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鼎《守望中国书法》北京首发
《守望中国书法》 / 钟家鼎 著
海南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大学、海南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守望中国书法》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定于2011年6月21日上午10:30分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锦云厅隆重召开,主办方邀请了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家行政学院、北京文史研究馆的相关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首发式暨座谈会。
首发式会议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先生、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陈鹤良先生、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先生、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蔡磊先生、贵州大学教授王晓卫先生、本书作者贵州大学教授钟家鼎先生相继发言,并对中国书法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守望中国书法》作者钟家鼎,系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物考古及书法的教学和研究。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原则,不哗众,不媚俗,摒弃当前某些学术浮躁化和学者商品化的倾向,依然坚守着一个专家学者刻苦研究问题的良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数十年潜心治学,教书育人。
作者经过数十年的思考和研究, 终于完成其著作《守望中国书法》,力图正本清源,使人们能够正确解读中国书法的本来面目及其价值所在。
《守望中国书法》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上,钟家鼎教授就本书的核心观点“中国书法的本质不是艺术”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钟家鼎教授认为,文字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认字、写字是不可分开的,书法是作为文化来学习、来训练的。书法的本质是文化的,而不是艺术的,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如此认识。只是到“西学东渐”后,西方强势文化逐步渗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才有人将书法列入艺术范畴。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一词的概念有一个被西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社会被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过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被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
《守望中国书法》首发式暨座谈会上,各位参会者就《守望中国书法》一书乃至中国书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陈鹤良先生在发言中,引用2009年马凯同志在《中华书画家》创刊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就拿书法来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参观一个书法展览时就曾问道”书法界是不是有一种‘潜规则’, 字写得清秀雅致 , 别人可以认识的 , 只能称为‘写字匠’,而字写得潦草怪异别人不认识的 , 才是‘书法家’? “ 这幽默一问 , 切中时弊。我也有类似经历 , 我经常同胡振民同志结伴看书法展 , 几位书家一起观赏有的作品时 , 对有的‘字’是什么,大家猜来猜去,有时还猜不对。试想,连多数书法家都不认识,更不用说一般大众了。还有的书家,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别人,过了一段时间,别人来问其中某个‘字’是什么字时,自己也说不出来了,反问道:‘当时你为什么不问我? ’如果我们的书画作品走到了这一步,别人都看不懂了,没有了受众,生命也快终结了。‘”陈鹤良副主任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守望中国书法》一书的这些观点虽然系作者个人的看法,但是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中国书法文化,应该是积极和有益的,是值得讨论和肯定的。”陈鹤良副主任的这一评价,代表与会者的共同看法。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先生充分肯定了《守望中国书法》一书所提出的坚持中国书法的传统、坚持中国书法的人文精神,以及敢于对当代书坛展开批评的立场,同时提出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当前现代化时代,中国书法是否真的需要守望?
二、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既高雅又通俗,两者的关系怎样处理好?
三、中国书法愈艺术化离书法愈远,是中国书法艺术化造成的原因吗?
四、群众书法运动降低了中国书法的质量,那么怎么来做到书法普及?
五、中国书法的出路,是否仅靠回归传统能够实现?
清华大学教授蔡曙山先生指出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中国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现在提出保卫汉字是适当的时候。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保卫汉字的同时,提出守望书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讨论书法是不是艺术的问题时,一定要先搞清楚文字与书法两者的关系,否则难以作出深入的讨论。
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先生说:钟家鼎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所谓的艺术概念与西方的艺术概念根本不能等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字的载体,其本质特征并非艺术。中国书法的学习、品评、鉴藏等方面都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和认知标准。学习中国书法必须回归中国的文化传统。本书提出的中国书法的本质是写字,中国书法愈艺术化离书法愈远,中国书法的本质不是艺术而包容艺术的观点都是很新颖的。
贵州大学教授王晓卫先生支持中国书法的本质不是艺术的观点,他说:中国的书法传统,应是重道重意,追求风神骨气与势力惊绝,皆为形而上者。书道内涵丰厚,岂艺术一词所可包容!就中国古代语言习惯而言,艺术一词,本泛指各种技术技能,以书法为艺术,岂非无视书法传统?近代的拿来主义,实多囫囵吞枣。如据印欧语系之语法强解中国古代文法之《马氏文通》,即被陈寅恪先生讥为“文通文通,何不通之甚”。回顾传统,近代以来艺术一词语意的变化,也有生吞活剥之嫌。王晓卫教授还即兴赋诗一首:“天下诗书意趣通。点画融魂,间架如胸。兰亭曲水邺中园,俯抱层峦,仰送归鸿。 翰墨收来万古雄。醉对曹刘,啸挽王钟。庄生蝶梦草堂春,历尽艰难,快舞长风。”(一剪梅-题家鼎兄《守望中国书法》)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在发言中肯定了钟家鼎教授提出的中国书法的本质不是艺术的基本观点,指出“’书法‘”应归于传统文化中的’六艺‘之’书艺‘,当然也包含有现代文化中’艺术‘的因素。但用现代文化中’艺术‘的概念去阐发中国传统的’书法‘,将会模糊中国书法的原本功能,造成本末颠倒,乃至丢失中国传统’书艺‘的丰富内涵和根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