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亮相南博 领略“怪”中之美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黄慎的“狂草入画”、金农的“漆书”……昨天,“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开展,共展出清代大画家石涛及后辈“扬州八怪”的59件书画精品。“扬州八怪”,所“怪”之处并非性格,而是作品。这次展览,将带领观众领略前人追求“无古无今之画”的独特境界。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名气最大,但排名首位的却是金农。据南博陈列研究所研究员欧阳宗俊介绍,金农之“怪”,在于其自成一体的“漆书”——这是他独创的一种隶书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且头重脚轻。虽然上下比例有所失衡,但却给人以规整之外的另一种美感,令人耳目一新。郑板桥擅画竹子、兰草,但其书法“六分半书”同样自成一派。此次共展出郑板桥的9幅作品,其中两件书法颇为精妙。欧阳宗俊表示,郑板桥的书法以画法入笔,取形于行书和隶书之间,看似如乱石铺街,实则为大处着眼,错落有致,后人称之为“板桥体”。
金农曾说,画梅之妙,以汪士慎的繁枝画法最为独到。但很少有人知道,汪士慎在创作生涯晚期都是以“独目画梅”。欧阳宗俊告诉记者,汪士慎54岁时左眼病盲,但仍能画梅,他还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展厅中,记者看到了汪士慎的一幅《梅花图轴》,画卷右侧注明作画时间为“乾隆庚午年”,即公元1750年。按此推算,汪士慎作此画时已是64岁高龄,左眼已失明10年。再看眼前这幅图卷,画上梅花密蕊繁枝,清淡秀雅,很难想象是出自“独目画家”之手。据欧阳宗俊介绍,汪士慎67岁时双目俱盲,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其“盲于目,不盲于心”的创作精神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