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舜威:我们为何而写书法?
我们为何而写书法?我们热衷于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恰恰因为大家都觉得不是问题,很少会去深入思考,渐渐地真成了问题。就如同我们为何而做人?简单得无需回答,又复杂得无法回答。
在科举时代,这一问题是不存在的,读书人要想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书法是一道必须越过的门槛。董其昌年轻时曾因为书法欠佳,参加科举考试难以过关而不得不发愤习书,终成大家。在书法普遍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年代,这一问题也是不存在的,哪怕不当官,作为平民百姓,有一手漂亮的书法也是日常所需,无论作为乡村学究、作为账房先生、作为普通职员,都需要掌握一手过硬的书法功夫。我到山西平遥参观,发现日升昌等票号的账房先生的毛笔字十分了得,对经营活动也十分重要。比如银票有多道加密措施,其中很可能包括毛笔字书写隐含的“独门奥秘”。如果没有一手过硬的毛笔字,是无法成为票号的高薪阶层的。那么,在书法退出日常生活之后,在电脑、手机十分普及,键盘打字占据书写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书法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狂热地迷恋书法?书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首先,应该说是适应了传统文脉延续的需要。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连贯性,外部因素可以影响其发展进程,但无法割断。中国的传统文化、本土艺术中,书法有着崇高的地位,一大批文人墨客、有志之士出于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艺术的目的,致力于书法事业,他们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而完全出于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批书家中,有的出于文化自觉,也有的出于一种文化惯性,不管如何,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原动力,是主流,也是书法振兴的希望所在。
其次,是出于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需要。都说书法家高寿,享受鹤龄遐寿的书法大家确实代不乏人,这是因为,真正懂得书法三昧者,往往心境平和、宁静致远、超然物外,而运笔挥毫的过程,又与气功、太极、导引等传统的健身方式有暗合之处,挥洒自如的书写,给人以无穷的乐趣,赏心悦目的墨迹线条也给人无限的审美享受,久而久之,书法便成了养身健体的重要手段。现在许多干部职工离休、退休之后,迷上了书法,很大程度也是出于养身的目的。
与此同时,也不乏将书法作为追求名利、进身之阶的工具的人。在如今的书法时代,这一因素所起的作用特别大,人们似乎是用一种参与政治、参与经济的狂热,将书法推上了名利场。固然,书法可以被展览,但展览只是展示和欣赏书法的一种手段,如果将“展览效应”扩大化,推到极致,似乎写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展览,那么,展览的性质已经异化,书法也被异化;书法自然可以被收藏,可以进入流通,但这只是其附属属性,并非其主要属性,书法的商品属性被过分放大,对书法的健康发展并没有多少好处。当然,我们也大可不必将书法的“名利化”看得过于严重,适当的名利刺激,也是一种推动力。
书法还可以成为一种职业。比如书法教师、书法网站和媒体从业人员、书法院和书法场馆的工作人员等。当然,以书法为职业者,可以是书法家,但也未必非要书法家不可,就如同“作家班”的教员并不一定非得作家不可,军事教员并不一定非要有实战经验不可一样。但他们至少需要对书法有很深的了解和热爱,多少也应该会写写书法。书法成为谋生手段,实乃书法发展的表征。
实际上,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选择书法,不管是一辈子选择书法还是一阵子选择书法,其目的一言以蔽之,可以归结为: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还是为了外在的需要?
我觉得无论是已经成名的书法家、书法大家、书法界领导,还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在夜深人静之际,在提笔挥毫之时,扪心问一问自己“我为何而写书法”,是很有必要的。谓予不信,请君一试。
(本文原载2011书法报第44期5版)