,衬托诸师友以印蜕敬呈广大读者。征君是浙江温岭人,浸沉赵之谦、徐三庚、赵次闲、钱松、王福庵与唐醉石诸名家,又深入黄牧甫堂奥,遂从工致一路渐入渲染光洁之美。从理论上讲汉印原本就是光洁的,后人读到的仍年深使然出现的剥蚀。最近几年他又有衍变,例“桑作楷印”结字篆隶相加,章法恢宏凝重,有凌然不可犯之势;此印以冲刀仿古铜印之法化之,犹如大将点兵,威武肃然,令人望而顿生崇敬之意。其他几方汉印,各有千秋,以凸显篆刻艺术之多元。“归元禅寺”、“擎月”以六朝碑版或行书入印,不妨是一种尝试。悉心赏之,征君的作品在横平竖直中溶化许多三代吉金文字的点线,寓拙于巧,打造一种雄强峭峻、粗犷率意的印风。“金陵住久”纯从黄士陵而来;“玩玩而已”其实也是艺术家一种“有为而无为”的境界,犯不着争名逐利,心态淡定为最佳。此正是黄征君感悟人生的写照。
何震宇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他是医学外科副教授,鉴于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即受诗古文词与翰墨熏染,弱冠后又受金陵诸名家的指导,从“初唐四大家”(欧、虞、褚、薛)直抵颜真卿,从颜楷的气量恢宏、刚毅博洽奠定基础,一度揣摩稚拙一路。年稍长,从“宋四家”。赵孟頫、董其昌,又上追“二王”。日渐字势雄逸、裁成之妙、绝去媚俗。
南京是历代书法积淀、人才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书法重镇。她厚重、又极具包容性。何君又赶上当代优越、宽松裕如的人文环境,逐渐营造了以行书、帖学为主旋律的创作风格,屡有建树,自然成为青年书坛领袖。以未来学立场论之,他的提升空间最大。只要不断否定“自我”,前途未可限量。
这四位虽不在一个年龄组,情趣相投,经常切磋书艺。而且取向多元,风格迥异,“隔三岔五”不断向家乡父老与全国读者汇报,不仅使个人内涵提高,也福祉后人……
相关阅读:
名家评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